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傳世寶典
一九九○年深秋,我剛剛完成一部學術著作,身心交瘁之餘,決定過一段雲遊的日子。在蜀湘之交的荒山老林裡,我有過一幕難忘的經歷。這種經歷使我完成了這部呈現於您面前的小書。
當時我正沿著一條峽谷漫遊。谷底鋪滿了大塊光滑的石塊和細小的鵝卵石,清淺的谷水緩緩流淌,游鱗可數,不時還可見到數條鮭魚。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林盡染,到處是翠綠的松柏,褐色的藤葛,火紅的楓葉,和黃綠相間的植被。清風徐來,落葉繽紛,我沉浸在秋意的綿綿情思裡,頓然有一種﹁今秋是永遠﹂的感覺,不禁產生一種隱居於此的念頭。
恍惚中,我忽然發現面前右方有一段十米左右順石鑿成的台階。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怎麼會有人工雕鑿的痕跡呢?我感到很奇怪,便拾階而上,面前豁然開朗,原來是半畝見方的一塊平地,一塊巨大的石頭凌空遮蓋了一半,似洞非洞,午後的陽光照遍每一個角落,依壁有一所破舊的房子,青磚綠瓦依稀可辨。一條比拇指稍粗的山泉垂直飛落,濺起點點水花。房子左右兩邊種著幾畦蔬菜,幾叢疏竹,一片秋菊,一棵老楓樹火焰般升騰。楓樹下,一位老者手邊擱著一部線裝古書,正躺在竹椅上閉目養神。老者一身粗布長袍短掛,鶴髮童顏,銀髮飄垂,一片清純,猶如熟透的老蠶一樣晶瑩透亮。在他身旁有一童子侍立著。
好個幽靜恬適的所在!剎那間,我幾不知身在何處了。
是那童子首先發現了我。他的經叫驚醒了老人。老人緩緩睜開眼睛,注視了我一下,那目光澄澈有神,充滿善意。老人輕說:「坐吧。」童子連忙為我擺好椅子,泡上花茶。我與老人的忘年之交就此開始了。
我在這兒住了一夜。童子準備了幾樣菜蔬,多是山裡的香菇、磨菇、竹筍之類,他們還拿出家醇米酒,我與老人邊喝邊聊。老人酒量極大,一罈酒飲完,仍毫無醉意。老人並不迴避我的提問,但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介紹自己。我知道,這位老者,一定有一番不平常的來歷。在此隱居,一定是自悟所得。
這位隱者曾是民國時期一位高級將領的參謀長,當年身邊仕女雲集,說不盡溫柔風流。抗戰勝利後,他正值壯年,或許是現實的混沌,或許是祖先血液的召喚,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突然升起一種渴望,渴望遠離塵囂,避開人群。他當即拋棄了幾乎肯定是榮華富貴的前程,購買了數萬卷圖書,用幾匹馬馱著,作了一個淹死河中的假象,便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到處流浪去了。三年後,便在這山清水秀人跡罕至的地方隱居下來。此處方圓五十里以內幾乎沒有人煙,童子是從山外進來的,定期外出補充必要的生活資源。這已是跟隨先生的第五個童子了。
先生室內居住的面積雖不很寬廣,卻也乾淨雅緻,幾乎一塵不染。書房裡靠牆四周擺滿了書櫃,裡面多是線裝書,一冊一冊很是整齊。在書桌的左方牆上,掛著一幅﹁難得糊塗﹂的條幅,下有幾行小字,乃是:
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裝裱很精緻,古色古香。我仔細看去,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幅流傳久遠的條幅乃是鄭板橋的真跡。我對古書畫鑒定還算內行,我想我的判斷不會有錯。我明白了,原來世間所有的只是摹品。我對鄭板橋研究有年,竟在這裡發現這件稀世珍寶,該是多麼幸運。我的判斷被老人證實了。
老人天資聰穎,談吐不俗。他話語不多,卻很簡練精緻。他讀破萬卷書,行過萬里路,資源豐富,給人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訥之感。老人當初一定是滿懷悲憤和失望而遠離人世的,這種自我放逐使他的精神境界進一步昇華。在這個世外桃源裡,他與古人對話,與先哲為伴,從容地思考社會、人生、自然,在寂然獨處和天人合一中,他該有多少覺悟!現在,這個與世紀同齡的老人,心中只有安詳、平和,他是真正地返樸歸真,無所不容了吧!
夜深了,我們聯床而臥。室外,月白風清,秋蟲唧唧;屋內,香煙梟梟,溫暖詳和。
當陽光照進窗戶時,我醒來了。老人仍高臥未醒。我望著老人孩子般光滑的額頭,不禁湧起感動之情。我悄然走出室外,想起人世沒有人知道我在哪兒,在幹什麼,一種絕對輕鬆自在的感覺瀰漫全身。那麼,老人在這兒獨自感受花開花落,潮漲水去,一定能隨時感到灑脫和輕鬆吧?那種古老的天人合一的追求不就是如此嗎?
於是,我用手捧著泉水,喝了個痛快,不由自主地大喊一聲,聲音在峽谷間蕩漾,回旋。心胸頓時潔淨無比。
半晌時分,老人醒來。走到谷底,打了一會兒太極拳,猶如行雲流水,剛柔相濟。接著,老人赤赤條條地站在山泉下,沐浴梳洗。隨後老人穿好衣服,在峽谷裡徘徊沉吟。
我靜靜地站在那裡,不敢趨步上前,甚至不敢向老人問一聲「早安」,生怕擾了老人的興致、情思。
老人坐下來,沉思良久,打破了沉默:
「孺子可教!」老人輕輕地說。
我預感到一個重大時刻即將來臨,但仍靜靜地望著老者。
「老夫看你也是一個書生,但雖讀書萬卷,只是體悟尚欠深刻。老夫我今年已九十有餘了,自摒絕人世,在此讀書體悟,四十多年來,難窺先哲堂奧。但有一點,老夫尚敢自信。老夫問妳,一部二十六史,其中寫了什麼?悠悠萬世,人生之真諦是什麼?古往今來成功的訣竅是什麼?人怎樣才能達致並保持心靈的寧靜平和?」
我的腦海裡慢慢浮出種種答案,不過好像沒有一個是恰當的。我無語。
老人似乎早就料到我回答不出,平靜地繼續說:
「老夫誦讀體悟聖人先哲言論,考察帝王將相生平,參悟佛典道籍,壯年以前又經歷家族的榮華和敗落,歷遊大江南北,終於在八十歲時,找到了答案。近年來,復又參證典籍和經歷過的人事,益覺體悟不誤。其實答案十分簡單,誠所謂越是簡單的真理越難發現,殆即此乎?我們先看看先聖先哲是如何昭示後人的:夫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老莊云:『和光同塵』、『大智若愚』,朱子云:『不求甚解』,佛說快樂在彼世,拈花微笑。板橋道人乃近世第一大悟者,寫了『難得糊塗』的千古名言。殊途同歸,大道唯一。
「老夫壯歲以前,對吾國古代兵書作過十多年研究,心得頗多。戰爭,在古代是一門藝術,勝敗之中,既有計謀,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所謂三十六計,多與佯裝糊塗有關。可以說,沒有糊塗,就沒有三十六計。瞞天過海、一箭雙鵰、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假癡不癲、暗渡陳倉、指桑罵槐,直到美人計、激將計、空城計,無不韞涵了糊塗的學問。
「再看人生。人生下來渾沌一體,那是不明,其實是大明。然後是認識人事、讀書、思考、步入老年,又會糊塗。這老年的糊塗其實是佯裝的。人生及老,以糊塗始而以糊塗終,這就是人生之真諦了!
「人生中有坎坷、有危險、有艱辛,但人生成功的最大訣竅是什麼?試看古今興亡,豪傑輩出;那豪傑哪一個是斤斤計較的?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有哪一個是精於算計的?精於算計的歷來算不上大丈夫!
「人生中有很多難忍之事。功名啦、利益啦、地位啦、尊嚴啦,如果你一切都不想忍耐,凡事要爭個高低,討個公道,問個明白,那你一輩子別想安生。人人都想安寧、平靜地度過一生,大超大落總不是讓人舒服的事。那麼,人如何度過平靜而安寧的一生呢?
「糊塗!更準確地說,假裝糊塗!世上有很多學問,但有一門人人都應當學會、掌握,並懂得如何運用的大學問卻被人們忽視了。這就是糊塗學。」
我慄然!
「當然,老夫並不是說人凡事總要裝糊塗。大是大非,人不能再糊塗吧?如果你碰到一個壞人欺負弱女子,你不能再糊塗吧?當初老夫在長沙時,也曾路過不平,拔刀相助,我救的人後來成了我的妻子。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時候,立場上不假裝糊塗,行事時仍可裝糊塗,這至少可以迷惑對方,出其不意吧?但人生中,尤其是普通人,有多少大是大非的問題呢?有多少非清醒不可的問題呢?屈原,偉大的屈原,如果稍微裝一下糊塗他是否可以於人類世事另有更大的貢獻呢?認真是需要講究的,但天下之事又有多少值得認真的呢?
「實際上,認真是一種態度,佯裝糊塗也是一種態度。認真裡面有時也需要佯裝糊塗,而佯裝糊塗常常也是一種認真。所以兩者不全對立,而是互補。裝糊塗本身不是目的,成功才是目的。如果裝糊塗更易於事業的成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裝糊塗呢?
「老夫當初遠離塵囂,也是看不慣世道的黑暗,老夫只是以退隱表示弱者的抗爭和無奈罷了。當年板橋先生何嘗不是知道這個道理?世道黑暗,君子不以為謀,只是無可奈何罷了。所以板橋先生一句『難得糊塗』,既是人生徹悟,又是對現實的反抗。所以,裝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明哲保身或達到成功之重要手段。
「你生於清明之世,自當有一番作為。凡事看開些,小事糊塗些,哪裡還有太多的煩惱呢?人不應為外物所累,這個外物,包括金錢、名望、地位等等,否則,那是真正的愚蠢了。你到過杭州的靈穩寺吧,那你一定知道彌勒佛的象徵:『開口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大肚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漢陽龜元寺有兩幅楹聯,一聯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也。』一聯是:『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非生;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何不了。』是耶?非耶?所以,糊塗即是人生的大智慧,又是人生的大謀略,以及待人接物的最常用、最深刻的方法。」
我頗有醒悟。
言及至此,老人雙目微閉,久久沉默不語。
當陽光透出雲層時,我向老人告別。下山時我的旅行袋內裝滿了老人贈我的典籍。
在這以後的幾年裡,我又先後八次前往老人所住的山上拜望老人,多次親耳聆聽老人的教誨,和他共同探討「糊塗成功學」這門人生的大學問。我越來越感覺到糊塗學的深奧、玄秘,越來越感到老人的淵博、豁達。這位神秘的、無憂無慮、博古通今約九十老翁,莫非是聖人再世,老莊再生。我想,當年李宗吾先生曾以一部《厚黑學》名世,被人稱為中國的厚黑學大師,如果老人能將他關於糊塗的學問寫成一部《糊塗成功學》,那他老人家真堪稱是中國的糊塗學大師了。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老人。但老人微笑著說:
「老夫學問淺陋,只能述而不能作。你若對此有意,應繼續誦讀經史子集,深研窮究,細細體味,切不可沽名釣譽,操之過急。」
我最後一次見到老人是在一九九四年的春季。他看上去面容有些憔悴、倦怠。為了不影響老人休息、養神,這次我和他談的不多。至我臨下山前的那個晚上,老人慢慢地對我說:
「老夫我將不久於人世了。今生我赤條條來,亦將赤條條地去,無牽無掛,無怨無悔。但有一事我放心不下,需拜託於你。」老人轉身走近書櫃,從中取出一個木筐,然後又小心翼翼地打開,從篋中拿出一本用絲線裝訂好的書冊。我趨步上前,只見那封面上寫著「糊塗學」幾個大字。心中不禁一喜:老人雖說述而不作,莫非他已將《糊塗成功學》完成?
老人把那書冊交給我,便對我說:
「這是《糊塗成功學》的大綱。老夫我已力不從心,難以完成了。今日我把它交給你,望你能按著將它充實完善。如果《糊塗成功學》有朝一日能得以問世,則老夫我死亦暝目了。」
我急道:「先生,您不會死!」
他擺擺手道:「人生生老病死,乃是常事。此次走後,你就不必再來山中看我了。老夫我一生別無他物,唯有這一書房的古書。我決定將它們全都贈送與你。」
我捧著老人交給我的《糊塗成功學》大綱,心中一陣潮湧,一陣激動,更是欣喜異常。此時,我有一種極莊嚴的使命感。我默默地向老人起誓:
先生,請您放心,我一定要按照您的意願,完成《糊塗成功學》!
我掀開書冊的第一頁,只見一行行蠅頭小楷映入眼簾,那上面寫道:
人生難得糊塗,貴在糊塗,樂在糊塗,成在糊塗。
不糊塗則難以在紛繁之世中保持寧靜之心,不糊塗則難以在芸芸眾生中保持超群脫凡之態,不糊塗則難以避明槍暗箭之傷害,不糊塗則難以嘗人生之真快樂,不糊塗則難以成人生真正之大業。
待我看完,大師又對我道:「你等欲成家、立業,對人對事只需認真體味、餞行『糊塗』二字即可,但世人多以為自己聰明有餘,有幾人能如此做到呢?所以,人生難得糊塗,難也就難在這裡。
「糊塗雖難,但非不能。你等欲功成名就,還必須吃天下人所不能吃之苦,受天下人所不能受之氣,忍天下人所不能忍之事,吃苦而不謂苦,受氣而不為怨,百忍而不動容,這樣方能成天下所不能成之功,立天下人所不能立之業。」
為了不致引起人們對本書的誤解,這裡有必要指出的是,「糊塗」與「糊塗學」雖僅一字之差,但其意卻絕不相同。我們日常所謂「糊塗」,是真糊塗也,即癡、呆、笨、傻、蠢、憨、迷之通謂,亦即民間所謂「笨蛋」、「傻瓜」、「二百五」。比如我們講某人「笨」,就說這人「糊塗得像豆腐腦一樣」或「糊塗得像頭豬」。而「糊塗學」絕非此意。糊塗學恰好是智者的學問,是關於人們什麼時候該糊塗,什麼時候不該糊塗,以及如何糊塗的學問,掌握並能運用糊塗學,才算是真正的智者,算是大智。否則,即使再有才華,也只是小才小智而已,成不了大氣候的。相反的,掌握糊塗學而不一定有大才的人,卻可以成就大才之人所不能成就的事業。沒有糊塗學,就沒有大智。糊塗學本身就是大智。因此我們說,糊塗學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是生活的藝術,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運用糊塗學,就是假裝糊塗,從而達到明哲保身,戰勝對方,走向成功的目的。
在漢語裡,與「糊塗」一詞相對的一個詞是「聰明」。從一般意義上來講,聰明當然比糊塗好。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聰明太狠,聰明過分,也有誤事的時候,也有害己的時候。所以中國有句俗語道:「聰明反被聰明誤」,即是此意。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雖很聰明,但結果「機關算盡」,卻是算盡了自己。正是:
說糊塗,不糊塗,愈是糊塗愈覺悟;
說聰明,不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