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錄革命—— 從複製到致富之路

全錄革命—— 從複製到致富之路
定價:330
NT $ 134 ~ 297
  • 作者:大衛.歐文
  • 原文作者:David Owen
  • 譯者:齊思賢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06-05-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17450X
  • ISBN13:9789867174505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古騰堡之後最偉大的通訊革命
一個與眾不同的企業冒險故事,徹底改變你對創新的看法

發明才有機會可以從零開始,最後得到一大筆財富
一個理髮師之子,一台不起眼的影印機
為何能造就《財星》雜誌讚譽的「美國史上最成功的產品」
以及當代最偉大的科技公司?

  第一台辦公室用影印機於1960年問世,被稱為在美國販售過最成功的產品。這項重大的高科技發明有一個不尋常之處,就是只靠一個人想出了它的主要製程。作者以生花妙筆說出這個原本沒有人以為需要、如今卻缺之不可的機器的故事。

  影印機之父卡爾森幼年極其貧困,半工半讀由專科學校念到加州理工學院,他在經濟大蕭條谷底時獨自想出影印機的概念。他向二十多家大公司提出這個構想,包括IBM、RCA及奇異(GE),卻全部遭到拒絕。卡爾森這個資本家的遠見一直未獲回響,等到紐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照相材料行生產全錄914影印機的時候,他的原始專利已經到期。製造第一部影印機的倉庫破爛不堪,曾造訪過的科學家有時甚至懷疑這個點子是否可行。

  卡爾森後來不僅改變了他自己的一生,成為《財星》雜誌美國富豪之列,更改變了人類在辦公室的生涯,甚至是文明演進的速度。

  本書的主題就是毅力、勇氣及科技創新─一個尚未完整述說的故事。在企業創新及冒險的故事中,無一本書能出其右。

作者簡介

  大衛.歐文(David Owen),《紐約客》雜誌的作者,也是《高爾夫球文摘》的編輯,經常投稿《大西洋月刊》。著作豐富,包括《我家老爸是銀行》(The First National Bank of Dad)、《選民》(The Chosen One)、《大師養成》(The Making of the Masters)、《我的老把戲》(My Usual Game)。目前住在康乃狄克州。

譯者簡介

齊思賢

  政大外交系、淡江美國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國內專業財經媒體近二十年,負責國際財經新聞。譯作包括《老千騙局》、《奇葩與怪傑》、《克魯曼談未來經濟》、《打造花旗帝國》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如果沒有影印機?——理所當然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章 不要讓意外找上門——早期的印刷技術
第三章 你怎麼知道另一邊是什麼顏色?——孤獨的科學思索
第四章 被IBM拒絕的發明——等待機會
第五章 父與子——如何走出新局?
第六章 牛箱子——第一部上市機器
第七章 霍倫貝克街之屋——一串意外技術的累積
第八章 Xerox的出現——最後一搏
第九章 九一四型——問題後面的問題
第十章 引爆革命——科技創造了需求
第十一章 哪一份才是原稿?——驚人的電視宣傳廣告
第十二章 身後無長物——成功後的考驗

 

  我們本身就是複製品。「上帝說,讓我們以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一模一樣的人類。」生命體本身,小至細胞裡的DNA都是一部影印機。生命的本質,也就是人類和一粒砂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有複製能力。

  複製可說是文明發展的動力;文化就是行為複製。人類最古老的複印機,其實就是語言。透過語言,你的想法就變成我的。因為語言,我們得以和黑猩猩有所區隔。語言不受拘束的複製能力,讓我們的想法大量轉換成思考。

  第二種偉大的複印機器是書寫。蘇美人把口說語言轉換成泥版上的文字記號,就已經把語言創造出的人類網絡向外延伸。書寫讓複製不再僅發生於生命體相互接觸的時候,更讓思考內容永久保存下來,可帶著走,而且可以不斷再複製。

  人類文明以複製的速度演進。泥版上的一個記號可以變成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再變八個。就和所有呈倍數成長的現象一樣,一開始複製的速度比較慢,後來就會急速增加。不到一千年前,也就是蘇美人出現四千年後,一個精通多種語言的人理論上來說可以讀完世界每一本書,但時至今日,經過複製的語言幾乎已構成生活中所有無形的基礎,以致在浩瀚書海中,我們能接觸到的部分僅為滄海一粟。曼哈頓路邊書報攤陳列的文字,絕對比古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還多。

  最早的文字資料都是簡單的記號,記載多少動物、多少穀物,這種情況延續了好幾個世紀。上週,我家裡乾衣機上的塑膠卡榫脫落,我把機器旁的號碼抄下來,然後到Google上搜尋。不到一秒鐘,我的電腦螢幕上就出現全國供應商名單,連他們的庫存和價格都可看得一清二楚。此外,還看到六個入口網站,可連結到其他數不清的相關網站。螢幕上這些複製的文字是由看不見的0和1組成,而在這些0和1後面,又是電和磁場複雜的交互作用,這裡也就是現代複製意義最終的儲藏處。我挑了一個適合的供應商,找到我需要的零件,滑鼠點幾下就把我存好的一些個人資料傳送出去。資料上列出我的姓名、我確實的位置、我需要的材料簡述,以及我的帳戶。兩天後,我就幫烘乾機換上了新的卡榫。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用複製的語言搭建起來,和我們賴以維生的世界有所區別。我們的生命就是建構在不斷的複製上。

 

內容連載

第四章 被IBM拒絕的發明



重大發明很少僅憑一個人的力量發明出來;大部分科技革新都是結合許多力量,在大約相同的時間、在多個地方,加上文化壓力和個人自發性的洞見而成。如果古騰堡一四○○年代初期沒有發明出活字印刷,還是會有另一個人發明出來。當時印刷技術已經相當進步,加上書籍需求愈來愈大,這些都是成就重大突破的條件。然而,卡爾森在發明影印機這條路上卻真的非常孤獨。他一直都說是瑟連伊給他啟發,但瑟連伊從來沒發現卡爾森找出的技術環節。事實上,在卡爾森的重大發現後幾年,有真正類似想法的那少數人也是在看過卡爾森專利說明後才做得到,他們的發明只是依照他發現的原理加以調整而已。卡爾森靠自己想到在普通紙上輕鬆快速影印的方法,目前還沒有人能想出比這更好的。



全錄公司的物理學家哈洛德.克拉克博士(Harold E. Clark)一九六七年告訴布魯克斯:「電子照相法Xerography實際上沒有任何科學前例。卻斯特把許多奇特的現象組合在一起,這些現象都不好理解,也根本沒有人會把它們聯想在一起。」卡爾森認為自己的成就要歸功於孤單的成長環境;長久以來獨來獨往的習慣把他訓練成一個不遵照傳統想法的人。克拉克說:「結果,攝影術成了影像領域最大的創舉。此外,他是在一個不利於科學發展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科學史上有數十種不相上下的發明,但卻斯特的發明卻無人能及。這項發明帶給我的驚喜,到現在還是和當年我頭一次聽到時一樣。」



起初,卡爾森把他的發明稱為「electron photography」,後來他決定叫做「electrophotography」(電子照相術)。當那些組成元素一一在他腦海中出現時,他覺得整個過程似乎本來就當如此,任誰也想得出來,所以他非常擔心很快會有人以同樣原理製造出可用的機器,在市面上行銷。他趕緊找老室友杜蒙,約他在一家自助餐廳碰面。杜蒙那時已經遭報社開除,在為一些中西部的商人管理小型投資基金。(前不久卡爾森才當杜蒙的伴郎,當時他還在杜蒙去度蜜月的行李中故意放進一個壞掉的鬧鐘來整這對新人。)喝咖啡的時候,卡爾森描述電子照相術背後的想法,然後要求杜蒙簽名並撰寫一份文件,表示卡爾森曾向他解釋整個過程,而且他也了解卡爾森的想法,最後還要註明日期。卡爾森擔心在他申請專利的過程中,有人會想到類似的概念,到時候這份文件就能證明他的優先權。杜蒙很開心地照辦。卡爾森也請老闆允許他用自己的名字申請「改善攝影術」的專利(他說這和他在公司的工作毫無關係),馬洛利先生也同意他的請求。



有了這些文件,卡爾森便開始申請專利。以他的工作、法律研究和事事井井有條的個性來說,處理起來駕輕就熟。一九三七年秋,他申請到第一份專利,之後一年多又提出一份改良擴充版。一九四二年秋核發的這份擴充版專利從此被視為一種典範:卡爾森知道如何保護一項發明。只用了十二頁的篇幅和幾張簡單的圖樣,他就將後來所謂的「靜電複印術」(xerography)每一方面的問題都清楚地描述。



他已經確定自己已做好所有措施,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於是著手證明他的想法確實可行,不過這方面卻不甚成功。許多年後,他說非常確定自己已解決複印的問題,也很有自信他的發明有一天會在市場上一炮而紅,但他要證實自己的想法可行,也就是真的影印出東西,卻完全做不到。他可以在腦海裡想像整個過程,也了解各部分如何配合,就是沒辦法實際做出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1
    $134
  2. 二手書
    41
    $135
  3. 二手書
    41
    $135
  4. 新書
    9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