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郭瑞祥先生
是40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師,不少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南開等重點院校,有的並成為該校高材生,畢業後留校任教。郭瑞祥先生集幾十年教學經驗撰寫的《數學歸納法》和《中學教學中的少而精啟發式》兩篇論文,經清華大學數學應用系鑑定,獲高度評價。
郭先生提倡一專多能,他也是這麼做的。他是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河北省文藝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和滄州市書法家協會委員。同時,他還是籃球二級運動員。武術對他來講屬於業餘愛好,但卻是中國傳統武術通臂、劈掛、苗刀的正宗傳人,集刀、槍、劍、拳功夫於一身。他創作編寫了《苗刀》《劈掛拳》《瘋魔棍》等著作,榮獲河北省及滄州市社科聯「建國五十周年優秀作品一等獎」。
他現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委員,先後被國家評為「中華武林百傑」和「中國十大武術名師」在中國首次段位制評審中,被評為武術八段。
郭瑞祥先生字慕秋,河北省滄州市人。1932年生。河北省滄州地區體校的高級講師,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他是我國近代著名武術大師。原中央國術館苗刀教官、通臂拳、劈掛拳家「燕子」郭長生之子。他從6歲從父習武至今,練武已有六十多年歷史。他天資聰穎,刻苦好學,深得其父技藝精髓。近年來,秉承父業,傳其家學,開館辦班,廣招國內外學員,培養出王志海、王華鋒、古謝雅人、秋山幸子等國內外一流武術運動員,在中國和日本全國武術大賽中,共獲得15枚金牌。由於武術教學成績突出,他曾多次受到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各級政府的表彰。他現兼任河北省滄州武術館的館長。在全國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榮獲國家二級「雄獅獎」。
在教學中,郭先生堅持「從難、從嚴、從健身攻防的實戰需要」出發,示範動作穩健、紮實、高標準,堅持科學訓練方法,《人民日報》曾先後三次對他進行採訪報導。他應邀作為嘉賓,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康樂年華」欄目中講解通臂拳。其事蹟已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武術人物部分)。
先生既是名師,又是嚴師。他對學生的武德及技術規格要求十分嚴格,有些弟子對先生的嚴格要求承受不了而中途散學,而堅持下來的都成為武術之佼佼者。由於先生在武術方面的深厚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故在教學中也處處表現出來。他做示範動作,講述其動作要領堅持少而精,重點突出,詳略有當,蘊含著高深之哲理和他平時深入研究之心得體會,引人入勝。
他的著作,除繼承其家傳絕技外,還做了大量發展和創新的工作。其內容行文流暢,簡明扼要,學生及讀者閱讀起來,能循序漸進,窺其門徑,自行演練。
他著書立說嚴謹,立論精到,對於史實等追求真實確鑿。為了弄清苗刀、通臂拳、劈掛拳之源流,曾三下山東、七上北京,一天一天地坐在圖書館?查閱資料。他也曾走鹽山,下桑園、南皮,上獨流,去霸縣,不辭勞苦,為了搞清一個事實,有時騎著自行車頂風冒雨,一天行程二百餘里,不得吃、不得喝,家?人都說:「這是六十多歲的不知道疲倦的人。」
所著之書,務使精益求精。論著問世以後,他還要繼續深入探索,每有所得,便立改前說,加以補充。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充分表現了他治學數十年如一日、一絲不苟的負責精神。
他注重以事實立論,反對某些人捕風捉影和妄下斷語的不良行為。他主張作為一位武術家,「既要練武,又能講武、用武,還要從事科研」。他自己就是身體力行,集「練、講、用、研」於一身。他從早年從文習武中,得出體會:「科研能提高教學品質、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出更多會練能用的武術高材生。教學能指出科研的方向,顯示出科研的作用。」他在武術教學中,每介紹一個動作,都把這個動作的技術要領向學生講清楚,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遵循。他要求學生「學其勢,必明其意;習其形,必得其法」。
他在講劈掛拳的技術要領時,總結了「十六字訣」。即:兩臂條真,摟臂合腕;擰腰切胯,沉肩氣按」。這就是練好劈掛拳的調勢調氣之要訣。
他在教學中,總結出「十字方針」。即「正、順、合、活、快、精、巧、力、妙、絕」。要求學生學習一個套路,要循序漸進、不好高騖遠。先求其正,由正求順,由順求合,由合求活;再求其快,由快求精,由精求巧,再求其力;用時達到妙、絕。先生講什麼是「絕」?「絕」就是百發百中。練時穩健紮實,決不失誤,用時不放空炮,始能稱之為「絕」。
先生直言不諱,剛直不阿,學術上決不隨波逐流、迷信權貴、人云亦云。他堅持實事求是不昧後人,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拘傳統教法,銳意革新,大膽汲取各門之先進技術,充實自己。凡學習者,無不為其以誠待人,精闢之講學,準確的示範感到鼓舞。不少國際友人也曾專程來滄州拜師求藝學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