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行銷時代:資訊世紀不可忽略的人性行銷
- 作者:保羅.柏士瑪
- 原文作者:Paul Postma
- 譯者:胡馨如
-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1999-12-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931838
- ISBN13:9789574931835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科技是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但不是樣樣都可以改變,人「最基本的」的欲求──對溫飽、安全、愛的需求──從不曾改變過。
作者柏士瑪認為,在面對科技所帶來的衝擊,行銷人仍應回歸行銷的本質──即探究人的行為模式──人是如何認知、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做決策;這些行為與資訊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唯有釐清行銷的本質,我們才可以避免曲解媒體與資訊革命對商業活動的影響,資料庫行銷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誠如行銷宗師菲利普‧柯特勒對作者的推崇,「柏士瑪是少數擁有深度技術知識和心理見解的行銷思想家」,他的觀念和理論將讓你全然地重新思考你的行銷策略,而這就是《P行銷時代》的目的。
推薦序
資訊世紀不可忽略的人性行銷/王令麟 3
”Hi, Men, What\’s Up?” (嘿!老兄,你好嗎?) 周韻采 5
前言 10自序12
第一章 不斷變化的行銷世界 14
塞在等著上電子高速公路的路上/資訊與媒體改變了行銷的環境/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對消費者市場的影響/資訊正在改變/媒體正在改變/「關係」轉動了地球
第二章 資訊革命 34
完全數位化/效能無限/儲存與傳送的能力/處理的能力/藉資料壓縮減少容量/具自我解說功能的軟體/網路/資訊的價值:(1)資訊愈少愈好; (2)熟悉的應用; (3)資訊會騙人/行銷資料庫的使用:(1)正常使用; (2)由上而下的使用; (3)行銷新紀元中的正確應用/行銷新紀元中的資訊
第三章 媒體革命70
大師也出錯/媒體技術的發展:(1)以個人電腦為基礎; (2)以電視為基礎; (3)電話、有線電視與衛星/媒體的影響:(1)如何個人化; (2)如何互動; (3)激發出何種感覺; (4)三個層面的理想組合/媒體成功的三要素:(1)熟悉的硬體; (2)合乎邏輯的環境; (3)沒有秘密的喬伊‧柏格斯/媒體與行銷新紀元:(1)迎合潮流; (2)短期性的功能; (3)行銷媒體矩陣
第四章 我們只不過是一般人 118
革命並沒有影響到某些事/做下行銷的決策/做下購買的決定:(1)公認的經驗; (2)來自直效行銷的經驗; (3)來自廣告調查的經驗; (4)來自新媒體的認知/行為心理學與人體工學:(1)已被預先設定的人類; (2)人體工學與行銷/腦部結構與對行銷的意義:(1)從刺激到行動; (2)瞭解大腦的兩個方法; (3)神經學如何幫助行銷人員
第五章 資訊、媒體與人的組合 162
資訊與人類:(1)資訊呈現的方式; (2)功能/媒體與人類:(1)許多機會與限制; (2)購買行為類型;(3)不只是購買; (4)回饋的重要/資訊與媒體:(1)覆載; (2)相互的補強; (3)無法控制的結果/行銷運作的影響:(1)面對未來; (2)關係的兩種敘述; (3)天才兒童是常人; (4)玩樂、欺瞞與嬉戲
人類有無限的智慧。正因為人類無限的智慧,才有今天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正如作者書中所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使過去的夢想得以實現。今天,人們在七、八十個電視頻道中隨意轉選,拿著功能愈來愈多但重量愈來愈輕的行動電話暢談,狂飆在網際網路上與世界為鄰、享受馳騁在資訊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感。這全拜科技之賜。
當人們飆網的同時,資訊革命與媒體革命也不知不覺地展開了。人們接受新知的媒體轉變了,人們接收資訊的時間也不再侷限在所謂的上班時間,人們可以恣意漫游在虛擬世界中讀取資料、交往聊天、逛街購物。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帶來無限的可能性,科技進步的速度很快,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都可能發生,你用得到或用不到的都做得到。
而在所有無限的可能性之中,科技還有一項相當強的資訊容量與處理能力,這項能力完成了過去市調所做不到的事,也就是它能在雙向互動的同時,登錄下消費者的每個動作,聰明的行銷人員只要善加建立並利用資料庫,就能循著動物找水的足跡而找到源源不絕的水源。行銷世界的轉變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這麼說來,科技帶來的行銷新時代似乎比舊時代簡單多了。事實上卻不然,不管是行銷人員或是媒體資訊科技的從業者,卻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他們共同的問題是,他們現過於沉迷在科技帶來的各項新奇應用中,他們不斷探索科技的新領域,以為科技是一切的答案,以為所有的新技術都會受到消費者的激賞,反而不顧人們實際的接收能力與需求,對人們數千萬年來不曾改變的心理或行為視而不見,或癡心妄想人們數千萬年不曾改變的心理或行為會因新科技而改變。
因此,誰能夠在科技行銷時代中,掌握、分析每一個消費者的實際行為,充份瞭解消費者的心意,並善用科技帶來的空前功能,以提供更符合消費者人性化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話,誰就是大贏家。一味擁抱科技而忽略人性實際所需,不對。雖瞭解消費者但不懂善用新科技之便,也不對。今天,消費者要的並不是一個又一個科技上的新名詞,他們要的是這些新名詞之下所代表的更便利、更簡易、更符合所需的產品或服務。革命仍在進行中,科技仍在不斷地進展,只有看清大勢、掌握潮流、建立知識優勢,才有機會在行銷新時代中大展身手。
(本文作者王令麟為東森多媒體事業群 董事長)
”Hi, Men, What\’s Up?”
(嘿!老兄,你好嗎?)
身處千禧年的蠱惑,Y2K的蟲蟲危機,網路商業的滾熱浪潮,我們彷彿即將開展新生活型態,成為新人類。電腦、網路交織成生活的空間;在其中,我們閱讀電子新聞、聆聽MP3音樂、觀賞隨取電影、甚至大談一場虛擬戀愛。然而新人類的網路世界,是無法摒棄商業機制而能完整地涵蓋生活的所有面向。試想,線上提供的貨品(如書、CD、電腦軟體、或衣服),並未超脫傳統商品的範疇,仍有其生產成本。如果電子商務不發達,線上貨品的來源必受限,也將侷限網路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儘管網際網路的商務量仍佔現有商務的一小部分,但近年來以等比速度成長,且開發出新的商品樣態,顯然電子商務已成沛然莫擋之趨勢。
在網路所構成的生活世界,如何拓展電子商務就成了當前首要課題。傳統商務由生產和消費兩個面向組成,而行銷串聯了兩端,成為生產者溝通消費者的橋樑。但在網路世界,消費者直接在網站上搜尋商品資訊,挑選商品,下單購買。亦言之,消費者跨過現有行銷管道,直接與生產者溝通。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電子商務顛覆了行銷手法,傳統行銷終將死亡。本書作者保羅‧柏士瑪在文中駁斥此種說法,提醒我們有些行銷法則是不會因商務型態變化的,畢竟網路商務的最終消費者仍是「人」,而人本身的構造並沒有改變。作者的觀點對擁抱電子商務,拚命尋找新銷售模式的人來說,無異一語驚醒夢中人,回頭重新檢視行銷法則與電子商務的關係。
作者由人類生理構造出發,指出人腦新皮質主宰了記憶、語言、推理及複雜情緒反應的功能。因此購物行為非單由理性決定,而是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對行動通訊的需求引發購買大哥大手機的動機,然而購買哪一款的手機可能取決於我們對顏色、造型的喜愛。對造型、顏色的偏愛正是感官所主導的。現有的行銷手法就是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刺激消費者的感官,誘發他們「擁有進而購買」的慾望。即使在網路商業,人們根本的購物模式並沒有改變,仍然有計算理性和主觀感覺的成份。行銷因而仍有存在的必要,利用影像、音效、或文案塑造消費者對商品的認同感,進而產生對商品的需求。作者認為網路∮電子媒體正可強化行銷所賴的聲影效果,刺激消費者的感官。
作者在書中發展出因應電子商務「資訊∮媒體∮人」三元素結合的P行銷架構。P行銷建築在資訊時代,個人資料儲存和整理方便的利基,了解每個人獨特的主觀感應,另闢有別於大眾行銷的區隔行銷。P行銷有如一綿密、長期的私人情誼,針對個人不同的生活經驗、不同時段、不同場合,傳遞如密友般親切而個人化的商品諮詢(嘿!老兄,你好嗎?),引發消費者對商品的認同感,刺激商品消費。P行銷端點仍繫於人,整合媒介資訊可讓我們更容易發展個人行銷,提昇行銷效能。
對研究電子商務的我而言,電子商務將商品∮通路∮行銷三者合而為一,個人化行銷為必然趨勢。《P行銷時代》成功地解釋了行銷在推廣電子商務時的必要性,同時行銷效能可藉由整合媒介資訊而增強。對行銷專業人才而言,《P行銷時代》更是一本必備商業指南,因為它提供了如何應用原有的行銷策略至電子商務的實戰經驗。行銷人面對電子商務將不會茫然無所適從,而會善加利用資訊媒體的特性,挖掘個別消費者的感官需求和購物快感,發展一對一行銷,強化行銷效能。
(本文作者周韻采為喬治華盛頓大學電訊政策博士,現為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