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沒有梅拉梅德,就沒有金融期貨業!
  期貨教父回憶錄,中文版首次面世

  頂尖金融專家與經濟學家爭相推薦,最引人期盼的期貨英雄的傳奇故事。
  透析二十世紀重大金融事件的私密細節,
  讓你一次了解期貨這個數千億美元行業的輝煌成就與陰暗掙扎,
  並且預見未來新商機。

  里歐.梅拉梅德,金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媲美巴菲特與比爾蓋茲的商業革命家。他開創了現代期貨產業,推出了國際貨幣市場(IMM)。他並非出生於名門望族,卻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聰明、敏銳、衝勁十足、並善於掌握時機。他的傳奇經歷完美演繹了一個從赤貧到巨富的故事。現在,讀者終於可以在這本書中,窺見梅拉梅德個人生命和職業生涯的傳奇故事。

  梅拉梅德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1939年,剛念一年級的他便和父母逃離了故國波蘭。歷經千辛萬苦,這一家人穿過西伯利亞,途經日本,最終到達了美國。他們定居在芝加哥,年輕的里歐成了都市孩子,找到了他的新祖國和文化。

  梅拉梅德邊念法學院邊尋找兼職的機會,一個分類廣告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以為自己應徵的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然而,他最終發現自己站在了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交易場裡,「我就像走進那面鏡子的愛麗絲……交易商的叫喊,他們身體和雙手的動作,俘虜了我的心,這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在那片場地上有一種生命的力量,既神奇,又激動人心,雖然我不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卻希望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事實上,梅拉梅德不僅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他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豬腩交易商開始,憑著銳氣、鬥志和才華,成了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領導人。在領導交易所的25年當中,他開創了期貨行業的新時代,將金融引入到一個過去屬於農產品的領域中,並且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轉型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期貨市場,他也因此被譽為「期貨教父」。在本書中,你將窺見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

  本書由贏得多項新聞獎項的知名媒體人鮑伯.塔瑪金協助撰寫,嫻熟地鋪陳重大金融事件背後的私密細節,包括1987年的世界股災,以及美國聯邦政府對期貨業可能醜聞的滲透調查。讀者也將發現梅拉梅德與諸多政治巨頭如杜爾(Bob Dole)、提普.歐尼爾(Tip O’Neill)、羅森考斯基(Dan Rostenkowski)等人往來交手的生動描述。本書對期貨這個數千億美元行業的透徹觀點,與其說是對市場本質的精準描述,還不如說是對人性的徹底觀察。

  被譽為期貨界英雄和暴君的梅拉梅德,無庸置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富傳奇色彩、最令人目不暇給的人物。隨著他「金融奇才」名氣的上升,他那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也四處傳揚。本書披露許多未為人知的經歷,讓你一窺奇才誕生的究竟,是你不容錯過的人生傳奇故事。

得獎與推薦記錄

  一個多面奇才的精采迷人的回憶錄。九歲的他,逃過大屠殺來到美國。他幾乎是一手將一個不起眼的商品交易所轉變為領先全球的期貨市場。他的影響力在過去和將來都是世界性的。 ──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只有少數幾人曾大大革新了商業世界。巴菲特在投資領域做到了這一點,比爾蓋茲則在電腦軟體領域。本書作者里歐.梅拉梅德也屬於其中之一。他徹底改變了美國和世界的期貨交易。本書會告訴你詳情。──克萊頓.尤特(Clayton Yeutter),前美國農業部部長、前美國貿易代表

  一位頭髮斑白的Merc老交易員有一次向我保證,相信里歐,你就永遠不會吃虧。為什麼呢?這部無比吸引人的個人歷史說明了一切。它顯示了一個移民男孩在逃離無法想像的恐怖後,是如何從他同樣卓越的父親身上的銳氣、鬥志和老辣中得到啟示,將他的所學用於建立CME,也為以芝加哥為基地的現代金融服務業奠定了基礎。──莫頓.米勒(Merton Miller),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

  里歐道出了一切。沒有里歐,就沒有金融期貨業,這一點也不誇張。──約翰.丹姆嘉德(John Damgard),美國期貨業協會總裁

  里歐.梅拉梅德說出了無人能說出的期貨市場故事。《期貨教父梅拉梅德》既是吸引人的個人回憶錄,也為這些重要市場中的政策辯論提供生動的描述。任何好奇期貨市場如何而來與往哪去的人,都應該會想看這本書。──馬丁.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主席、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里歐.梅拉梅德帶你進入了交易場,一條通往刺激叢林的道路。林中之獸是一群願意奮戰、付出關愛、關心生活,也關心那些大屠殺受難者的人。

  這本書隱含的主題是「時機就是一切」。里歐曾如此述說他放棄法律、轉當交易員為一生志業的決定:「我做出這個決定已經上千次了,但總是在付諸實踐前突然止步。」但在此書裡,里歐並未欲言又止;我想讀者也會欲罷不能地看完。──韋恩.安吉爾(Wayne B. Angell),前美國聯準會理事

  《期貨教父梅拉梅德》精采地講述了一個年輕孩子逃離納粹以及他如何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故事。此書也讓人心酸地想起那些無法衡量的損失──在藝術、科學、工作和日常生活上──大屠殺使所有人類深受其害。──班傑明.米德(Benjamin Meed),美國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協會總裁

  從1865到1972年間,期貨市場僅有農、林、畜牧等商品期貨,卻沒人想過將金融商品帶入期貨的領域。直到金本位制度瓦解,浮動匯率制度出現,加上本書主角梅拉梅德的機靈,才成功推出了外匯期貨。70年代末期美國開始利率自由化,CME的歐洲美元期貨又適時推出;82年時CME再度以股價指數期貨震撼了金融市場,如今金融期貨已占全球期貨交易的八成,梅拉梅德與CME的獨到眼光功不可沒,在金融市場發展史上留下不朽的地位。

  金融創新,浩瀚無邊;傾讀本書,見賢思齊。進入21世紀,我們又看到了氣候商品、環保商品等無形標的物出現在期貨契約中。聰明的讀者,你從梅拉梅德的傳奇中,是否看到了未來可能再度震撼市場的新商品?──李存修,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本書特色

  從期貨業第一人看期貨業,了解金融市場的重量級代表作

  頂尖金融專家與經濟學家爭相推薦,最引人期盼的期貨英雄的傳奇故事

寶來證券董事長 白文正、政大商學院院長 周行一、台大財金系教授 李存修 強力推薦

作者簡介

里歐.梅拉梅德(Leo Melamed)

  金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現代期貨產業的祖師爺。他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1939年隨父母逃離故國波蘭,歷經千辛萬苦穿過西伯利亞,途經日本,最終才到達美國。他不僅成為新國度和文化的一份子,還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豬腩交易商開始,憑著銳氣、鬥志和才華,於1969年當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理事長。

  在領導交易所的25年當中,他開創了新時代。首先於1972年創立貨幣期貨,設立國際貨幣市場(IMM),將金融引入過去屬於農產品的期貨領域。後來相繼推出美國國庫券期貨、歐洲美元期貨與股價指數期貨,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轉型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期貨市場。1987年,更發展出全球第一個電子期貨交易系統GLOBEX。他帶來的期貨革命,改造了範圍廣大的金融世界。他因此被譽為「期貨教父」。

  梅拉梅德還曾是全球期貨公司櫻花黛爾雪(Sakura Dellsher)的總裁和執行長、美國大屠殺紀念館的理事會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理事。目前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名譽理事長、國際財務工程師協會的資深院士。

鮑伯.塔瑪金(Bob Tamarkin)

  《芝加哥每日新聞》著名記者和駐外通訊員,多次獲獎。曾任職於《華爾街日報》、《富比世》的資深編輯和中西部分站主任。作品無數,刊登於《紐約時報雜誌》、《財星》、《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與《波士頓環球報》等重要媒體。

譯者簡介

葉家興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商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助理教授。譯有《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爆新經濟危機?》、《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自動千萬富翁》等書。

 

目錄

各界精英推薦
作者和譯者簡介

前言 

第一篇 西伯利亞特快車
1 和平與戰爭 
2 逃離入侵者 
3 使命 
4 立陶宛事件 
5 別列斯多克症候群 
6 再見日本,哈囉美國 
7 芝加哥情結 
8 法律與混沌 

第二篇 市場之美
9 革命 
10 進入交易場 
11 里歐理事長 
12 照章辦事 
13 第一個里程碑 
14 怪誕的點子 
15 IMM狂熱 
16 我們是誰 
17 新十字軍騎士 
18 聯邦政府來了 

第三篇 未來異於既往
19 酸性試驗 
20 宏偉的設計 
21 權力和領導藝術 
22 前往華府
23 馬不停蹄的交易 
24 終極合約 
25 最後一塊拼圖 
26 成年 
27 重渡太平洋 

第四篇 機構、市場、心靈
28 GLOBEX 
29 預警 
30 黑色星期一 
31 自由落體 
32 意外之果 
33 聯邦政府又來了 
34 金融期貨之父 
35 傾軋 
36 白宮來電 

尾聲

 

  這本書並不是我的生平傳記,雖然書裡隨處可見我的生活片斷。首先,懷著對時間應有的崇敬,我相信自己還有充足的歲月來從事其他使命。其次,就像書名所說的,本書寫的是我向期貨市場「投奔」的歷程。雖然開頭花了一些篇幅記述了我童年、青年時期的個人生活,但全書的重心(是啊,絕大部分)記錄的是我和期貨市場之間的「戀愛史」。也許有人會說,我的生活消耗在工作當中,生活和工作是合二為一、不分彼此的,我卻要聲明這兩者存在著顯著的不同。沒錯,我認為幾乎任何人都至少有兩種生活:私人生活和公開生活。近年來,這兩種生活的界線越來越不明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時代,每個人有更多的情況為人知曉、記錄和報導。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兩種生活的區分還是存在的,我也是這樣。《期貨教父梅拉梅德》(Leo Melamed : Escape to the Futures),如果您相信,是關於我在期貨市場中公開活動的故事。

  儘管恐怕是多此一舉,但我仍要聲明,本書所記錄的一切僅憑一個人是無法做到的。在現代期貨市場的建立過程當中,我得到了交易所內外數千人的幫助。但我卻無法將所有人、那怕只是部分人的名字一一記載在書裡。我猜想許多在現今社會中位居要津、特別是在政府中官位顯赫的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可能會出書。因此,他們有寫日記的習慣,或是用其他方式記載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我沒有這樣的日記或記錄。說實話,在為期貨市場工作期間,大多數時候我根本沒有想到將來某一天會動筆寫回憶錄。因此,本書所述大多來自於記憶。喔,當然正式記錄、宣傳冊子、書籍和大量的報刊文章是有的,但它們無法將這二十五個年頭裡與我打過交道的人一一確認出來。這本書裡提到了一些名字,而對那些我無意中遺漏未提的人們,我致上深深的歉意。

  同樣的,我無疑會錯過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遭遇。部分原因是出版商給我的時間、空間頗為有限。正如每一個電影導演會告訴你的那樣,許多影片鏡頭都留在了剪輯室的地板上。而且一個人覺得值得回憶的事,對另一人來說不一定有意義。不過,關於那些我還記得的事件,那些對我、對本書要講的故事來說意義重大的事件,我確信是寫在書裡了。如果我真的遺漏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再次致以誠摯的歉意。可能我在續集中再補充吧!

  不過,此處我必須單獨列出一個人,對他公開表示我的感謝。這個人就是我親愛的朋友、受人敬重的良師,以及經濟學思想的指路明燈: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我不得不重提我在《里歐.梅拉梅德論市場》(Leo Melamed on the Markets)一書中的話:
  沒有傅利曼的支持,沒有他智識的指引,沒有他協助我們開啟機會之門,沒有他長期毫不動搖地信任我們的事業,我根本不可能有勇氣和意志創造任何成就。

  同樣的,如果沒有我妻子貝蒂、我的孩子愛黛爾、喬丹和大衛的全力支持,我不會有建立事業的基礎。我的家人(特別是貝蒂)懂得他們扮演角色的重要,儘管所有名聲都只在我的身上。如果沒有他們的熱愛和理解,沒有他們願意犧牲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沒有他們對我夢想和奮鬥的不渝支持,我就不能成就今天的事業。雖然世人常常不能充分肯定這種支持的價值,我卻完全清楚其分量,並對他們做出的犧牲永懷感激。

  我也永遠感謝波絲娜(Alysann Posner)在我完成本書創作中所提供的協助。她對此事的投入、嫻熟的組織以及她的專業技巧,都是本書能夠付梓所不可或缺的條件。當然更不用說我的私人朋友兼文字教練塔瑪金,他的專業才能對寫作過程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塔瑪金花了近六年時光撰寫Merc(譯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暱稱)的正史,因此他對資料的掌握和對全盤事情的了解程度是無可替代的。最後我也要感謝約翰威立(John Wiley & Sons)出版公司的湯普森(Myles Thompson)和出版開發(Publications Development)公司的蘭德(Nancy Marcus Land),謝謝他們出版此書時的專業付出。

  本書力圖記錄的是全球市場中一段最為激動人心、革命性的階段。這段歷史代表了期貨市場幾乎不為人所知的嬗變。我在一九八三年名為「期貨的未來」的演講中試圖這樣解釋:
  我們的市場,自久遠以來就是農業獨特專有的領地,然而它竟彷彿在一夜之間變為一套金融業運行的系統;我們的市場,一百多年一直嚴格地局限在有形的、可儲藏的產品領域,突然間拋掉了所有這些基本要求,開始了活牲畜、外匯、政府債券和股票指數的交易;我們的市場,曾被認為不能越過證券領域半步,現在卻堂而皇之推出相應產品,將承襲已久的界線一概抹煞;我們的市場,雖然誕生時曾注定了實物交割的命運,卻最終打破了基因密碼,產生了許多無需實物交割的產品;我們的市場,昨天還為人不屑、不敬,今天卻已然成為金融家族中缺少不了的成員。

  是啊,在過去二十年間,金融期貨的輝煌成就在整個商業界來說是獨一無二的,這說明一個合乎潮流的觀點本身富有多麼巨大的力量。統計數字雖然不足為據,但仍可顯示變化的戲劇性。在一九七一年,金融期貨誕生的前夕,美國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量為一千四百六十萬口合約,而當時還沒有任何一家外國交易市場有如此規模。二十年之後,即一九九一年,美國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和選擇權的交易總量為三點二五億口,增加了超過百分之兩千一百,這著實讓人吃驚;而且其中農產品合約交易量僅占區區百分之十九。同年,美國以外日益蓬勃的金融交易市場成交量達到二點三億口合約,數量同樣可觀。

  我命中有幸參與了本書所述及的這段歷史。

  里歐.梅拉梅德
                                 芝加哥,伊利諾州,一九九六年三月

 

內容連載

第十四章 怪誕的點子
到一九七○年,我開始將期貨交易所看成一個不同產品之間競爭生存的生態系統。失去競爭力或無法找到利基的期貨契約會像物種一樣消失。在自然界,多樣性支配了生物圈,滅絕的物種通常是被更有效及更適應環境的物種所取代。而且任何科學家會告訴你,多樣性是生物演化的邏輯結果。因此,如果這些市場真的經歷一些生態歷程,我問自己,多樣性的下一階段是什麼?我並確定這意味著新類型的期貨契約。這必然是個光憑頭銜就很嚴肅的產品,而不是又一個農產品的分身。

外匯市場的想法並不是一下出現的。也沒有哪個單一事件讓我某個早上醒來時大喊:有了,就是這個玩意。相反,這個想法已經存在於某處,儘管它還隱藏在過去經驗的地層以下,隱藏在當代事件的洪流之中,隱藏在朋友和同事的低聲討論中,隱藏在我心裡持續不斷的內在壓力中。我的內在壓力是希望尋找一種讓Merc昇華到更高境地的東西。

我曾經是個從一個國境到另一個國境的孩子,在那時,我對外匯面值和價值變動的神祕領域就有了第一次的窺視。在短短的一年半中,當時我還未滿九歲,我已經見識到了波蘭元、立陶宛里特、俄羅斯盧布、日圓和美元。蒐集硬幣對我來說,相比其他同年齡孩子要實際得多。此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在遙遠的日本學到了迷人的外匯黑市的第一課。

但在一九六○年代末和一九七○年代初,我對貨幣市場的關注還是源於當時的事件。一九六七年,英格蘭銀行將英鎊從二點八○美元貶值到二點四○美元的決定驚動了世界。從調整貨幣價值到與現實吻合的角度來說,這個舉動是必須的。這是大英帝國版圖縮小的許多步中的第一步。突然之間,外匯和貨幣價值成了反覆出現的新聞。在商業版上有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導,談論貶值與重新估值。有文章講述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不足之處。關於浮動匯率還是固定匯率,也有熱烈的討論。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傅利曼大力主張浮動匯率的優點,指出現有體制的諸多不足。還有我個人的貨幣交易專家兼好友柏爾克(Richard Boerke),他的思維清晰,直切主題,是一個精明的交易員和理解市場的基本面人士。一起喝咖啡的時候我們會戲謔世界大事,國際貨幣市場也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柏爾克是我們一群人中第一個試圖涉足貨幣交易的人,但他發現這幾乎不可能。

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cc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新罕布夏州的寂靜山林中一個度假小鎮上出爐的,一直到當時仍然有效。該協議由杜魯門(Truman)總統和大多數西歐國家的領袖代表簽署,將世界主要貨幣和美元掛勾,在各個貨幣和美元之間建立了一個狹窄的波動區間。並且,美元又以一盎司三十五美元的價格和黃金掛勾,美國政府保證以該價格向想要持有黃金而非美元的國家售出黃金。因此官方貨幣匯率被人為固定下來,不受公開市場買賣報價的左右。這種人為的固定匯率,可以一直維持到壓力太大使之難以持續時為止。

當然跨銀行的現金貨幣市場是存在的,但這是一個排他的俱樂部,在國際資金大戶的陰影下運作。掛牌的官方匯率背後,銀行之間的貨幣交易或為其大商業客戶的貨幣兌換有一些輕微的波動,不過公眾則被排除在市場之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210
  2.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