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數學這樣教更有效:一位數學教育家的92個教學反思,備課前、課堂中、下課後,從激勵學習、培養思考力、善用範例、刻意練習到評量診斷,讓老師與學生共享數學的樂趣
- 作者:葛雷格・巴頓
- 原文作者:Craig Barton
- 譯者:廖婉如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1-08-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6263150041
- ISBN13:9786263150041
- 裝訂:平裝 / 512頁 / 21 x 14.8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序
獻詞
引言
1. 學生如何思考與學習?
1.1. 思考與學習的簡單模式
1.2. 老手與新手
1.3. 他們在思考什麼?
1.4. 擴充工作記憶容量
1.5. 持久的方法
1.6. 數學焦慮
1.7.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2. 動機
2.1. 動機模式
2.2. 學生會做出好的決定嗎?
2.3. 真實生活中的數學
2.4. 老師的影響力
2.5. 提供學習目的
2.6. 獎勵與懲罰
2.7. 為什麼痛苦和失敗不見得是好事?Part 1
2.8. 成就和動機
2.9.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3. 精確教學法
3.1. 什麼造就優質教學?
3.2. 有些學生天生是數學好手嗎?
3.3. 引導性低的教學何時失效?為什麼失效?
3.4. 引導性發現式學習的問題
3.5. 教導低成就的學生
3.6. 故事結構
3.7. 比喻
3.8. 認知衝突
3.9. 怎麼做在先,為什麼在後
3.10. 以最難的題目收尾
3.11.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4. 聚焦於思考
4.1. 認知負荷理論和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
4.2. 當糊塗犯錯沒那麼糊塗
4.3. 感官效應
4.4. 學習型態
4.5. 開放效應
4.6. 分散注意力效應
4.7. 冗餘效應
4.8. 沉默教師
4.9. 增生負荷
4.10.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5.解釋給自己聽
5.1. 解釋給自己聽效應
5.2. 善用解釋給自己聽
5.3.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6.善用範例
6.1. 範例效應
6.2. 例題-習題配對
6.3. 標註
6.4. 高效範例
6.5. 範例中的錯誤
6.6. 遞減效應
6.7. 專家反轉效應
6.8.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7. 範例和習題的挑選
7.1. 範例對上定義
7.2. 範例對上規則
7.3. 邊緣例子
7.4. 表面相似,深層問題不同
7.5. 含糊的答案
7.6. 含糊的問題
7.7. 延伸問題
7.8. 差別最小的例題和聰明練習
7.9.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8. 刻意練習
8.1. 拆解
8.2. 刻意練習的五階段
8.3. 練習對上最終表現
8.4. 永遠要公布答案的三個理由
8.5.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9. 解決問題與獨立
9.1. 什麼是問題?
9.2. 為什麼有些學生不擅長問題解決⋯⋯
9.3. …...我們該怎麼做?
9.4. 為什麼苦思和失敗不見得是好事?Part 2
9.5. 獨立的學習者
9.6.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0. 有目標的練習
10.1. 教書最困難的地方
10.2. 什麼是有目標的練習?
10.3.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1. 形成性評量和診斷性問題
11.1. 什麼是形成性量表?為什麼它很重要?
11.2. 班級文化
11.3. 什麼是診斷性問題?
11.4. 什麼樣的問題是好問題?
11.5. 如何提問與回答?
11.6. 問診斷題的時機
11.7. 關於選擇題的七個常見的批評
11.8. 預料失誤和錯誤觀念
11.9. 老師設計題目的好處
11.10.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2. 長期記憶與有益的困難
12.1. 長期記憶如何運作?
12.2. 表現的問題
12.3. 間隔效應
12.4. 交錯效應
12.5. 變異效應
12.6. 測驗效應
12.7. 考試的無數好處
12.8. 低風險小考
12.9. 預試效應
12.10. 延遲回饋和減少回饋
12.11.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結語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