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這好像就只是一本好看的醫學史故事:一位醫師有了重大的發現,卻因為體制的問題,而無能實踐,終於,懷才不遇加上憤世嫉俗的心態,讓他在精神病院裡走完人生。但作者努蘭給讀者的,卻不僅止於醫學史的論述與動人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沒有辦法不聯想到此刻仍然存在的白色巨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扮演無助的病人,甚至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成了體制的幫凶,或者,竟然就是因為某些個性上的優缺點,斷送(或成就)了美好的機會而不自覺……。
名人推薦語
中研院史語所李尚仁 推薦導言
一項突破性的醫學發現,為什麼遲遲無法獲得醫界支持,以終結產褥熱疫情、解救眾多母親和新生嬰兒的苦難?天下蒼生的命運,竟然取決於一位醫生的性格?
一八四七年,進入維也納總醫院生產的婦女,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死於產褥熱。在細菌和消毒觀念尚未形成的時代,惡露受阻、乳汁轉移、空氣中盤旋惡氣等今日看來匪夷所思的想法,卻是醫界當時公認的病因。一旦染上此急症,幾乎等同於宣告死亡。
一位來自匈牙利的醫師史模懷斯(1818-1865),解開了產褥熱肆虐之謎,發現醫生救命的雙手,同時也將屍體和病人傷口的感染物質,帶到下一位健康產婦身上,成了致命殺手。但只要一個簡單的洗手消毒動作,就能預防悲劇發生。
術前洗手這個重大發現,一提出就遭到強力駁斥;一個輕而易舉的小動作,竟然面臨醫護人員固執抵抗,甚至引爆維也納醫界的新舊對立。多少產婦無謂犧牲,原本可以及早制止……。
史模懷斯懷抱理想卻屈辱而終,最後死於精神病院。這段幾乎被人遺忘的生平,一直困惑著今日耶魯大學外科臨床教授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他正是《死亡的臉》、《生命的臉》、《器官神話》作者。從二十一世紀外科醫生的角度,怎麼看待史模懷斯的一生?史模懷斯所面臨的困境,到底是來自醫院人員的官僚惡習、白色巨塔內的黑暗鬥爭、醫生專業的傲慢,還是某些個人性格的缺陷使然?
對努蘭而言,史模懷斯一連串關鍵的錯誤決定,不但阻礙了個人事業邁向成功,也辜負了醫界對他使命的殷殷企盼……。
作者簡介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
耶魯大學外科臨床教授,同時也傳授生物倫理學與醫學史。著有《死亡的臉》,而獲得一九九四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其他的暢銷作品有《生命的臉》、《器官神話》;他除了為醫學刊物撰寫文章,作品也散見於《紐約客》雜誌、《紐約時報》、《新共和國》、《時代》雜誌、《紐約書評》等。努蘭現與家人定居康乃狄克州。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任職傳播媒體,譯作豐富,包括《感官之旅》、《愛之旅》、《AQ》、《A+的秘訣》、《贏在說服力》等書。◎
作者其它著作
《沒有終點的旅程——努蘭自傳》、《器官神化》、《生命的臉》、《死亡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