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從「愛的料理師」中,我聞到桃李的芬芳
一九九一到一九九八年間,我和理慧是台北縣莒光國民小學的同事。已不記得是其間的哪一年,只記得是某一年,在每年例行的校慶週裡,有天,我在辦公室,感覺外面好像有一群孩子在歡唱,我從窗戶往外一望,看到理慧走在隊伍前頭,拉著手風琴舞著、唱著,帶著她班級的小朋友在校園遊行。後來得知這是他們班慶祝校慶的活動之一。從此,理慧成為一百多位同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師。
又有一次,某天,我走過她的教室走廊,聽到教室裡傳出CD播放的古典樂,我佇足,理慧走出教室招呼我,而學生們全都未受到我們的影響,待樂曲停止,孩子們竟然能回答出曲名與作者。
理慧確實是一個非常wonderful、非常nice的老師,她的膺選全國層次的Super老師是再當然不過的事。她送來她的精心之作《愛的料理師》,我忙到深夜才翻開了看,這一開卷不得了,竟然吸引我一口氣將它讀完,從頭至尾我一直在那情境中,我時而是香菇老師,時而是某一個學生,我時而觀察植物,時而製作小書,時而煮湯,時而被激勵,時而得意……,我的呼吸節拍和他們的班級氣氛同步,我聞到桃李的芬芳。
《愛的料理師》引人之處不在文字與情節,因為它不華麗、不曲折,然而它的引人處卻也在文字與情節,因為它既素直且真實。
當我們從教育的目的、內容與方法三個面向去探討這波教育改革,我們會發現最根本的道理在由於教育目的在典範上的大遷移,整部教育機器不再為政權服務,而質變為以每個受教的個體為服務的主體。這當然也就牽動了教育內容(以課程為代表)以及教育方法的必須徹底改變。一九九四年起台北縣大力推展「開放教育」正著了這波教育改革的先鞭。其後在台灣延展開來的十多年教育改革,因為對於為什麼要改革?要改什麼?怎樣改?的論述不足,於是無法形成整個社會的共識,共願也就無法凝聚了。至於讓站在第一執行面的基礎教育教師們陷入改革的迷惘中,也身處社會一般對教育的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中,造成我們常私底下笑談又不是笑談的教師受難時代,而最無辜的是我們自以為「都是為他們好」的孩子們。
理慧和一群伙伴就藉著開放教育的浪潮中,航向理想的彼岸。他們的績效,我就只能讚嘆,也許他們的D N
A裡本來就具備有適合當老師的特殊元素吧!在接受一個新班級時,先把教師對全班孩子的要求列出,並且實施執行,這樣的做法很可能遭受只知鸚鵡學語般空倡自由、民主、尊重之被譏為管理主義做法。其實理慧的這些規範正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也是左右孩子終身生活品質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奠定基礎,理慧展現的是「問題不在孩子該不該規範」而是怎樣以合理、公平、公正,尤其是可被孩子接受的方法去落實,讓孩子成為規範的主人,而不是規範的奴隸。
讀著《愛的料理師》讓我的思維一直和它相疊的正是由班哈特?畢博宇所著《守紀律的孩子最優秀》,以及二○○四年美國第一位被總統召見進白宮三次的隆.克拉克老師所著,在美國暢銷百萬冊的《優秀是教出來的》這兩本書。《愛的料理師》一書,我覺得可以媲美。
以往所有的級任導師對所擔任的分班每一個學生做一次全面性「家庭訪問」,是教師與學校,必然、應然、且當然的工作要項,而今卻似乎即將成為「死語」,因為一則法條:「教師不做教學以外的事」(文字未依正式法條),遂令「家庭訪問」成為教師們「是不是我們該做的事」爭執。當然現實的社會生態造成了教師家庭訪問的窒礙。例如訪問時教師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女老師,公寓的上上下下、家庭成員的結構、隔代教養、雙薪父母、父母工作時間的配合等等,且擱下這些爭議。理慧因為愛每一個孩子,所以她要家庭訪問,結果家庭訪問自然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課程,緊密了師生關係,孩子們的同儕情誼,建立了親師生融合的班級氣氛,這對整個教育的效益影響至大。
一鍋魔力湯的故事,那已不是愛的問題,更不是吃的問題,這個活動內涵了自立、服務、合作、人際互動、參與菜的教育,也裨益了現代家庭生活文化的提升。也是很有效的情意教育,這確實是一鍋魔力湯。如果能班班如此,學校又何需中央餐廚。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上課第一天的柚子葉觀察,理慧如此有效的具體的讓孩子了解教師毅然的決心、態度與方法,也讓孩子知道怎樣叫投注,更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良好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相信每個人都有對著自己小時候的一張老照片而情緒澎湃的經驗,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生命過程上的鱗片。理慧的小書製作讓孩子凝視並記錄自己生命成長的歷史。小書可以增強後設認知,可以釐清思緒,可以記憶,可以觸發創意,豈僅止於課程作業,閱讀指導的範疇,我尤其感佩的是教師的創意及應用之妙與廣,以及持續的毅力。
最驚喜的發現是書中呈現的孩子的「話」與「文」。現在因為考作文,所以大家在瘋作文,而作文的精隨在言之有物。那「物」必須是作者真實的感受與想法,而不是口號式的概念陳述,書中每一個孩子的語與文都是如此的真實、生動入微,真的,我自嘆不如。
做一個老師參與的是孩子的人生,所以應該如履薄冰,有不同於一般受薪工作的理想性,更應該要有如藝術家般的自我要求,以及永不止息的對「人」的熱情,這些特質成就了理慧的教師生涯。讀這本書,如果只注自於理慧的「方法」或是「撇步」,我想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撇步」全部都是植基在一塊大磐石上,而且以教師特質為營養的花朵。
我真希望老師們都有機會且願意讀這本書,庶可讓自己能在這教師的受難時代,卻教得自在、勝任。終於臻於樂者的境地,經過我們手裡的孩子們也有福了。
鄭端容 台北縣莒光國小退休校長
推薦序二
香菇老師的料理書
有一天,一位老師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慎重其事的跑來辦公室,說她在兒童朝會的時候仔細觀察班上每一個孩子,發現許多孩子臉長歪了,臉頰兩側大小不一,經過和隔壁班老師認真的討論,推測可能是孩子的咀嚼習慣所造成。她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需要仔細觀察研究,要提醒全校老師指導孩子注意,不要總是用同一側牙齒咀嚼食物……。
這位有點好管閒事的老師,就是每天騎著一輛腳踏車上班,多年不變其香菇頭髮型,甫獲97年全國SUPER教師殊榮的香菇教主?周理慧老師。
理慧老師質樸矯健,笑聲爽朗,喜歡孩子,喜歡嘗試新事物,也喜歡分享。每當她說起班級經營和師生互動的故事,總是津津有味,不得已結束話題時又常常意猶未盡。邀請她跟校內老師們分享教學經驗,她總說,能分享的東西太多,給她的時間太少,話匣子一打開很難關上;於是,她每分享一次,同仁們對她的好奇就增多一分。現在,理慧老師出書了,伙伴們終於可以不受時間拘束,隨時隨地分享她的教學世界,這可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事!
因為應邀作序,有機會取得書稿先睹為快。隨著書頁的翻閱,一個個熟悉的學校教育場景伴隨著會心的微笑和感動不時浮現。與其說這是一本分享教學經驗的書,不如說是一部校園生活記實,書裡詳盡記錄了師生精彩互動的時刻,記錄了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何絞盡腦汁、使盡各種招數把孩子的腦和心磨亮的歷程和思維。書中所敘述的點點滴滴,都是每天實際在班級生活中上演、每一位級任老師再熟悉不過的劇情。這些事對許多老師來說,或許相當棘手,令人苦惱,但理慧老師卻能以獨到的手法,將哀嘆化為笑聲。她開心的教學,開心的迎接每天接踵而至的大小事。在教師們普遍感嘆師道式微,孩子難管難教的當下,理慧老師卻每天興沖沖地上班,還認為教學越來越有趣。她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始終令人好奇。或許難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待事情的態度吧!
從這本書裡,我欣喜的看到一個基層老師以對孩子源源不斷的愛心,創造出獨特的教學風格,發展出耀眼的實踐智慧,更能將之化為文字,和更多人共同分享。理慧老師不是一個作家,是一個每天忙碌於班務與課務的級任老師,但她出書了,這是老師跨出教室的一大步,更是對所有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有力的鼓舞。讓我們一起為理慧老師喝采!感謝這位「愛的料理師」以巧手慧心烹調教育的魔力湯,讓孩子們永遠能咀嚼出優質學習的營養滋味,快樂暢飲健康成長的醇美佳釀!
陳浙雲 臺北縣莒光國小校長
推薦序三
邀您共讀「愛的食譜」
這一份食譜,是由全國教師會所選拔出的大廚「愛的料理師」─臺北縣莒光國小周理慧老師以多年掌廚的經驗所撰;處處可聞幸福滋味;處處可見歡樂容顏。不論是「愛的班湯」、「愛的家訪」、「愛的作業」、「愛的釀酒」,不難猜出理慧老師的烹調秘訣,不是辣椒、不是蒜頭、不是咖哩,而是珍貴異常,媲美黃金珠寶,處處可得又處處難得的香料─愛。
真的很開心,理慧老師要出書了,更開心的是自己竟然被邀請在理慧老師的書上寫序文。雖然這篇序文被我改了又改,重寫了好幾次,剛開始寫得像全國教師會新聞稿,後來又寫得像準備參加作文比賽,但想到理慧老師其實是平實可親、幽默風趣,妙語如珠、創意不盡的SUPER老師,因此決定不拘一格,先賣賣膏藥、耍耍點子,待獲得各位讀者青睞,大家心情放鬆之後,再平實的向各位讀者做分享。
理慧老師,何許人也,為何能得到97年全國教師會SUPER教師獎國小組首獎?要解答這問題,最初我只能從評審繳回的訪視書中略窺一二:理慧老師奉持的一顆心就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理慧老師鼓勵孩子帶便當;理慧老師與學生輪流每天為全班煮一鍋湯;理慧老師牽著腳踏車挨家挨戶家庭訪問;理慧老師透過小書製作,帶領學生有條理、有系統的研究學問;理慧老師的學生喜愛寫功課,寫到捨不得睡覺;理慧老師上課聚焦率高達100%、學生答覆率高達90%。
評審對理慧老師的描述,大部分我都能想像理解,唯有「學生喜愛寫功課,寫到捨不得睡覺」這一項,像是掉到牛頓頭上的蘋果,引起我對理慧老師很大的好奇。藉著全國教師會與教育電臺合作的廣播節目「教育新希望」,我邀請理慧老師到節目中接受專訪,前後二次的深度互動,讓我對理慧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不論是愛的班湯、愛的家訪、愛的作業、愛的釀酒、愛的班級經營等,理慧老師不藏私的都在本書做了清楚的分享。不用我多費筆墨介紹,讀者只要讀完這一本書,一定可以體會理慧老師過人之處。透過理慧老師的文字帶領,我竟常神遊在理慧老師班級中午煮班湯的幸福情境;神遊在與一群孩子穿過大街小巷,跟著騎單車的理慧老師做家訪;神遊在昏黃的桌燈下,一個個孩子振筆疾書。因和理慧老師職務不同的緣故,我這輩子可能無法像理慧老師一樣煮班湯、做家訪、做釀酒、做小書;但我卻可以開始學著使用「愛」的香料,與我的家人、我的學生、我的同事、我的朋友,與這世界的萬事萬物,重新來一次有加料的相處。
王嘉蘋 全國教師會教學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