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史上的夏商周時代,一直到春秋戰國之交為止,在物質文化上都以青銅禮樂器與兵器為顯著的特徵,在中國歷史上又稱為青銅時代。本書所收的十三篇論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與社會企求闡發這個時代文化與社會各個方面之間的有機的聯繫與其發展變化的因果關係,並且從這種觀點上試求說明青銅器的重要性,解釋為什麼青銅器能夠作為一個古史時代的代表。
本書所收的論文,最早的刊於一九六三年,最近的一篇刊於一九八一年。其中有若干論文原來是用英文寫的,作者為了本書的出版而特別譯成中文。這些文章有系統而又有組織的,討論了中國青銅時代文化社會的各個方面從飲食到政治、經濟、親族制度到宗教、神話和美術,並且在若干問題上(如殷商的廟號和王制以及商周美術中的動物紋樣的意義)提出作者獨特的看法。這些討論所代表的研究方法和使用的材料是比較廣泛的,可以作為治古史、考古、古代美術和古代人類學者的參考。
作者張光直現任於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他在五十年代自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和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研究院畢業以後,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人類學系執教多年。在1964--65年曾主持臺灣省西海岸數個考古遺址之發掘,在1971--74年曾主持臺灣省濁水大肚兩溪流域人地關係研究計畫。他的學術著作甚多,包括《中國古代考古》(英文,1963,1968,1977年版,1980年日譯本);《大分坑、鳳鼻頭與臺灣史前史》(英文,1969);與《殷商文明》(英文,1980)等。歷年選任為中央研究院、美國科學院及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