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我在風中行走。
回頭看去,這六十多年來,我從來沒有走過舒適安樂的路。首先,是因為我生活的時代,其次是個人性格特質的選擇,我不喜歡走舒坦的道路,我喜歡冒險和挑戰時所產生的熱情與振奮。另外,則是因為我一直無法拋棄那個青春、貧窮年代時的夢想。
坦白說,我童年時期的理想就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世界」。我相信,所謂幸福的世界,就是經濟安樂、社會安定以及透過文化而獲得快樂。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理想,是因為我從小就覺得我們的生活經濟落後、社會動盪、文化淺薄。
我想克服這些困難。
儘管我從未拋棄現實,但我也從來沒有放棄理想。簡而言之,我的生活就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衡量著彼此的距離,就像平衡錘。而我的生活也可說就是縮小這距離的過程。
如今,早已死亡的清溪川再度復活了,並且重歸市民的懷抱。偶爾,我會悄無聲息地走到清溪川,看著與市民日常生活分別已久的清溪川流淌著清澈的水波,看著它發出歡快的水流聲,想著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到清溪川玩水去囉!」少男少女們聲音朗朗地笑著、說著,好像是一種幻聽。我心滿意足。
清溪川的復活並不單純是河川的復原,它是強烈的象徵,象徵著擁有六百年悠久歷史的首都──首爾真正變成了「人的城市」,人、自然與文化和諧共存,它是莊重的宣言,宣告開發主義時代已然結束,首爾追求生命本位的新價值,必將重生為世界的城市。若以我的理想來看,這還只是開始,清溪川計畫的宏大波紋不會停止迎接新水。這個波紋以首爾市為中心,已經擴散至全國各地,甚至傳到全世界。全世界對於清溪川復活的關心便是證據。
最初,當我主張復原清溪川的時候,人們稱之為「夢想計畫」。對於它的可能性,幾乎無人認同,認為不可能的理由竟有數百種之多。儘管如此,我依然沒有放棄。我的信念非常單純,我相信這是「非做不可的事」,當然還有「做了再說!」的熱情和意志。事情還沒有做,為什麼就說不能做呢?盡人事,聽天命。即使有困難,但因為這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事,所以只要心懷至誠、努力工作,必將取得好結果。這也是我從猶如逆風行走般的生活中得來的教訓。
當然,難關的確很多。痛苦紛至沓來,更有許多危險的瞬間出現。但是,你看!一千多個日子,夜以繼日,不分晝夜地辛勤奔波,早已枯死的清溪川裡不是重新又湧出了清澈的新生之水嗎!?我不想一一列舉已成過眼雲煙的重重困難,我只想補充一句話,對於清溪川的復原工程,儘管有人做得比我出色,但恐怕沒有幾個人比我更努力。
當然,我從不認為這是我獨自完成的事。工程現場的建築工人們、欣然同意我的信念的商人們、扮演我的得力助手而晝夜奔波忙碌的人們、文化守護者、環境專家,還有不吝於給我鼓勵和掌聲的市民,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正因如此,今天復活的清溪川才有了更大的意義和象徵性。另外,許多人最初頻頻反對這項計畫,後來卻積極予以協助,我想這是更有意義的。所以,那些為了清溪川而不惜汗水的人們,我要將他們的名字深深地鐫刻進清溪川的牆壁,就像隨著歷史流走的清溪川,他們的名字也將永遠留在我的心裡。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清溪川才能重新水波蕩漾,我對他們永存感激之心。
現在,記錄清溪川復原一千天的書籍已經出版了,我想真誠感謝那些被我疏忽卻一直保持熱忱的人們。如果沒有各位,被認為是「夢想計畫」的清溪川復原工程將永遠不可能成功。
「謝謝,謝謝各位!」
現在,各式各樣的魚兒紛紛游向清溪川,還有樹木和飛鳥也都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人文主義的生命文化也已經滲透進到所有人的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清溪川復原的象徵性不會侷限於此,我希望它能傳遍大韓民國所有的土地,而且能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傳播到全球化時代的遙遠國度。
儘管我們的社會還有許多陰影,然而它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我希望清溪川能夠成為國運昌盛的新起點。
現在,清溪川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清溪川」了。
二○○五年十月一日
李明博
台北市長推薦序
我在二○○四年參訪南韓市政建設時,曾與首爾市長李明博見面,除了首爾的寬頻網路建設,對於李市長欲以新台幣一百億重建清溪川的財力與魄力,也留下深刻印象。
河流,是孕育城市文明之母。總長五?八公里的清溪川,是由西向東橫貫六百年古都首爾的古老河道,曾是市民生活的中心。二十世紀以後人口密度增加,過去是婦女洗衣和孩童嬉戲的地方,卻成了惡臭與髒亂的代名詞;一九五八年,韓國政府在清溪川上加覆水泥板,為了降低交通的衝擊,在其上興建高架橋,從此清溪川不見天日。
重建清溪川是李明博競選首爾市長的政見,在首爾走向國際城市之際,他也希望能重新找回自然與人的平衡,把清溪川重新還給市民,他重視人民對於追求幸福和更好生活環境的權利,讓首爾成為一個更好的城市。儘管歷經重重困難,但在李市長的帶領下,首爾市的公務員發揮企業精神,讓清溪川終於重見天日;如今的清溪川搖身一變變成一條蜿蜒在首爾市內的美麗河流,人們也重新回到這裡,享受親水的空間與樂趣。
北市府也相當重視親水環境的營造,並從親水角度出發,致力於美化河堤、規劃河濱腳踏車道、推展水上活動等措施。為打造親水空間,市府都市發展局提出「古圳啟航」案,計劃以新生高架橋下塯公圳遺址為基地,打造三百二十公尺長的水上生態棧道,並串聯基隆河上現有的藍色公路,同時將大佳河濱公園的自行車道引入塯公圳兩旁,未來還可在此划船,享受親水空間。希望不久的將來,臺北市民也能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清溪川。
這是一本記錄李明博市長以熱情和意志實現「夢想計畫」的書,在此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
臺北市長 馬英九
民國九十五年八月
推薦序
夢想+決心
「我們有清溪川!」、「到清溪川玩水去囉!」──由一個工程來帶出嶄新的市民意識和城市文化,這是首爾市長李明博夢想計畫的實現。
在這本書裡,李明博告訴我們這個「清溪川復原」計畫由推動到完成的三年三個月期間,所面臨的重重困難和他帶領幾位部屬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政敵的攻擊、絕大多數市府公務員的反對、卄二萬商家的削髮絕食抗爭和攤販的放火示威、公車和計程車業者的恐慌、毀損古蹟遺址的指控、甚至檢調的調查,都不能動搖李明博的決心。他從說服公務員開始,公務員又勸說商人,商人再勸說市民,匯集成巨大的力量,終於拆除了市中心一條五點八公里的巨大高架橋和覆蓋道路,讓地下清溪川重見天日,引自漢江的清水沖走了居民排放的污水和廢水,也沖走了都市文化和歷史的隔閡,讓它成為考察和旅遊的重點,也使首爾不再被視為是一個小國的小城。
放眼四顧,許多世界名城成為人類文明的象徵,原因不僅是那些令人讚嘆的華美建築,更在於它們代表了某種推動歷史向前的精神。那些城市的市民們曾為了生活和理想而奮鬥,共經憂患,同享榮耀,這些共同構築了城市的有機發展,沉澱為市民們深層的情感與自豪。世界大城市如倫敦、巴黎、羅馬、紐約、東京的都市規劃家,無不針對興替之間的取捨問題激烈爭辯著,最後的實踐証明所有的創新構思應循著城市原有的歷史脈絡而行,才能保有原有蓬勃的生機;反之,如果都市更新切斷了這個脈絡,等於拔除了其人文根基,失去了記憶也等於失去了方向。首爾藉由復原清溪川,找回了記憶,也找到了方向。
對於台北市而言,101高樓、中正紀念堂和故宮博物院固然是我們華美建築的代表,但是很難和台北城原有的脈絡連結,規劃城市的未來,我們還是要回顧起初發展的軌跡:台北是淡水河作為貨運水路在晚清時所催生的一座新城市,淡水河代表的不僅是醉人的夕照美景,更是生命的泉源,它象徵老台灣人深深的鄉愁。
光復以後,台北加快了發展的腳步,新的大樓不斷興起,房地產開發逐漸逼近河川的邊緣。為了避免颱風季節河水氾濫,淡水河兩旁的堤防越蓋越高;同時為了增加交通快道,又興建了環河快速道路。於是,厚實的堤防與高聳的環河道路將台北與淡水河原來親密的土地關係活生生的切斷了,這個切斷不僅是視覺的,也是經濟與人文生態的。於是,在台北各個區域逐漸大興土木的二十年間,淡水河沿岸被棄置了,雜草叢生,甚至被堆放垃圾廢土,污染嚴重,偶爾還發生駭人的刑事案,原來舒曼宜人的河岸竟成了令人望之生畏的荒地,淡水河的水運情懷已被轉移到北淡線的陸運火車上。
直到最近十年,台北縣市政府才又回頭整治河水兩岸的景觀,主要作法是清理草地、興建步道、腳踏車道、紅樹林公園、停車場等等。簡單地說,就是把河岸土地當成市區公園地的延伸,讓市民們多一塊風景宜人的休憩地,這種情況當然比原來的滿目瘡痍改善許多,不過這些尚未觸及淡水河原來人文生態的問題。我們可以徜徉在河岸的步道上,但是感受不到先人的氣息,觸摸不到淡水河之所以為台北母親之河的深情,當然也就少了那種足以吸引海內外人士爭相一睹的獨特魅力。
我們應該如何活化淡水河?首爾復原清溪川是一個很好的借鏡,和韓國相比,我們缺少的絕不是資金、人才和技術,而是主政者像李明博一樣的夢想和決心!我們的夢想是循著淡水河的歷史脈絡,透過現代的設計,注入旅遊動力,恢復淡水河的人文生態,只要我們有決心,淡水河的重建將是未來台灣人文環境資源重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不僅將是台北人的成就,也將是所有台灣人的驕傲。
前環保署長 郝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