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良語良師育良醫,無語良師啟良知
緣聚緣散,人生如斯。捨或不捨?總歸一句——不得不捨,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來到人世,辛苦地走這一遭,假如生命毫無價值,不就是白來嗎?所以要趕快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
什麼是有價值的生命?能利益人群就是有價值的人生。生的時候,尊重自己的生命,不做錯事,不糊塗行,行為能利益人群,這就是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往生之後,把身體交給醫學院,讓身後的大體可以發揮妙用。許多大體老師都是這樣以身作則,生時致力提升生命價值,身後又發揮大體妙用。
大體捐贈,不但是大用,還能發揮妙用。「大用」指的是大體老師可以引領學醫者更清楚人體器官的構造,「妙用」則是因為有大體老師的奉獻,因此真正地啟動了醫者心中那分真誠的愛,讓醫學者走上一條很正確的良能與良知的道路。大體老師呈現出來的永恆生命,真的很有價值。
除了醫學三的大體解剖課之外,慈大也會為醫學六的同學或住院醫師開設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課程。蔡翠錦女士是第一次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之一,她在生前把家庭照顧得很好,也支持先生去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然後自己也從家庭走出來,要從事慈濟的工作。
但是人生無常,有一天早上盥洗時,因為洗臉盆突然爆炸,碎片勾斷了她的頸動脈,很快就往生了。雖然心疼,不過冷靜地想,我們應該祝福她。更令人讚歎的是家屬能完成她捐贈大體的心願,在往生後的十二個小時內,就將她護送過來。
當時慈大與慈院合作,正在推動大體模擬手術教學。我常說醫學院是培育慧命的種子,醫院則是養育良醫的搖籃。醫學生畢業後,來到醫院,有一群良醫以身作則帶領他,教他如何將愛心用在病人身上,如何將精湛的醫學常識與技術用在病人身上,為了要不斷地訓練他,所以開設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課程。
第一次大體模擬手術課程結束後,院長打電話給我,表達他的感恩和感動,並說他自己帶領著教授老師還有學生,做了好幾項手術教學。第一個就是胸部插管練習,因為這是救命的第一關。也做了髖關節的手術,還有好幾項非常有價值的教學課程,我聽了很安慰。
蔡女士捐贈大體做模擬手術,不但有價值,而且是加了好幾倍的價值。因為有她的付出,教授才能帶著學生進行臨床模擬手術,醫者才知道如何為病人急救,而能拯救許多人的生命,所以我非常感恩。
大體捐贈是做醫學生的老師,模擬手術則是作醫學院教授的老師,病理解剖則是做醫生的老師。言及病理解剖,就不由得讓我想起一位年輕人,羅漢清。他想成為慈青,他的志願是當醫師,但因為罹患罕見疾病「室管膜母細胞瘤」,使得他在十八歲生日那天,便離開了人世。
雖然遭受病魔折騰好幾年,但他還是那樣的樂觀、那樣的認命。走了,對他來說雖然是一種解脫,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不捨。他的父母非常偉大,不離不棄地陪伴他多年。到了最後,把他捐出來做病理解剖。
捐出來奉獻醫學,讓醫生直接深入他的體內去了解疾病,讓醫學再往前跨出一步。雖然他這一世沒辦法成為醫生,但卻成為醫生的老師,所以這也是成就了他的願。
人體的小乾坤非常奇妙,當生命到達盡頭時,假如可以奉獻給醫界多做一些生理上或病理上的研究,不但可以在醫療文獻上留下記錄,也能教育將來的學生,這都是功德一椿。或是將可用的器官捐出,以延續別人的生命,這也算自己身體的功能還活著,這就是延續價值。不論是病理解剖或器官捐贈,都是化無用為有用,都是功德無量,所以應該要多推動。
除了無語良師之外,良語良師也是醫生的老師。什麼是良語良師?也就是請志工扮演「標準病人」,和醫學生、醫師模擬各種病況與互動狀況,也是醫學教育的一環。
多年前我就提出構想,認為剛出校門的醫師較無與病人互動的經驗,感受不到病患的情緒,所以應該由病人來教育醫師。因此在好幾年前,我就希望能由志工扮演病人,去感受在院中受到醫師種種的對待,有怎麼樣的心情,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告訴醫師、教導醫學生,讓他們知道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病人,病人會覺得舒坦。
大體老師都是無語良師,他們已經無法言語了,只能躺在解剖檯上,靜靜地由學生們從中探討人體,是不會說話的良師;然而扮演標準病人的志工更有福,是「良語良師」,可以讓學生們藉由志工們直接的反應,調整自己問診的態度與動作,對病人起同理心,這是心靈的指導。
「無語良師」讓同學們探索五臟六腑的生理,「良語良師」讓大家深入心靈的感受,生理與心理兩相結合,同學們就能探索完整的生命奧祕。
我為大體老師感到光榮,不論他們的生命是長是短,都已將生命拓寬,且其人生的價值亦已深度化,在人間搭起了探索生命的橋樑。(本文作者為證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