台灣觀點:書話東西文學地圖

台灣觀點:書話東西文學地圖
定價:270
NT $ 213 ~ 243
  • 作者:李奭學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6212
  • ISBN13:9789574446216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精擷文學評論家李奭學精采鴻文,以台灣觀點看中國與世界的「虛構性文類」,立論獨特,引領讀者一窺世界文學堂奧。包括評論文學家艾略特與費茲傑羅的文學淵源、總評史學大師史景遷著作中譯本、剖析台灣翻譯書籍的魅力,淺談二十世界西洋文學文壇之笑談。除了有寫出中國人阿Q精神的魯迅、後殖民主義大師薩依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等名家,凡傳記、評論、新詩等文類琳瑯滿目,簡筆勾勒台灣以外舉世文學圖貌之一斑。

本書特色

  ★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教授 針對「虛構性文類」的評論文章。

  ★包含總論艾略特與費茲傑羅的文學淵源、總評史學大師史景遷、中國人阿Q精神的魯迅、後殖民主義大師薩依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等名家,凡傳記、評論、新詩等文類琳瑯滿目,簡筆勾勒台灣以外舉世文學圖貌之一斑。

作者簡介

李奭學

  東吳大學英文系學士,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及宗教與文學的跨學科研究。譯有《閱讀理論》及著有《中西文學因緣》,另編有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二)評論卷》(與李瑞騰、范銘如合編)等書。

 

目錄

003 打開書寫的記憶體(自序)

       第一輯:文學因緣

015 虛構性的傳記與傳記性的虛構
024 美國作家,歐洲經驗
033 指向現代人心的兩顆詩心——艾略特與費茲傑羅的文學因緣
046 摩里森與學院批評家
050 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裡的烏托邦思想
063 魯迅.書禁.極權政治
068 埋香塚裡多冤魂——評康正果著《風騷與豔情》
072 現代董狐如何再現現代?——史景遷著作中譯本總評
081 小說大道何在?
083 繁花似錦,目不暇給
086 領人進港,莫要搭錯船——中國譯台灣版西方文學名著略評
091 中譯第一首「英」詩《聖夢歌》
101 抖落一袖的乾坤——淺談西方世界裡的極短篇
108 山高水長——迎余國藩院士返台講學

       第二輯:回顧前塵

119 人文主義:伊拉斯瑪士與摩爾的友誼
125 殺妻的意識形態——談阿圖塞著《未來永在》
130 一份癡腸我獨行——評楊煉著《鬼話》
133 「夫唱婦隨」新詮——評楊絳著《雜憶與雜寫》
137 艾爾門,看招!——評寇斯提羅著《喬伊斯傳》
143 典型在宿昔——評威爾森著《阿拉伯的勞倫斯》
146 奧德秀斯迷航記——評金介甫著《沈從文史詩》
149 時間,你的名字是大師——評《大師自述》和《重讀大師》
153 燦爛的謊言——評鮑義著《星空中的普魯斯特》
159 鄉關何處——從薩依德、馬金尼談到徐忠雄
164 發現中國——評林育德著《記憶版圖》
167 西行啟示錄——評伯恩斯坦著《究竟之旅—與聖僧玄奘的千年對話》
170 我的朋友康正果——評康正果著《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
175 山陰道上,河山殊異——評李劼著《美國風景—一個中國人的美國行旅》
179 再見人文主義的宗匠——評喬治.史坦納著《勘誤表:審視後的生命》
184 二十世紀西洋文壇之最十則
199 筆落驚風雨——評巫寧坤著《孤琴》

       第三輯:雜議東西

205 重繪美國文學地圖——談摩里森著《在黑暗中遊戲》
210 差異的政治學——回顧一九九○年代初期美國漢學界的「周蕾騷動」
217 「多談問題,少談主義」——評高行健著《沒有主義》
221 消費愛麗絲——評戴錦華著《鏡城地形圖》
225 揮別百年的孤寂——評麥格拉斯編《20世紀的書:百年來的作家、觀念及文學》
230 海市蜃樓——評史景遷著《大汗之國》
233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評史景遷著《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
236 姑妄信之,姑妄言之——評艾柯著《悠遊小說林》
239 語言.比較文學.文體——評薩依德著《文化與帝國主義》
243 唯有「隱」者留其名——評法朗士著《隱士:透視孤獨》
247 金剛石城——評羅素著《天堂的歷史》
254 僧院與古典文明的延續——評高希爾著《愛爾蘭人如何拯救文明》
257 和永恆拔河——評卜倫著《西方正典》
262 翻譯歷史——評王德威著《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
268 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評單德興著《邊緣與中心》

 

打開書寫的記憶體

  讀者眼前這本小書,乃拙作《台灣觀點:書話中國與世界小說》(九歌,二○○八年)的兄弟檔。我寫過的文學評論不少,書評更多,而且寫得早,早到九歌出版公司的蔡文甫先生還在主持《中華日報.副刊》的時代。但是我開始用電腦寫作的時間很晚,晚到我都已經寫而且譯了幾本書的一九九一年。那年以來,除了少數例外,各種拙文我總算電子檔在手,是「有檔可查」了。因此之故,一九九一年就常常變成我各種書寫記憶的開端,許多拙著都以這個時間為起點,讀者眼前這本小書自然也不例外。

  《台灣觀點:書話中國與世界小說》談的是小說或一般性的虛構之作,本書處理的則絕大多數屬常言所謂「非小說」,其中又以傳記與各類評論書籍為大宗,我分之為「文學因緣」、「回顧前塵」與「雜議東西」三輯。人類的知識何其繁雜,分門別類乃大學問。宗品固有顯隱之異,性質重疊者也不乏見,亞里士多德因而有《範疇論》(Categories)之述,而中國詞章與文化的傳統中亦可見《文心雕龍》或各種「類書」的編纂。我的「非小說」指「非虛構」(non-fiction)書寫,但是不談同質性;論其內裡,即使「傳記」這種「非虛構」的「虛構性」還真強,往往假手修辭而隱藏在字裡行間。修辭可以弄拙成巧,也可以搬弄是非,顛倒真假,讓文學和真實人生串連為一。評論文字看似理性,對我來講,卻也難以完全置身於寫作者的視∕世界之外。所以修辭既不可免,當然會讓評論變成充滿主觀的個人實傳。當中之別,唯名目耳。修辭一旦可以除魅,「傳記」和「評論」則一,都是「虛構」,也都是「非虛構」。悼紅軒主說得好:「假作真時真亦假」,文字世界都在「無為有處有還無」!

  果然如此,那麼眼前這本《台灣觀點:書話東西文學地圖》不也是假名他人,實則借屍還魂,是巧用名目與修辭在偽裝自己?是,也不是。「是」,是因為我的修辭就算騙得了人,也騙不了自己。「不是」,是因為我提筆為文,一向態度嚴肅,從來不敢以「遊戲筆墨」唐突他人的心血。一九九一年以前如此,一九九一年以後依然如是。書評者,飣餖也。但區區千百字就得道人長短,議論是非,並不比所評之書的倚馬萬言容易。評者既無研究時間上的優勢,講的當然是自己最直接的感想;縱有修辭,也已降到最低的程度。書評之所以重要,重要在原創性最強:一般來講,也最「誠實」。讀者眼前這本小書,不是在描畫一九九一年以來台灣以外舉世的文學圖貌,然而若視之為管見所知的文學價值的取向之一,我也不敢矯情否認。區區以為對熱愛或研究文學的人,或許尚有助益。

  從短文到成書,過程複雜。我逐篇從頭爬梳不說,更受益於不少友生與知己。刊用拙文的金蓮、開平、偉貞、楊澤、義芝、素芬、恆煒、悔之與曼麗等諸兄姊,曾經賜正不少,扶我於敧斜。有幾篇蕪文承余國藩、齊邦媛、孫康宜諸教授及王德威兄鼓勵,併記於此。如玫代校本書,淑慧又刪冗汰繁,逐句修訂,不是我能感謝得了!我受知於蔡文甫先生甚早,數年來,他又不吝支持區區斗方微業,本書面世,他和九歌的素芳、敏菁出力尤多,我的感謝自是筆墨難罄。早在一九九一年之前,內人嘉彤就是我論人議事時的一面明鏡,偏頗處她會指出,而且非要我「改過自新」不可。沒有她把關,拙作不可能通得過眾報刊老編嚴格的「審查」。

李奭學二○○九年春.南港

 

內容連載

山高水長
—迎余國藩院士返台講學


西元二○○○年台灣政黨輪替,五月二十日是新任總統就職大典。當晚南港後山微涼,我在書房譯完余國藩教授的長文〈靜觀其變—儒家思想與人權的展望〉(“Enduring Change: Confucianism and the Prospect of Human Rights”)之後順手關掉電腦,起身踱到室外,望著幾乎泛白的夜空,忽然想到離開芝加哥大學已近一年,史威夫特堂(Swift Hall)前應該又到了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季節,而老師是否仍然夾著書本匆匆走在幽靜的堂前小徑?史威夫特堂是座哥德式的城堡建築,乃芝大神學院的所在地,一向也是舉世宗教研究的重鎮。三十餘年來,老師於此作育英才,俯之仰之,辦公室由小到大,學問也由神學、文學而擴及人權思想。〈靜觀其變〉關心與反映的入世精神,正是中國六四事件以後老師的心情。
這篇長文質疑所謂「亞洲價值」,對狄百瑞(Wm. Theodore de Bary)與李光耀等高舉儒家大旗而壓抑個人的思潮痛加批判。譯完之後,我倒抽了一口冷氣,因為此文部分雖屬舊作,老師卻是應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之邀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大幅改寫才成。然而就我所知,文哲所內研究哲學的師友多數是儒家的擁護者,所以六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老師蒞臨演講的時候,昔年鵝湖激辯的歷史不知是否會在文哲所重演?老師是中研院開院迄今第一位文學院士,也是文哲所禮遇有加的通信研究員。寬鬆言之,六月來台,他可算是「返鄉之旅」,不過我在電話中卻戲稱他是「踢館」而來。

「踢館」兩字當然是學術切磋琢磨的誇張說法。我從學老師近十四年,常看他在課堂上和學生議論,在會議場合和同僚激辯,深知老師所服膺的是「真理愈辯愈明」這個中外至理,所以中研院雅會,我心裡其實也不太在意,況且文哲所向有雅量,異議雜音兼容並蓄。倒是老師唯恐我的文化固習發酵,有次越洋電話裡連聲安慰我,要我不必擔心演講廳可能發生的針鋒相對。老師反而希望有人挑戰論點,如此返台也才不枉辛苦一趟。老師出身將門,老太爺抗日剿共,官拜三軍大學校長,按說意識形態應該停留在國民黨黨國一家的舊時代。然而三、四十年來,老師在美一面以行動支持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博士,一面在思想上強調民主與人權,擴及中國與台灣等華人國家。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發生,老師悲憤莫名,不但連夜夥同北美同僚大聲抗議,也開始反省儒家在中國的功過,認為孔門「重群體而輕個人」和「倫序有別」的思想已為當代中國屯積了太多的人權問題,嚴重得幾難解決。他寫〈靜觀其變〉,其實有時局和文化體認上的苦心,倒和學術關係不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13
  2. 新書
    79
    $214
  3. 新書
    85
    $230
  4. 新書
    88
    $238
  5. 新書
    9
    $243
  6. 新書
    9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