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醫療品質新思維 李源德
【推薦序】一起打造安全的就醫環境 侯勝茂
【推薦序】做個更積極的病人 劉梅君
【自序】就從我自己做起吧! 全嘉莉
前言 讓自己活著離開醫院!
第一章 台灣的醫療疏失
- 醫療疏失
【何謂醫療疏失?】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匪夷所思的臨床疏失】
【台灣的醫療疏失有多少?】
- 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的分布型態】
第二章 如何找對醫師?
- 收集資料的方法
【找名醫準沒錯?】
【親友團是理想的諮詢對象】
【觀察醫師的表現】
- 選擇醫師的指標
【可以信賴的醫師】
【最好迴避的醫師】
第三章 住院時的注意事項
- 認識醫院的環境
【經門診住院】
【經急診住院】
【各項檢驗單位】
- 了解你吃的藥、做的治療
【吃藥之前七大問】
【常見的給藥錯誤】
- 用藥安全網
【用藥安全網的組成單位】
【看懂你的藥袋】
【勇敢詢問醫生及藥師】
第四章 手術前問清楚
- 手術前的三思八問
- 麻醉問題多
【「麻醉師」不等於「麻醉醫師」】
- 確定再確定
【確定醫師沒弄錯手術對象】
【在手術部位先做記號】
第五章 病人應有的權利
- 病人的基本權利
【用藥安全的權益】
【知的權利】
【隱私權】
【健康權】
- 手術同意書
【舊版手術同意書】
【新版手術同意書】
【中、西方手術同意書比一比】
第六章 醫院疏失的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一)
【發生了什麼事?】
【你可以怎麼做?】
- 案例分析(二)
【發生了什麼事?】
【你可以怎麼做?】
- 案例分析(三)
【發生了什麼事?】
【你可以怎麼做?】
- 北城醫院的啟示
【衛生署的補救措施】
【醫改會的預防建議】
第七章 急診、外科、內科、兒科醫師的建議
- 小兒科醫師的話
【父母親的輔助很重要】
【說明症狀時要抓重點】
【可能造成診斷困難的兩種態度】急診醫師的話
【在急診室自保的四個方法】
【急診室人員應做好確認動作】外科(骨科)醫師的話
【再三確認是首要準則】
- 第八章 家屬可以這樣做
【與醫護人員保持密切溝通】
【保持冷靜】
【知道關鍵角色】
【了解醫院人員及政策】
【跟醫護人員做朋友】
【讓自己更有用】
【成為病人的眼睛和耳朵】
【打破砂鍋問到底】
第九章 如何保護自己
- 預防醫療疏失
【如何確定吃對了藥?】
【如何確定劑量是正確的?】常見錯誤:用藥過多或過少
【如何幫助自己儘快恢復健康?】常見錯誤:你因在醫院而染病
【如何確認醫生的手術位置是正確的?】常見錯誤:醫生的手術部位錯誤
【如何避免醫療錯誤?】
【更安全的醫療照顧五步驟】
- 確認醫療疏失
【蒐集證據】包括物證與人證
【蒐集醫學資料】釐清醫護人員的醫療過程及各項處置可能有何疏失
【釐清法律問題】
- 宣導與改革
【司法體系的宣導】
【醫學教育的改革】
第十章 什麼症狀看什麼科?
- 附錄一 常見的醫療糾紛及法律責任
- 附錄二:從研究發現推估台灣用藥疏失問題嚴重性
- 附錄三:行政院衛生署診所安全作業參考指引
- 附錄四:手術同意書──子宮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