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聊齋誌異之白話節選版本,內容為作者藉由整個聊齋的傳奇世界,刻畫當世的社會弊病及人情世態。
序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關心社會的學者。他的著作除了小說、俗曲、鼓詞和一些詩文之外,還有農桑經、省身錄、懷刑錄、歷史文、日用俗字……等,可惜有些東西已經失傳了。不過,真正使他在知識界享有盛名的,還是他的兩部小說--《醒世姻緣》和《聊齋志異》。前者是一部長篇的白話小說,在文字的運用、人物的描繪、情節的安排、心理的刻劃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後者則用純粹的文言文寫的,總共集合了四百三十一個短篇小說、寓言、故事和異聞。
它在藝術上的成就,一如《醒世姻緣》;關於這一方面,有待各位去欣賞、體認,我想不必進一步的解說。在這裏,我想特別跟各位一提的是它的內容方面。這部書叫”志異”,裏面所載的是不同的事物。所以書中有關鬼狐神怪的故事,幾乎占了全部的篇幅。那些鬼狐神怪,透過作者驚人的表述,個個出神入化,使他們與人類的思想、感情和個性都有類似的相同。
蒲松齡對於人情世態,能作深入的觀察和描寫。是由於他那平實的生活背景給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清人的統治下,這位別號柳泉居士的蒲留位,雖然考中了秀才,參加過幾次舉人的考試,但是直到晚年才舉成歲貢。所以他的大部分歲月,都是在農村度過的,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農村社會中的事物。再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他的聊齋裏渲染成篇,久而久之、竟成了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
《聊齋志異》中的各篇,多半是小說的形式,但是由於文字的古奧醇雅,以前的很多知識份子都是把它當作古文範本來看的,甚至有人把它和《左傳》、《國語》、《史記》、《漢書》相提並論,可惜在這裏,我們?了使它與經典寶庫中的其他作品體例一致,只好以白話改寫了它的內容,而無法將它所有的原作刊出來作一個對照。而事實上,本書的若干文字和情節,為了適應實際上的需要,也經過了很多的增刪,精選精彩的篇幅進行描寫,各位看過了之後,必然會瞭解到這一點。
最後,我謹錄清人馮鎮巒先生的一段話送給各位,作為這本書的結束:
”張安溪曾經說:聊齋這一本書,會讀它,能使人壯膽,不會讀它,能使人入魔。我認為只拘泥它所記載的事物,便會使人入魔;能領會它所涵容的精神,就能使人膽壯。我們只要能認識它文章的美妙,洞察它含意的深微,體受它性情的純正,服膺它議論的公允,那?它實在是變化我們的氣質,陶冶我們心術的第一好書。”
-
新書9折$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