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狂潮與化學家
- 作者:麥迪遜.貝爾
- 原文作者:Madison Smartt Bell
- 譯者:黃中憲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7-09-2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47280
- ISBN13:9789571347288
- 裝訂:平裝 / 23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年代,一段精采絕倫的科學發現故事。法國大革命前夕,拉瓦錫掀起化學界的一場革命,引領化學脫離煉金術的模糊地位,奠定現代化學的基礎。拉瓦錫致力於科學改革,卻沒能倖免於政治改革的狂潮;一生行事以理性為依歸的他,為何會被非理性的浪潮所吞噬?是什麼原因將拉瓦錫推向科學成就的巔峰,同時也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新學科誕生那一刻向來是劃時代的一刻,但很少有科學革命是在政治革命的時空背景下完成。安端.拉瓦錫恭逢其時,成為這兩種革命的推手,成為將因恐怖統治而英年早逝的「理性時代」典型人物。
由於他過人的聰慧,加上他自己掙得的大量財富和他幹練妻子的協助,拉瓦錫成為十八世紀末期科學界的中心人物。當他投身於科學界的競賽,欲搶先揭露燃燒的化學過程真相時,就已占據這樣的有利地位。在國際科學界眼中,拉瓦錫和他的主要對手英格蘭的普里斯特利,都在個人研究過程裡發現了氧,但拉瓦錫闡釋化學反應如何運作的理論,得到他以最先進設備進行的最尖端實驗證實,從而掃除了中世紀煉金術的殘餘觀念,催生出現代化學。拉瓦錫那部讓化學成為獨立新學科的著作,出版時距後來巴士底獄的陷落只四個月。
書評
取材廣泛的偉大小說家貝爾,發揮他的敘事才華和多才多藝,在此精采描述一則真實的化學發現故事,呈現拉瓦錫為現代化學奠下基礎、在雅各賓恐怖統治下喪命的歷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暨詩人、作家霍夫曼(Roald Hoffmann)
貝爾的成功之處,不僅生動傳達了拉瓦錫研究方法之嚴謹,更刻畫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尤以拉瓦錫面臨死亡時的沉著自若,感染力尤其強烈。
《洛杉磯時報》書評
高潮迭起、引人入勝。
《出版人週報》
本書由兩段緊湊的故事交織而成:一是拉瓦錫如何在化學競賽中拔得頭籌,一是法國革命黨人對拉瓦錫的緊迫盯人,窮追不捨。
《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簡介
麥迪遜.貝爾(Madison S. Bell)
著有十二部小說,最新一部是《建築工人所拒用的石頭》,為他海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他目前是古歇學院(Goucher College)克拉茨創意寫作中心的主任,現居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業,曾任出版社叢書主編、網路媒體國際新聞編譯,現專職筆譯。譯作有《1776——美國的誕生》、《企業理想國》、《國家地理攝影精技》、《發現非洲》、《伊斯蘭世界》、《破解古埃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