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願意接觸死亡,但它迎面而來時,卻又不得不和它短兵相接。
在護專擔任導師,班上學生──心怡,在五專一年級下學期時罹患嗅神經癌,從發病、檢查、確定診斷、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治療、癌症末期、臨終到病歿,陪她一起走過這段崎嶇路。
心怡面對病魔時沒有多餘的「怨」與「哀傷」,努力調整生活方式,與治療、癌細胞共同生活,甚而進一步去欣賞生病的正面意義,她說:「我以後要走腫瘤科,因為我知道病人的需要。」
治療過程中,心怡盡可能利用課餘時間去醫院門診、化療、電療,降低疾病對學業的衝擊。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讓她噁心、嘔吐,有時上課上一半,她只好向老師報告要上廁所,去廁所吐一吐,擦乾淨後,回教室像沒事人一樣繼續上課。對於掉頭髮,她改變髮型,換成清湯掛麵的直髮,等待長出新的頭髮。
心怡很在意功課,對學業成績不滿意時,會用心思索改進方法,自己的能力無法處理時,她會主動找我求救,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方法。
班上同學雖然是讀護專,但才剛啟蒙,對護理的認識有限,可是在照顧心怡上表現良好,能運用同理心、關懷的心情陪心怡走過。經由這機會學習如何和癌症患者相處,也學到如何面對親密同伴的離去。
經歷心怡的生病過程,我確信得癌症的學生,還是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哪怕是住校,也可以經由同學、老師的協助,和學校行政單位的配合,接受各項治療。
心怡是來自台東的排灣族,上小學前父親就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獨力撫養六個子女,心怡有兩位哥哥、一位姊姊和兩位妹妹。國中畢業後,參加長庚護專的原住民單獨招生(注),心怡順利進入長庚護專 ,一個人北上求學。她自知個人實力無法考上長庚護專,因為有原住民單獨招生制度,她才有機會來長庚 。
心怡在校四個學期的成績全都及格,二年級下學期在全班排名二十名,雖然不是頂尖,但已是中上。她耗費許多心力與癌細胞纏鬥,還能有如此表現,實屬不易。
以心怡在長庚護專的表現,可知原住民學生入學時的程度雖然和聯招學生有段距離,但經由在學校的努力,足以彌補這些差距。
以心怡的家境就讀私立學校,負擔會比較重,所以心怡一直很感謝王董事長的原住民獎學金制度,她才能安心的在學校讀書,不用擔心學費、生活費,她一直很佩服董事長的精神,第一次參加原住民座談會後,她說:「如願的看到王董事長,雖然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麼,但大致能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我好佩服他的精神哦!如此刻苦耐勞!」面對原住民學生,輔導上的付出比能想像的多很多。
班上剛好三位學生有健康問題,一位學生是找我請病假時,詢問她疾病詳情,覺得她的狀況不單純,提醒同學應該去看專科醫生,家長就可以接手陪孩子去就醫;另一位學生是已經確定診斷、接受治療後,我才間接知道。遇到原住民同學就完全不一樣,因為原住民同學通常離家遠,加上父母親工作忙碌,導師需要陪同門診、檢查、治療,一路忙到底,雖然耗費許多精力,但回饋更多,而且從她們身上學到的比付出的還多。
我確信心怡不是第一位死於癌症的學生,也不會是最後一位。欣賞心怡與癌細胞交手時的毅力,捨不得她的離去,也心疼同學們在花樣年華就要面對同伴去世的生離死別。期許能藉由這本書介紹心怡與癌症交戰的過程,與同學面對心怡病逝後的心痛,和大家分享我們的經驗。
感謝學校在心怡生病過程中提供行政上的協助,吳德玲老師協助審稿,江慧珠老師在安寧照護上的諮詢,也感謝華杏出版機構的協助、鼎力支持,當然更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我才能在赴美前順利完成這本書,做為心怡逝世週年的紀念。
注:長庚護專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對原住民有很深的情感。原住民因為居住地多處偏遠,教育資源不足,八十三學年度,董事長以個人捐款,開始獎助校內的原住民同學。
八十四學年度,經教育部核准,開始單獨招收原住民國中畢業女生,就讀長庚護專,受獎助的學生,學雜費、住宿費、伙食費、書籍費、服裝費全免,而且每個月還有零用金。
學生畢業後可自由選擇至長庚醫院工作,或回原鄉,完全沒有任何責任義務。
因為是單獨招生,所以原住民同學不需和平地生競爭,只要是優秀的原住民同學,有心向學就有機會入學;因為各項費用全免,所以學生和家長沒有經濟壓力,可以安心在學校求學。─黃靜微二○○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