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思想精粹--工作的哲學
- 作者:彼得.杜拉克
- 原文作者:Peter F. Drucker
- 譯者:齊思賢
- 編者: 上田惇生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5-02-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3275
- ISBN13:9789861243276
- 裝訂:精裝 / 224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杜拉克思想精粹分成《經營的哲學》、《工作的哲學》、《變革的哲學》、《社會的趨勢》四冊,杜拉克教授與編輯上田惇生親自精選出200則杜拉克的管理智慧。讀完這四冊,你就能通透管理大師杜拉克一生著作的精髓。杜拉克思想精粹--《工作的哲學》在日本推出後,便榮登日販銷售排行榜第二名。更在紀伊國屋年度商業書的排行中,名列第25名。《工作的哲學》精選出200則杜拉克對工作的管理創見,例如,溝通是一種認知;溝通是一種期望;溝通會造成要求;溝通和資訊不同,且大部分是相反的,但他們卻互相依存。
工業革命無非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此次的革命使工作的本質從個人生產轉變成機械,重要的生產工具不是個人,而是機械。但在工業革命後,工作的型態再一次出現變革。與以機械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工業革命相比,知識組織的革命,使工作的本質又回到個人身上。與機械不同,個人在知識社會的組織裡,能夠因應各種變化,成為財富的創造者。
但是,人為什麼要工作?什麼是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與組織的關係為何?知識工作者的責任為何?
杜拉克說:
「人不僅在精神及心理層面上需要工作,自我能力的展現更是人們工作意願的基礎。」
「知識工作者通常是專業人士。他必須學有專長,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率的人」
「知識工作者唯有透過組織,才能施展他的才能。」
「知識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去承擔決策的責任。」
本書除了對知識工作者的精要闡釋外,管理大師杜拉克更會用最精闢的概念告訴你,你應對組織貢獻什麼?什麼是創業精神?如何溝通?如何領導?如何決策?為何要開創人生的第二春。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一九○九年生於奧地利,一九五○年任紐約大學管理學教授。由於他在管理學上的偉大成就,被尊稱為「管理學之父」,並且被推舉為「當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著有數十部管理、經濟、社會等方面專著,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是全世界管理者的學習典範。《商業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
著作等身,作品包括《巨變時代的管理》、《創新與創業精神》、《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後資本主義社會》、《旁觀者》、《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下一個社會》等。
編者簡介
上田惇生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琦玉縣,一九六四年畢業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現為涉澤榮一賞選考委員。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曾說:「上田惇生甚至比我還了解我的著作。」而上田惇生更可視為杜拉克教授在日本的代言人。
譯者簡介
齊思賢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擔任國內主要財經媒體資深編譯十三年,負責國際金融新聞。最近譯作包括《知識經濟時代》、《引爆趨勢》、《葛林史班傳》、《細菌戰》、《改變世界的17分鐘》等書,並編譯審核多本金融專書。
第一章 自我成長
第二章 成效
第三章 貢獻
第四章 實力
第五章 事業
第六章 知識工作者
第七章 創業精神
第八章 團隊精神
第九章 溝通
第十章 領導
第十一章 決策
第十二章 優先順序
第十三章 時間
第十四章 人生的第二春
現代社會與其說是「市場經濟」,還不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Herbert Simon所言,是「組織經濟」。現代社會的資源配置與價值分配絕大成分由「組織」在經營,而非透過古典經濟理論所稱的「市場」機制。
公司組織成為現代社會中最具權勢的社會與經濟機構。整個當代世界中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福祉大大仰賴企業組織中「管理」的品質與擔當。公司組織活動的基礎在於它與社會、與工作同仁間有關僱傭(employ ability)的道德契約(moral contract),而不只是功能性契約(functional contract)。
組織的基本使命不止於資源分配,更在於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管理作為一種專業,使命不在於統制與剝削,管理專業更應該是社會與經濟進步的主要動力引擎。
管理人在企業組織的基本工作要加以重新界定,重點不在於控制機能的體制化,而在於建立工作同仁團隊的信任與信心(From Institutionalizing Control To Embedding Trust)﹔不在於維持現況,而在於帶領創新與變革。杜拉克先生是管理學領域無庸置疑大師中的大師,這套粹取他管理思想與智慧精粹的語錄,每一則都閃爍著睿智的光彩。隨手拈來:
「越優秀的人,犯的錯就愈多----因為他會愈想嘗試新的事物。一個從不犯錯的人,尤其是不犯大錯的人,我絕對不會拔擢他擔任高階工作,因為他的表現一定平平。」
「最糟糕的是,由於他從來不犯錯,他就沒有學會要如何早期發現錯誤,以及該如何改正錯誤。」
以創新著稱的日本SONY公司前執行長盛田昭夫也說過,在SONY公司只有一種人會獲晉升高位,一個條件是曾帶領SONY創造一個原創產品並打著SONY旗號暢銷全世界;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曾因創新的使命感,企圖帶領公司前往未有海圖的海域探險尋寶,但觸礁失敗了。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盛田昭夫說,SONY不會晉升永沒犯錯的人,這表示這個幹部太膽怯了,SONY要的高幹是會對未知領域的好奇遠勝恐懼心的人。膽怯的人不適合待在高創新力的公司。
智慧型失敗(Intelligent Failure)是創新與創業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杜拉克也非常強調管理者要用人的長處(Staffing from strength),不要執著在同仁的弱點上。他說:
「有效的管理者的人事決策不在於盡量減少人的弱點,而在於盡量發揮部屬的長處。�有人告訴林肯總統,新任總司令葛蘭特將軍貪杯好酒。而林肯卻回答:『如果我知道他喜歡哪種牌子,我會送一桶這牌子的酒給其他將軍!』」
將軍的績效標準是要會打勝戰,喝酒與否不是人事管理的重點。
杜拉克有許多一針見血的管理精粹要旨:
大師的管理智慧字字珠璣,值得我們每個人的細細體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