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

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
定價:380
NT $ 80 ~ 342
  • 作者:青山邦彥
  • 譯者:陳春名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7-09-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973468
  • ISBN13:9789866973468
  • 裝訂:平裝 / 104頁 /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書採用高級進口美術紙,
打造一座永恆的書籍建築,讓您一輩子典藏世界級遺產建築!

  本書介紹的24個世界遺跡,是登錄於「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並為其所管轄的世界各國的偉大建築物,屬於地球的珍貴文化財。收錄範疇橫亙古代到現代,縱橫歐亞各國的各文化圈,可說是將世界文化遺產的精神與宗旨廣泛匯聚並容納於一處的廣角鏡頭。

  每一幀圖片都得之不易,是青山邦彥用心搜羅建築物的正確圖面(包括立體透視圖、平面圖、與剖面圖等),兼以精確地掌握比例、斟酌呈現的角度,再加以細膩的繪畫技巧才得以完成,並傳達出建築物的永恆之美,尤其細部令人嘆為觀止。除了描繪建築物本身,青山邦彥亦添入某時代的生活想像,人物點綴其間,更增一股流動的時間感。

  執筆的鈴木博之則以簡單易懂的文字,為一座座從歷史長流中激褪下來的遺跡,訴說它的起源、生命曲折以及建築特色,讓走訪其間的讀者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溫暖氛圍。這本書透過這兩位個性夢想家,可說是將歷史、建築以及繪畫做了最完美的結合。

  這些遺跡能有幸不毀於地震水火災,能不受政治因素所拆滅,而今成為現代人類凝望憑弔的空間,成為我們思索人類存在的亙古本質的出發點。現在就讓我們依循作者的腳步,踏進這些偉大的空間,來一趟世界遺跡巡禮吧。

本書特色

水水水!讚讚讚!精美到讓人受不了!

封面採用進口采風紙.紙殼採用進口萊卡奇美紙.扉頁採美國再生羊皮紙
每案都有一幅建築物全景跨頁圖,再佐以專業的建築細部解說。

作者簡介

青山邦彥

  1965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士、碩士,1991年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繪本創作。曾獲第17屆講談社繪本新人賞、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賞,和義大利波隆那國際繪本原畫展(2002年),作品有:繪本《侏儒街》、《音樂街》、《上弦的鴿子飛了》、《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杜爺爺蓋房子》,合著《我們的城市建築》共四?等。同時活躍在插圖領域。

解說者簡介

鈴木博之

  1945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學士、工學系大學院博士。1974年擔任東京大學工程系專職講師,後前往倫敦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留學( ~ 1975年),現為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

 

目錄

1.羅馬競技場 Colosseo Rome, Italy/Vatican
2.古羅馬水道橋 Roman Aqueduct Pont du Gard, France
3.聖維他雷教堂 Basilica di San vitale Italy, Ravenna
4.卡帕多細亞 Cappadocia Goreme, Turkey
5.吳哥城 Angor Thom Cambodia
6.聖瑪德蓮教堂 Basilique Sainte-Marie-Madeleine V?zelay, France
7.史特拉斯堡主座教堂 Cathedrale Notre-Dame Strasbourg, France
8.亞眠大教堂 Cathedrale d’Amiens Amiens, France
9.聖方濟各教堂 Basilica of San Francesco Assisi, Italy
10.科隆大教堂 Cologne Cathedral Cologne, Germany
11.薩那古城 Old City of Sana’a Sana, Yemen
12.香波堡 Chateau de Chambord Loire, France
13.威欽察大會堂 Basilica Vicenza, Italy
14.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Escorial Madrid, Spain
15.拿坡里王宮 Palazzo-Reale Napoli, Italy
16.姬路城 Himeji-jo himeji, Japan
17.二?城 Nijo-jo Kyoto, Japan
18.凡爾賽宮殿 Chateau de Versailles Paris, France
19.東照宮 Toshogu Totigi, Japan
20.布達拉宮 Potala Palace Lhasa, China
21.維爾茨堡宮殿 Wurzburg Residence Germany
22.聖加侖修道院 St. Gall St. Gall, Switzerland
23.米拉公寓 Casa Mila Barcelona, Spain
24.施洛德住宅 Schroderhuis Utrecht, Holland

 

導讀 世界遺產的閱讀與旅行
實踐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李清志

  我的旅行目的原本都是觀察前衛先進的建築,但是若有世界遺產在附近,我也都會順道前去欣賞一番,畢竟所謂的「世界遺產」,意味著人類文明經過時間洪流沖刷,好不容易留下的珍貴產業,身為世界人類的一員,有義務去勘查一下屬於我們大家的「世界遺產」,至少也去看看這些「遺產」,到底長什麼樣子?

  每一次前往參觀世界遺產,總是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收穫!曾經到過日本的許多世界遺產,包括典雅寧靜的京都文化古城、神奇的巖島神社、充滿感傷的廣島核爆遺跡、以及漂亮宏偉的姬路城、世外桃源般的合掌造聚落等等;也去過中國大陸神祕的故宮、綿延的長城、天人合一的天壇、充滿傷痕的頤和園廢墟、滿山雕刻的龍門石窟、詭異又超現實的兵馬俑,以及宜人的承德避暑勝地等等,甚至東南亞、中亞、以及歐洲多處令人驚異的文化遺跡。

  許多世界遺產不止去過一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神奇感受,今年暑假我剛好又到京都旅行,同時也再次造訪龍安寺方丈庭園的枯山水,只見一群遊客認真安靜地,端坐在方丈庭園旁的階梯,每個人似乎都陷入一種哲學的思維之中;連平日幼稚嬉鬧的西方青少年,也突然成熟起來,靜靜地觀看著方丈庭園中,那幾顆漂浮在白細石上的青苔巖石。我也安靜地坐在屋簷下,觀看著枯山水,不過為了讓這次的枯山水庭園觀察,不致於太枯燥難耐,我輕輕地按下i-pod的按鍵,耳機中流洩出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音,突然間,我似乎看見了這座枯山水庭園另一種面貌的呈現,帶給我許多新的靈感與領悟。

面對全世界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

  雖然走過千山萬水,試圖看遍所有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但是窮一生的努力,似乎也無法將這些世界遺產通通看完,更何況每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還會增加許多新的世界文遺產,即使是走馬看花也無法窮盡;而且若只是走馬看花,無法仔細品味這些建築空間,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一書剛好回應了我心中的疑慮,在書中蒐羅了許多世界遺產建築,有許多是我未曾到訪或至今來不及參訪的地方,其中也有許多是我夢寐以求,卻一直未能成行的地方;特別是書中細緻的圖解,以及詳盡的解說,讓我有身入其境的真實感。仔細閱讀這本書之後,讓我又興起了前進世界文化遺產的雄心壯志,這一次我將順著「古墓奇兵」女主角羅拉的腳蹤,好好地走進高棉叢林,體驗古文明的神祕與驚奇;即使計畫未能成行,我也將沒有遺憾,因為我已經在《永恆的空間》這本書中,神遊了吳哥窟以及其他文化遺產建築的神奇空間了。

後記 鈴木博之

  本書以精緻手法,呈現優美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群。要定義這本書的表現方式可說是個難題,它既是彩色圖畫、圖解、也可稱為插畫,所以沒有一個特定名詞能貼切地形容它。像這樣不直接採用設計圖面和照片,而以手繪方式來呈現,需要作者投注極大的心力。

  首先,收集正確的圖面,由此確立建築物的立面圖、平面圖和剖面圖;接著評估最合適該建築物的呈現方式,最後再以精細的技巧繪製。不過作者不只是鉅細靡遺地描繪出細節,對於建築物的細部之取捨,是更重要的一項繪圖技巧,需要具備專業的建築設計知識。此外,構圖的用色也沒有一定準則,作者依據照片或是其他參考資料重現建築物的色彩,並在建築物中繪製當時的人物和周遭的自然景觀。本書作者既是建築師、畫家,同時也兼具插畫家的身分,所以才能完成這樣的成果。

  作者青山邦彥為早稻田大學建築學科畢業的建築師,也是擁有多部繪本的作家。如果沒有作者的多樣才華,這本書就不可能完成。青山邦彥在細膩描繪建築物的同時,也在繪畫中追尋自己的夢想,也正由於他這樣的特質,才能誕生這部作品。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建築物優美的圖,尋著這些內容,更能夠深入了解世界建築文化的更迭。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中心所指定登錄,可以說是全球性規模的文化遺產。除了歐洲之外,世界文化遺產範圍遍及各個文明圈,時間涵蓋古今的建築物群。本書依照世界文化遺產的精神,用心收錄各地不同時代的世界文化遺產。

  正確可信的表現圖面有助於學習專業的建築知識。而青山邦彥和我在寫作過程中的討論經驗相當愉快。他所繪製的圖面極為精細,所以放大部分圖面即可解說建築物的細部。沒有附解說文的部分,也可直接閱覽每幅圖面而有新的發現。透過本書,讓我們環繞建築物一周、深入建築物內部、由屋頂上眺望,窺探每棟建築物的精華所在。
希望讀者能細細品味這一趟世界文化遺產之旅。

 

內容連載

1.羅馬競技場
Colosseo Rome, Italy/Vatican
■世界遺產名稱
羅馬歷史地區,羅馬城中受梵蒂岡管轄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
■登錄年份
1980、1990

混凝土構造之最
古代羅馬人能活用混凝土構造的事實,廣為世人所知。水泥、砂石等骨材加入水攪拌後會變硬成為混凝土,即使再浸水也不會溶解,這點特性和黏土或是磚造的構造極不相同。在羅馬城中,至今仍為世人稱頌的雄偉建築──羅馬競技場,是個橢圓長軸187.7公尺,短軸155.6公尺,周長527公尺,高度48.5公尺的巨大混凝土構造。羅馬競技場的牆面表層使用石灰華(Travertine,一種義大利產的大理石),內部則由無鋼筋的混凝土填充而成,於提圖斯皇帝(Titus)在位期間完成(譯註:羅馬競技場最早由維斯帕先皇帝(Vespasian)下令修建,在其子提圖斯皇帝在位期間完成),西元80年建成之時,還特地舉行為期一百天的慶祝活動。羅馬競技場原文名稱Colossus,原意是巨像,因為周邊有哈德良皇帝(Hadrien)建造的尼祿帝巨像(Colossus Nero)而得名。

這種設施即稱為「圓形競技場」或是「鬥技場」,劍士之間的決鬥或是人和非洲猛獸的戰鬥都在這裡舉行。其中,橢圓形的競技區稱為Arena,原意為砂,是為了吸收戰鬥中造成的血水,而在整個地面上鋪上砂。

競技區周圍是一層層如缽狀的觀眾席看臺,約莫可容納45,000名觀眾。最上層還設有站席,站席約可再容納5,000人。觀眾席的外牆上方設有柱廊,天熱時會在柱廊上懸掛天篷以遮陽。而架天篷的技術乃應用自羅馬海軍張帆的技術。

在這座競技場上舉行的劍士比鬥持續有404年之久,後來競技場因遭逢羅馬帝國瓦解和地震災害等事故而受到損害。在中世紀11至12世紀之間,競技場內部成為許多人們的居所,但建築物本體也因而被破壞。不過,羅馬競技場真正快速的崩壞頹圮,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後,由於競技場使用的石灰華大理石材是極佳的建築材料,這些大理石於是被人大量地搬運到其他地方,供興建新建築物使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80
  2. 二手書
    29
    $109
  3.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