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 - 袁博士給父母的教養魔法棒

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 - 袁博士給父母的教養魔法棒
定價:250
NT $ 45 ~ 270
  • 作者:袁巧玲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04-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2945
  • ISBN13:9789862162941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
輕鬆培育出一個有自信、有動機、學習認真,
並且獨立的好孩子。

  袁巧玲博士分享「應用行為分析」運用在兒童教育和親職培訓上的七個妙招,提供家長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教導方向。父母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輕鬆培育出一個有自信、有動機、學習認真,並且獨立的好孩子。

  這是一本能幫助父母及孩子的書,它就像是一根魔法棒,輕輕一點,父母就通,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能輕鬆的教育孩子,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作者簡介

袁巧玲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實踐教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行為分析博士,持有BCBA國際行為分析委員會核認行為分析師與紐約教育部核認教育督導證照。曾任美國聖約翰大學助理教授,美國 Fred S. Keller School 家長教育與師資培訓督導,學齡前教育家庭顧問,並多次在歐美國家發表研究成果。

  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助理教授,並創立「芙爾德兒童教育諮詢網」人,引進美國以學習者為導向的教學系統,並開辦兒童教養相關角色的培訓課程,致力提供孩子最完善的學習環境。

  芙爾德兒童教育諮詢網 www.steppingforwardedu.com

 

目錄

推薦序:一本適合作為「臨摹」的親職書 ──王美恩
作者序:一個美好的開始 ──袁巧玲
魔法棒1:趁早累積孩子的「學習單位」
魔法棒2:善用「多元範例學習法」
魔法棒3:掌握關鍵時刻,運用隨機教學
魔法棒4:解開孩子的行為密碼
魔法棒5:發揮正確讚美的魔力
魔法棒6:預防勝於治療
魔法棒7:爸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附錄
父母最困擾的20個問題
參考資料

 

推薦序

一本很適合作為「臨摹」的親職書
王美恩

  相信大家逛書店時,往往可以發現親職教育類別的書籍總是佔書架空間最大的一類,這突顯兩種意義:在供給面這一邊是百家爭鳴,各式各樣親職理念與方法充斥在市場上;另一邊的需求面則暗示著,大量需求背後,有許多渴望與焦慮,很多讀者想要更能掌握親職能力。

  這個世代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的比自己更好,不論是重視智能發展的、重視多元發展的,或是重視品格教育的父母,專家學者無不努力的幫助他們絞盡腦汁要讓孩子更好,然而在各種論述中,很多父母裝備了很多「知」的內容,卻發現在實踐上有「行」的困難。

  《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是一本很實用的親職「know-how」書籍,作者運用「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架構,讓我們了解與孩子互動的過程,都是一個「學習單位」,並把互動過程分解成不同的步驟,這對父母來講也是一個觀察自己親職行為的指標,立刻知道自己忽略了哪一個步驟,該被提醒的地方是什麼?

  作者雖是運用美國發展出來的理論,但很細心的觀察出台灣父母常遇到的問題,像是孩子的主動性與自學力,作者貼心的闡述魔法棒的「魔力」:舉出實際案例的說明、各種角度的使用方法,以及對照不同特質孩子的應對之道,讓讀者一看就知道要怎樣運用在自己的親職行為上。

  這就像是學習書法的初期,一定是要有臨摹的階段,在臨摹中去揣摩所謂的書法之「美」,而臨摹到後來就會發現,會有自己的方式去詮釋「美」。親子互動也是如此,專家說的再多,你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還是有些微的差異,但是,當你臨摹的基本功練得好,也就會有智慧去處理孩子的差異性,這是一本很適合作為「臨摹」的親職書。

  作者也給讀者很棒的提醒,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要懂得適時讚美與讚美的方法,而父母本身也要保持一顆快樂的心,這些才是成為成功父母的最主要關鍵。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父母親決定了孩子很多的信念、態度、行為,孩子也從父母身上學習,不論使用多少親職技巧,一旦父母親的「身教」不夠,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現代孩子物質方面大多不缺乏,缺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在兒福聯盟過去的兒童心願調查中,排名第一的心願,往往是父母親更多的陪伴,這是祖父母或是外傭無法取代的角色,孩子要的不多,但卻是關鍵。在兒童心也是如此,專家說的再多,你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還是有些微的差異,但是,當你臨摹的基本功練得好,也就會有智慧去處理孩子的差異性,這是一本很適合作為「臨摹」的親職書。

  作者也給讀者很棒的提醒,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要懂得適時讚美與讚美的方法,而父母本身也要保持一顆快樂的心,這些才是成為成功父母的最主要關鍵。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父母親決定了孩子很多的信念、態度、行為,孩子也從父母身上學習,不論使用多少親職技巧,一旦父母親的「身教」不夠,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現代孩子物質方面大多不缺乏,缺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在兒福聯盟過去的兒童心願調查中,排名第一的心願,往往是父母親更多的陪伴,這是祖父母或是外傭無法取代的角色,孩子要的不多,但卻是關鍵。在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父母給予有品質的陪伴,會帶出心理上的依附感(attachment),那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而安全感則是奠定孩子自信心與自律感的重要基石。

  相信讀者在這本書中,不但可以獲得實用的親職技巧,更能從作者所舉的各種例子中,得到一些提醒與啟發,滋潤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同時得到個人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兒童福利聯盟知識長)

作者序

一個美好的開始

  2007年,我準備回台灣定居時,也決定將我在美國所學的專業帶回台灣。回國後的半年間,我積極了解台灣的父母對於教育小孩的模式與觀念。過程中,我見識到父母對子女的愛的力量。美國和台灣的父母同樣很愛孩子,但台灣的父母即便犧牲自我,也會將一切奉獻給孩子與家庭。

  現在的父母都很願意將精力、心力與金錢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為了孩子的前途,拼了命也要讓孩子參加才藝課程,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種現象代表的是現代父母的焦慮,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對小孩最好、最有用的,所以只要有空閒就全都參加吧!可是,就算所有的課都上了,大多數的父母還是會面臨孩子吸收不良與行為上的問題,感覺孩子不好教。見到這種狀況,我很替家長們感到心急,希望能儘快讓全台灣的父母知道: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輕鬆培育出一個有自信、有動機、學習認真,並且獨立的好孩子。

  而我要特別提醒家長,這些特質才是孩子必需要具備的,它們才是孩子在學習的路程上不能缺少的成功關鍵。我想要帶給家長一個正確的觀念:沒有贏在起跑點的孩子,將來不一定就不會有成就。父母只要用對方法,知道如何營造學習環境,就能幫助孩子更早學習到一些必備的技能,讓他們能夠自動自發的學習,並從過程中找到快樂,這比上任何的課程更為重要。

  為了傳達這個重要的訊息,我拜訪許多教育界的朋友,參加一些教育講座,同時也主講研習課程。在這些過程中,我了解到台灣家長對親職教育的需求,但是卻少有人將「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運用在兒童教育上。其實多年來,研究與實例早已驗證「應用行為分析」在兒童教育和親職培訓上的驚人成效,以及正面的影響。我衷心希望能和家長分享這個有效的教育方法。

「應用行為分析」是一種基本的學習理念,它的獨特之處在於:

(一)針對每位孩子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個人化的課程。
(二)學習進度皆列表記錄和追蹤,作為教學方法運用之依據。
(三)選用美國研究多年且具效果的200多種教育策略。
(四)依照觀察的行為與數據分析學習進度,調整教學方法。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深信研究與理論可以靈活運用在教育上。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我多年培訓家長、老師和教導上百個學生的經驗。書中的案例融合美國與台灣父母教育子女的問題,也提供了解決的方法,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只要家長學會了解孩子,並選擇適當的教導方式,不論是哪個國家的孩子,都可以變成好孩子。雖然,限於篇幅無法與大家分享「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及其200多種教學方法,但我相信,書中輯錄的精華能提供家長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教導方向。這是一本能幫助父母及孩子的書,它就像是一根魔法棒,輕輕一點,父母就通了,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能輕鬆的教育孩子,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而這本書,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內容連載

孩子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有意義與內涵。在判斷如何教導、教養孩子之前,必須正確解讀他們的行為與需求,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緊張與挫折。想要了解孩子的家長們,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是了解的開始。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喜歡在教室裡對家長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自認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嗎?」爸爸媽媽的反應常常是面面相覷,猶疑的搖搖頭,只有很少數家長有信心說自己很了解孩子。因此,我決定花一些篇幅來探討這個重要的議題。

爲什麼了解孩子非常重要呢?我在教學經驗中發現,有些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痛苦又挫折,甚至親子關係緊繃,雖然原因可能是教養方法的不恰當造成的,但追根究柢,還是要歸因於父母不了解(甚至誤解)孩子的行為與需求。教養方法的正確使用,必須根植於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唯有這樣,才能夠使教養方法產生真正的作用。

不少父母爲了更了解孩子的天生特質,提早發覺孩子的先天優勢與潛能,特別安排孩子去做一些性向測驗、潛質測驗、皮紋檢測……等等。讓我比較擔心的是,有些父母依循檢測報告的結果,來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反而讓父母忽略了孩子顯露出來的其他特質。原本立意良善的檢測,卻成了限制孩子自由發展的框架,這絕非我們所樂見。因此,對那些努力想要了解孩子的家長,我所提供的建議是︰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是了解的開始。

我是研究行為科學的,特別對孩子的行為做過長期廣泛的研究。一般來說,孩子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是有意義,都有要表達的內涵。在我們判斷如何教導、教養孩子之前,必須先了解其行為所表達的意義,才能知道該如何教導。因為意義經常隱藏在行為的背後,有時必須透過長期觀察,有時必須跳脫當下反應,有時必須回溯過去經驗,才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含意。

在此,我要從幾個真實的案例出發,藉由我所輔導過的例子,來分析、探討孩子的各種行為密碼,並提供父母幾個可嘗試使用的方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45
  2. 二手書
    32
    $80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