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CI掛帥?
CI即Corporate Identity,意即企業在認清自己之後,對外大力宣傳,爭取別人的認同。這是個企業必須重估自己的存在價值的時代。整個國家、社會和每個消費者都在問:這是「渴望它繼續存在的公司」或是「渴望它迅速消失的公司」,還是「存在與否都無所謂的公司」?企業要繼續生存下去,甚至發揚光大,並得到社會的認同,推動CI可說是最具遠見的做法。
第二章 視覺識別與標準化
剛剛開發迴轉引擎成功的「東洋工業」,正準備進軍國際汽車市場,卻發覺消費者認為它只會製造三輪汽車。而且大家都搞不清楚,東洋工業和馬自達(MAZDA)有什麼關係。於是他們決定放棄舊有的商標,但不久就發現光換商標沒用,全盤的CI作業於焉展開,全國一千三百多個營業所都動員了。追求視覺識別和標準化以提昇形象,是CI開發的第一種類型,馬自達汽車、大榮百貨、住友銀行是這類CI的代表。
第三章 對症療法
TRIO音響、松屋百貨店、小岩井乳業都是業績極差,隨時會倒的公司。CI專家接手後對症下藥,將TRIO改名為KENWOOD,廣受消費者歡迎,業績增長兩倍,成為知名的跨國企業;松屋百貨店則被更名為銀座松屋,實施集客第一主義、採購人員推薦制,使它成為銀座最受歡迎的百貨店;小岩井乳業經過CI專家診治,銷售量更成長了兩百多倍。革新業績不振企業的理念和方針,稱為對症療法,是CI開發的第二種類型。
第四章 意識改革
變更意識即變更體質,體質改變則脫胎換骨。它使日本最大的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成功地度過民營化的調適,這牽涉到卅萬員工,一百萬協力廠商的意識大轉變。它使伊奈製陶(INAX)改變了衛浴空間的使用觀念,由地方性的商標成為國際性的商標。它更協助三井房屋,扭轉土地掮客的惡劣形象、推銷換房子也能賺錢的新觀念,所提出的Rehouse也成為不動產仲介業的代名詞。意識改革,是CI開發的第三種類型。
第五章 預防型案例
石橋輪胎、麒麟啤酒、東京海上火災都是同行翹楚,也是營業額超過一兆日圓的大企業。然而,石橋輪胎大部分員工居然認為,他們只是汽車零件承包商,而石橋的商標,則被外國人認為是土木營造商;麒麟啤酒的員工則認為,只要把啤酒做好,就銷得出去,包裝並不重要;東京海上火災雖是意外險的老大,但在大眾險中卻無人知曉。這些企業引進CI,意在未雨綢繆,盼超越傳統的產業分類,自創有個性的企業範圍,這是第四種類型。
第六章 個業化時代
經過CI作業的公司,一個個都具有獨特的個性,換句話說,CI的推動造成了企業的個業化現象,形成一種看得見臉孔的企業。這些公司,即使除掉招牌,大家也對它的風格印象深刻。然而並非任何企業都能達到個業化的目標,成功的個業化有基本的條件,這些條件有屬於個人的、有屬於企業體質的,成功的企業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