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圖式的基本策略,為自動書寫與精緻屍體,其主要根源來自達達派、形而上畫派及佛洛依德的理論,而台灣中生代藝術家中,因所處時代背景及所受教育影響,並沒有多少純粹的此類作品出現。具有超現實主義傾向或曾嘗試過此類風格手法的中生代(以1955年前出生者)藝術家約略有:何德來、李仲生、莊世和、許武勇、曾培堯、陳景容、潘朝森、林惺嶽、林復南、謝里法、蘇新田、黃海雲、薄茵萍、葉竹盛、戴壁吟、曾長生、黃楫、梅丁衍、陳幸婉、蘇志徹、楊樹煌、鄭在東、黃位政等人。其中有充滿了情感暗示力經驗的,較具有象徵主義的特徵;也有在材質的運用上發揮了「純粹心靈自動主義」技法者,還有近似潛意識心理分析意味的詩意夢幻型。唯獨缺少像達利式偏執狂型。
茲將其中具抽樣代表性的十一位中生代藝術家概分為三種類型:
- 一、象徵意味的超現實:曾培堯(超現實的生命謳歌)、陳景容(超現實的孤寂素描)、林惺嶽(超現實的大自然原鄉)、潘朝森(超現實的人間愛)、黃海雲(超現實的飛躍靈魂)。
- 二、發自心靈的超現實:薄茵萍(超現實的本質真言)、葉竹盛(超現實的生態還原)、戴壁吟(超現實的再生符號)。
- 三、詩意的超現實:黃楫(超現實的夢幻幽靈)、蘇新田(超現實的循環空間)、楊樹煌(超現實的科技美學)。
當下在促進台灣文化升級與提高大眾藝術素養的願景進程中,我們回首重新省思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變遷境況與演化實例,現在可說正是時候,歐美地區的此類思潮發展經驗,或許能提供我們正確的向上態度,與完整的處理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