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啟示錄—轉捩點上的五條路
- 作者:David Smith
- 原文作者:David Smith
- 譯者:齊思賢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1999-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073502
- ISBN13:9789576073502
- 裝訂:平裝 / 293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未來的歐洲將走向何方?在今後的五年,甚至一百年會如何演變?這些演變又將如何影響政府、企業與個人?融合經濟與商業的觀點、文化與社會的評論於一爐,本書是作者為二十一世紀歐洲草擬的五個引人入勝的劇本。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作者視野寬廣,能夠精確而權威地掌握複雜的主題,使本書成為所有企業及政府決策者必讀的書。本書的獨特之處更在於,不管是對疑歐派還是擁歐派,這本書都深具吸引力。
──電訊報週日版(Sunday Telegraph)
●歐洲的本來是一場工程浩大的實驗,本書所做的探討自然興有極高的價值。不管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每個人都可在書中找到充分的思考材料。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歐洲近五十年的整合經驗,對台灣乃至東亞而言,彌足珍貴。唯有在東亞整合架構下,台北與北京間的關係才有建設性的發展生機。用這個角度來讀史密斯的《歐元啟示錄》,一定另有一番心得,請拭目以待。
──淡江大學 張維邦教授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末的歐洲正站在一個令人屏息的轉捩點上。
歐元的誕生更是一個分水嶺。
到底歐洲會邁向整合,還是走到分疆裂土的邊緣?歐洲貨幣統一到底是人類智慧與意志力的勝利,還是場代價高昂的錯誤實驗?等待歐洲的,又究竟是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光榮再現,還是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復臨?
本書作者融合了經濟與商業的觀點、社會與文化的評論於一爐,大膽推演出五種假設,讓讀者能先一步走近二十一世紀的歐洲,一窺這古老大陸的榮耀與創痛,夢想與挑戰。
書中對於二十世紀末的歐洲有精闢的分析,同時,也為經濟未來學提供了精彩的典範。對於所有關心歐洲與世界經濟前景的人,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與分析架構,足以激發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對於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企業與政府決策者,這更肯定是一本相當實用且富於參考價值的讀物。
推薦序
導論
Part 1 歐元之路
五十年行來
建盟元勳/麥辛納及共同市場/再見,祝你好運/共同市場
歐洲貨幣聯盟,第一步/新歐洲人/從共同市場到單一市場
歐洲貨幣聯盟,第二步/荷蘭小城/猶疑不決的歐洲人
站在十字路口
單一市場?/工作機會不多/「貴」出世界市場/尋找歐元
經濟學派與貨幣學派針鋒相對/照樣上路/一起成長?
雲泥兩隔/經濟哲學的差異/歐洲擴張何時了?
歐洲能成為政治強權嗎?/民主赤字/兄弟鬩牆
永遠的歐盟?/許多方向
Part 2 五個劇本
劇本1:復興
第一次復興/大夢初醒/東歐幻象/東歐的希望
俄羅斯榮景/更廣更深/歐洲復興的潛能
單一貨幣、快速成長/單一貨幣、便宜資金
單一貨幣、最大貨幣?/從七大工業國到三國集團
企業榮景/新的政治氣氛/戮破亞洲泡沫/亞洲動盪
再一次文化復興?/五十年後
劇本2:變遷
世紀末焦慮/並非零和遊戲/比重下降,但榮景依舊
競爭力及其他似是而非的觀念/歐洲低成本的經濟體
歐洲成本更低的製造者/歐洲改造/歐洲專業化
跌跌撞撞走過單一市場/跌跌撞撞走過單一貨幣
不再需要經濟成長的奇蹟/企業重享優勢/步步為營邁向更緊密的聯盟
單車也能慢慢騎/世界的歐洲/亞洲問題/揚帆出航
五十年後
劇本3:外來客
六個特別的國家/巴別高塔/申根國家/核心貨幣聯盟
法德關係/分裂歐盟/義大利問題/核心國家的成功
興建一座堡壘/南北對抗/東西角力/英國精神分裂症
圈內圈外三十年/爆炸性的政治雞尾酒/不確定的經商環境
不患寡,患不均/五十年後
劇本4:黑暗時代
消逝的榮耀/貨幣聯盟害了歐洲/歐洲勞動市場癱瘓
逃不掉低成長的宿命/人口老化的沉重負擔/不關歐洲貨幣聯盟的事
美國世紀/歐羅巴合眾國?/小堡壘/歐洲向外發展
民族主義當道/企業受害/活生生的博物館/五十年後
劇本5:啟示錄
戰爭與和平/歐洲的種族主義/危險的民族主義
歐洲貨幣聯盟腹背受敵/歐元夢靨/震撼療法/法德同盟解體
大崩盤/分裂及不安/惡鄰/資本主義逆轉
污穢不堪的歐洲/核能威脅/政治壽終正寢/企業黃昏
大災難何時出現?/五十年後
機率
劇本一:復興─機率一○%
劇本二:變遷─機率三五%
劇本三:外來客─機率二五%
劇本四:黑暗時代─機率二○%
劇本五:啟示錄─機率一○%
Part 3 世界舞台
演員
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
歐盟及其他經濟體/新加入的會員國/有意加入的東歐國家
歐洲跨國機構/俄羅斯/美國/日本/中國大陸
結論
歐洲戰後整合簡史
參考書目
推薦序
歐盟研究協會理事長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張維邦
隨著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歐元的登場,想像不到和無可逆料的「歐元奇蹟」於焉誕生。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歐洲,經過兩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浩劫後,近五十年來持續不斷地整合,從關稅、酒同市場到現在的單一貨幣。歐洲舊大陸永整合的發展,標誌著新千禧年之來臨,也帶來新的景觀和新的思考架構。
歐美三、四十年來的「未來學」(futurologie)發展,相信關切世局演進的讀者都耳熟能。本書作者史密斯(David Smith) 是英國「泰晤士報週日版」(Sunday Times) 資深記者,其敏銳的觀察,為我們勾勒出歐洲今後二十幾年可能發生的變化。所謂轉捩點上的五條路,其實指的是,作者自己編撰的五套劇本(scenarios),描述了五種歐洲未來的可能發展。
事實上,研究歐洲整合的歐陸學者與英倫三島的觀察家,對歐洲會如何轉變都有不同的。依史密斯的五種劇本來研討的話,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到底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不是未來學者能預測得到的;舉個例,在一九八○年代初期,誰預料得到蘇俄會那麼快速地崩潰。不過,當年法國外長舒曼於一九五○年五月九日,在「歐洲之父」莫內(Jean Monnet 1888-1979)的倡議,發表了著名的宣言而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後,到今日十五個會員國的「歐盟」,歐洲的整合己經根深柢固,不可逆轉。而今歐洲單一貨也整合成功,歐陸會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亂實在不可思。
歐洲完成基層結構的整合後,下一世紀應該是文化思潮建構的世紀。其實,應該從持續與變遷(continuity versus change),一統性與多樣性(unity versus diversity),穩定與轉化(stability versus transformation)等切入點來研究歐洲的整合才有心得獨見。歐盟會員國如法、德、英等大,如何因應歷史的大變遷,如何保持他們的多元文化傳統;各自的政治體制如何更加有效地運作;歐洲人民的福祉、社會安全保險制度怎樣才能面對嚴峻的科技、金融全球化的挑戰;社會階級意識形態和政治左古壁壘的現,是否會因亞洲、非洲、南美洲或是東南歐等移民和難民的湧入而更加分,以致觸發分崩離析的緊張情況等,都是值得深思熟慮的議題。
歐洲近五十年的整合經驗,對台灣乃至東亞而言,彌足珍貴。我國朝野應該廣為向世人宣傳歐洲和平整合的理念與實踐,特別是向東京、北京、漢城、平壤、馬尼拉、新加坡等政要宣揚整合的重要性。唯有誰東亞整合架構下,台北與北京間的關係才有建設性的發展生機。用這個角度來研讀史密斯的《歐元啟示錄》一定另有一番心得,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