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縱論台灣女性小說的研究專著,對女性文學在台灣文壇的嬗遞有較為系統整體的探討,重新檢視50年代以迄二十世紀末,這五十年間每個世代的女作家在社會、政治、文化、性別結構劇變中引發的敘事形式及內容的變革,並探究當代女性通俗文類改造的可能,以及女性因應民族性與全球化的思索。為了不使焦點集中在少數知名創作,重複主流霸權模式,本書廣泛地析論每個年代中重要作者,以及較少被評論的著作,呈現台灣女性與社會較全面的圖誌。
通過這本論著,作者整理並建構了台灣女性小說作家與台灣小說發展的譜系,試圖勾勒出台灣女性小說史的初步史觀,一方面對女性小說的發展有較為整體系統的了解,另一方面則對台灣文學史的論述產生某些參照比對。
本書承襲一般台灣文學以十年為籠統分期的作法,比照同時期女性創作的特色。〈台灣新故鄉〉與〈我行我素〉兩篇,旨在反駁評論家視5、60年代除懷鄉及反共無其他主題的觀點。
〈現代主義女作家〉則希望加入省籍與性別因素,重新檢視6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接枝台灣文壇和女性書寫的意義影響。兩篇探討6、70年代海外女性小說的論文則回溯戰後台灣追求現代化過程裡產生的民族論述矛盾,詮釋台灣移民夾纏於母國文化、社群與異國的弔詭關係。
〈由愛出走〉除了再一次正視愛情在女性文學?關鍵性的地位,更企圖申明80至90年代女性小說的一脈相承,進而探討女作家二十年間因應社會、政治、文化結構性劇變中牽引出的敘事形式及內容的變革。作者並嘗試在〈90年代的女性通俗文類再造〉裡關注女性創作的武俠小說和武俠言情小說,探究文類傳統裡的性別限制以及當代女性文類改造工程的可能。
最後一篇〈從強種到雜種〉則試圖改變前幾篇的斷代模式,拉長縱深,從最早期的大陸及台灣女性文學談到當代女性小說?性別與國族的互動。綜觀中國現代化一世紀裡女性思索民族性與全球化的軌跡。
作者簡介
范銘如
1964年生,台灣嘉義人,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文學系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著有《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大頭崁仔的布袋戲》、《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並主編《島嶼妏聲:台灣女性小說讀本》、《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