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
- 作者:克勞塞維茨
- 原文作者:Karl Von Clausewitz
- 譯者:楊南芳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06-10-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174623
- ISBN13:9789867174628
- 裝訂:平裝 / 1048頁 / 12.5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為軍事理論研究開闢了廣闊的領域。在這部著作中,他不僅對自己的研究做了全面的概述,而且對軍事實踐做了理論總結,由此提出了在軍事科學領域獨執牛耳的戰爭理論。
克勞塞維茨撰寫《戰爭論》之初,只是想用簡短而嚴密的形式寫下他對戰略問題的最重要認識,而不去考慮它們的體系和聯繫。但是到後來隨著研究的繼續,理論也就愈加系統化起來。貫穿全書的是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即戰爭無非是政治以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第一篇是全書的核心,闡述了戰爭的目的和手段、戰爭中的阻力等關於戰爭理論的基本問題。以後的六篇緊緊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著重論證戰爭中的戰略和戰術問題,提出了攻勢防禦論、民眾戰爭論、進攻頂點論、打擊重心論、有限目標論等作戰指導思想。最後第八篇又回到戰爭的基本問題上來,對全書進行了更為明確的概括和昇華。
如果說,任何一門科學的集大成者都有自己的哲學觀和歷史觀,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和解釋歷史,那麼,克勞塞維茨正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思想集大成者。他運用哲學的思想去研究軍事和歷史,將理論與實踐融於一爐,這在軍事科學研究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使軍事理論的應用範圍得到極大的拓展,而且還引發出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與傳統觀點迥異的結論。
書評與推薦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深刻、最淵博且最具系統性的審思戰爭之作。──羅辛斯基(Herbert Rosinski),名軍事史家
他寫作時所假定能從其教訓中獲益的時代雖已過去,對當前這個時代雖不可能預知,但仍提供了許多極具價值的意見,此即足以證明其天才的偉大。──郝華德(Michael Howard)
推薦序作者
前參謀總長郝伯村將軍推薦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翁明賢教授專文導讀
上海華東理工學院倪樂雄教授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
西方近代最具影響力的軍事思想家。出生於普魯士西里西亞的小貴族,自幼成長於軍人世家,180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普魯士陸軍大學。曾參與普法戰爭,奠定他寫下名著《戰爭論》的基礎架構。軍旅生涯之外,他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並曾任皇太子的宮廷講師,卻因感染霍亂早逝。翌年,其遺孀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10卷。《戰爭論》是其中的前3卷,後世奉為西方兵學的經典之作;後7卷則為戰史著作。有人將他與我國的孫子並論,稱他為普魯士的「孫子」。
克氏身處新舊兩種時代的更迭時期:舊時期指1648 ~ 1789年,即三十年戰爭結束至法國大革命爆發前,盛行於歐洲的王朝戰爭,戰爭服務於君王貴族,有職業軍人為君主政府效力,人民不必積極參與。新時期是1815 ~ 1914年,即拿破崙敗亡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局日漸發展成總體性的戰爭;以愛國心和民族意識為原動力的國民軍取代了僱傭被動的職業軍人,積極強迫的普遍徵兵取代了消極的募兵制,戰略上也強調主動、機動和殲滅性,來取代遲緩的消耗戰略。這便是克氏體認此鉅變過程而寫下《戰爭論》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