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在人心的開拓
王邦雄
這一兩年來,思考的重點仍在世道人心的變動更移,一個人文學者,他的學問不應只是書齋的玄思,而當該回應社會的脈動,否則,僅是概念的思辨,而不是生命的學問。
台灣鄉土真的生病了,人文環保與自然生態,都出了大傷痛。由於兩岸僵局末開,存在處境充滿了不穩定感,房地產、股票市場,甚至幣值匯率,一直定不住。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根土,因而動搖,搖擺在美加與紐澳之間。
而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法治觀念一直受到選票政爭的牽制,公權力、公信力在快速流失中,形成了官方民間的普遍無力感,而人總要活下去,不可思議的是,無力感的台灣人,卻一轉而為「力」的崇拜者。體力不足求藥力,氣力升高成暴力,黑道、黑槍、暴力、暴利,黑金就此連線,「黑」的印記總要清洗,不僅洗錢,還要洗人,從名利圈躍身權力場,官商聯隊就此逐步形成。
不過,暴力、財力、權力的爭逐奔競,畢竟有人算不如天算的變數,所以,人力之上另求神力,宋七力、妙天的神通法力,就此應運而生,福報不從德行來,而期求明牌靈異,「天地君親師」一體崩解,兩代隔閡,兩性抗爭,師道不傳,新新人類是受不了的酷,新女性也是冰封凍結,問題在,破冰解凍之道究竟何在?
重整世道,端在人心,宋七力少了三個力,此三個力都是心力,一在知識力,二在道德力,三在美感力,此有待認知心、德性心與美感心的充分開發,或許,這就是心靈改革的真正意涵吧!知識力讓台灣人站起來,道德力讓台灣人走出去,美感力則讓台灣人看得到,看得到才等得著,走過從前,而脫胎換骨。
知識力是IQ,道德力與美感力是EQ,前者是競爭力,後者是包容力。台灣對外競爭力的世界排名大幅下滑,癥結不在競爭力本身,而在缺乏包容力,我們把競爭力在島內耗損,彼此抹殺,相互抵消。所以,重振世界競爭力之道,也在心靈的覺醒。
此朱熹詩句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鑑開是心如明鏡,天光的善與雲影的美都照現吾心,而方正水塘得以清明長照,是源頭有活水注入此心。
這十篇文字,就是作者開發文化傳統的活水源頭,而引入時代脈動的心思結案。說是「生命的學問十講」,隱涵師門傳承的微意,牟宗三先生說中國哲人的學問,是生命的學問,而不是知識的學問,此「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問世道何在,曰:在人心的開拓。
八十六年十月序於中央大學中文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