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

先知
定價:200
NT $ 45 ~ 180
  • 作者:Kahlil Gibran
  • 原文作者:Kahlil Gibran
  • 譯者:王季慶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1996-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794048
  • ISBN13:9789576794049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闋生命之歌。作者藉「先知」之口,全盤討倫人類從生到死的各種抽象的感情和具體的需要。

  它的對象,是全人類。

  紀伯侖不屬於任何教派,不受制於任何組織和儀式,不倡導任何主義。在他的心,沒有種族或階級的分別,只有滿腔對全人類和對生命的熱愛。這些都充分表現於此書的字裡行間。

  書中的哲理,都是人類積年累月的愛與睿智的結晶。深邃廣博,幾乎已達到人類精神修養所能及的最高境界。

  《先知》的智慧歷久而彌新,不受時間流轉的限制,給予人類心靈永恆的滋潤。

 

目錄


  一朵白蓮──我讀《先知》……席慕蓉……………………1
  《先知》與紀伯侖──代序……王季慶……………………9
  The Coming  of  the  Ship 船來了……………………23
  On Love 愛…………………………………………………39
  On Marriage 姻婚…………………………………………47
  On Children 孩子…………………………………………53
  On Giving 給予……………………………………………59
  On Eating and Drinking 飲食…………………………67
  On Work 工作……………………………………………73
  On Joy and sorroyw 快樂與悲傷……………………81
  On Houses 房屋…………………………………………87
  On Clothes 衣服…………………………………………95
  On Buying and Selling 買賣…………………………101 
  On Crime and Punishment 罪與罰……………………107
  On Laws 法律…………………………………………119
  On Freedom 自由…………………………………………125 
  On Reason and Passion 理性與熱情…………………133
  On Pain 痛苦………………………………………………139
  On Self─Knowledge 自知…………………………………145
  On Teaching 教誨…………………………………………151
  On Friendship 友誼…………………………………………157 
  On Talking 說話………………………………………………163  
  On Time 時間………………………………………………169  
  On Good and Evil 善與惡………………………………175
  On Prayer 祈禱………………………………………………183  
  On Pleasure 歡樂……………………………………………189 
  On Beauty 美………………………………………………199  
  On Religion 宗教……………………………………………207  
  On Death 死亡………………………………………………213  
  The Farewell 告別……………………………………………219
  後記……王季慶…………………………………………………245
 

代序

  「……如果一個男人或女人讀了這本書,不安靜的接受一位偉人的哲學;心中不歡唱著湧自內心的音樂,那麼,這個男人或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確已死亡。」

  這是芝加郵報對於《先知》(The Prophet)一書的評語。

  《先知》是一本奇妙的著作,它滿足了個別心靈的不同需求。哲學家認為它是哲學;詩人稱它為詩。青年說:「這裡有一切蘊含在我心中的東西。」老年人則說:「我曾不停的尋求,卻不知尋的是什麼。現在,當我垂暮之,在這本書,我找了我的寶藏。」科學家和法學家也坦白承認此書給他們很大的啟示。

  《先知》出版以前,原作者卡里.紀伯侖(Kahlil Gibran)在《先驅》的結語中有這樣的話:「黑夜已逝,我們,夜之子,必得死去,當曙光躍上山峰時;由我們的灰燼中,一個更偉大的愛將要升起。它將在陽光中歡笑,它永不死亡。」

  於是,三年之內,《先知》這「更偉大的愛」的見證,便「在陽光中歡笑」。讀過這書的上百萬,也都相信它永不死。

  《先知》初版於一九二三,到一九六八年的一月,四十五年間,己再版了八十次。原著為英文,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僅只美國版本便已銷售了超過兩百萬本。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闋生命之歌,作者藉《先知》之口,遍論人類從生到死間各種抽象的感情,和具體的需要。它的對象,是全人類。紀伯侖不屬於任何教派,不受制於任何組織和儀式,不倡導任何主義。在他心目,沒有種族或階級的分別,只有滿腔對全類和對生命的熱愛。這些都充分表現在這書的字裡行間。

  書中的哲理,並不一定是作者的創見,不如說,是積年累月的愛與睿智的結晶。其深邃廣博,幾乎已達到人類精神修養所能及的最高境界。它可以歷久而常新,不受時間的限制,因為,它表白「真理」。

  芝加哥晚郵的文學評論欄說:「……真理在,用敘利亞式的美、音樂和理想主義表現出來的真理。……此書的二十八篇形成了一本小聖經,讓那些對於接受真理有所準備的人們,去閱讀和愛慕。」

  這樣一本動人的書,它的作者又是怎樣的人物呢?不僅是我,所有的讀者也必然感到好奇。

  卡里.紀伯侖生於一八八三年一月六日。他的故鄉布雪里(Bcherri),位於黎巴嫩山地中最深的峽谷,叫做哇地.瓜地沙(Wadi Quadisha)的懸崖旁的一小片平原上。哇地.瓜地沙意謂「聖谷」。遊歷過聖谷的人都被造成這峻壁絕嶺和深谷的力量所震懾。芭芭拉.楊(Barbra Young)──紀伯侖的知友和傳記作者寫道:「訪遊哇地.瓜地沙傳是離開現代世,身體與心靈都會投入一種古老而超時間的氛圍。……那是一種獷野、無羈束的美,它有一種偉大的力量,能強迫我們的心靈專注於這樣的思想:『我們擁有永恆』。」那是紀伯侖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

  紀伯侖曾寫過一篇〈我的祖國敘利亞〉,到底他是敘利亞人還是黎巴嫩人呢?古時,黎巴嫩山區是敘利亞的一部分。耶蘇出生於敘利亞;腓尼基是敘利亞的一部分。雖然,敘利亞多年被外族統治──羅馬、阿拉伯、土耳其,但仍然孕育了基督和腓尼基文化,且一直響到埃及和希臘文化他們的土地肥沃,文化豐美。這產生過許多先知的地,也產生了紀伯侖。

  黎巴嫩因天險,一直保持了部分獨立自,它信奉馬龍教派(基督教的一支),好像是回教大海中的一個基督教小島。二次大戰後,黎巴嫩才與敘利亞分離,而完全獨立。

  紀伯侖幼年在「神聖的柏樹」(The Holy Cedar)的蔭影下度,青年時則在紐約摩天樓的陰影中長成。他的背景,形成了他的雙重性格。從少年時起,他便經常以阿拉伯文宣傳革命,追求自由獨立。但在美國,他卻以英文宣揚和平。因此他被稱為「神秘者」「哲學家」「虔誠者」「沉靜者」和「長生者」,卻又同時被稱為「異教徒」和「反叛者」。

  紀伯侖誕生於宗教氣氛濃厚的家庭。他的母親卡蜜拉是馬龍派牧師之女,聰慧多才。她第一位丈夫去世,留給她一個男孩彼得。後來她嫁給了紀伯侖的生。卡里.紀伯侖是他們的長,接著又生了蘇丹娜。她親自授他們音樂、阿拉伯文和法文。稍後,又請家庭教師教授英文。

  五歲時,卡里在村中教堂所屬的小學受教育。十一歲時,他已能誦全部聖詠。

  他的哥哥彼得十八歲那,決意到美國去開創新天地。母親帶了卡里和妹妹們與他一同移居波士頓。他的父親因在本國有產業,不願離開。彼得到美國後,開雜貨店維生。

  十四歲時,卡里決定一個人回國繼續未完成的阿拉伯教育。雖然他的母親和親友都不贊成,但他們仍尊重他,蓫了他的心願。他在貝魯特一所教會大學Madrasat Al-Hikmat(智慧學校)讀了五,除了指定的學科外,他還研讀醫學、國際法、宗教史和音樂。暑假期間,他便和父親一同到中東各地旅行。

  十五歲時,他便以阿拉伯文第一次寫下《先知》的稿。並主編一份文學與哲學刊物,名為《真理》。十六歲,他的一篇散文詩第一次見報。十七歲時,完成了一些古詩人的畫像。因為回教禁止任何偶像,所以回教國度的哲人和詩人從來沒有畫像留傳。卡里是根據他任的作品和傳記,想像他們的面貌而畫出這些畫像的。

  一九○一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便遊歷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最後到巴黎學畫。一九○一年到一九○三年兩,他阿拉伯文的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名的《反叛的精神》,被稱為是「危險的、叛逆的、對青年有毐的」,而被焚於貝魯特的市場。他並因此被教會除籍,被政府放逐。

  一九○三,因妹妹丹娜的死,他被叫回波士頓。不久彼得也病死,母親拖了十五個月後也逝世,只有瑪麗安娜奇蹟的逃離了肺病的魔掌。紀伯侖受到很重的打擊,因為他們家人親情深厚,並且他們為了使他能受高深教育,曾做了很大的犧牲。

  此後,瑪麗安娜以刺繡和縫紉工作來維持他們兩人的生活。紀伯侖則專心作畫和寫書。此時,他以阿拉伯文重寫《先知》。

  一九○八,土耳其新政府赦免了他的放逐。

  其後兩年間,他在巴黎適見許多知名人士,並為他們畫像。其中包括羅丹、德布西、梅特林克等人。

  一九一○年春,他回到波士頓。年末,在紐約市定居,直到去世。

  他的阿拉伯文著作,最有名的是《破折的翅膀》(The Broken Wings),多年來在中東被列為暢銷小說。此外,還有《風暴》(The Tempests)、《山谷中的女神》(Nymphs of the Valley)以及《行列》(Processions)等,多為嚴謹的阿拉伯韻節的述事詩。還有《美麗而珍貴的格言》(Beautiful and Rare Sayings)。許多詩集中都有他的插畫。

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瘋子》(The Madman),一九一八年出版,是他青年期的產品。這本書是純東方式的,沒有包含何西方的思想和內容。表現了他激情的內在生,不受深奧的智慧和同情心的拘束。在其中,尚可找到一絲諷嘲的味,幻和痛苦以及對偽善和愚昧的抗議,但也隱示了他對永恆的信念。此書立即被譯為多種文字,為他在歐陸、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世界贏得了廣大聲名。

更深的智慧和同情心,萌芽於《先驅》,盛放於《先知》。

《先驅》也是以寓言詩體寫成,這種體裁為東方所特有,極能表達哲學。

接著,便是《先知》,他本人曾說:「《先知》一直與我同在。……當我寫它時,它也在寫我。」

這次,他不轉譯自阿拉伯文,而是直接以英文寫作。在五年間,他五次重寫英文的《先知》,一九二三年才出版。但它的誕生,並沒有引起激賞,當時並沒有人高聲讚美這本書。可是,到處是有心人的彼此問訊:你聽說《先知》嗎?你讀過《先知》嗎?讚賞像些許微風漸漸匯成一股強風,終於遍及全世界。它是紀伯侖畢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最鍾愛的。它實現了他的夢,也撥動了每位讀者的心弦,與之共鳴。

他原計劃寫三本以「先知──阿穆斯塔法」為主題的詩集,《先知》是闡述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他去世後印行的《先知的花園》(The Garden of the Prophet)是關於人和自然。最後,《先知之死》是關人與神,可惜最後一本沒寫,他已逝世。《沙與泡沫》(Sand and foam)集合了一些當他靈感來時,隨時隨地抓了一個小紙片所寫下的寓言和詩句。

另外一篇重要的著作《耶穌──人之子》(Jesus:the Son of Man),於一九二八年出版。春田聯合報評道:紀伯侖的英文由於其美與簡明而出眾,可做為英美本籍作家的典範與靈感的泉源。

同時,曼徹斯特守護報在一篇討論當代重要作家的論文,提出了六位他們認為英文的成就超乎其他眾人的作家;有兩位外籍人士,卡里.紀伯侖即列名其中。

因為紀伯侖對聖經非,對耶穌生前所遊歷過的地方的風土人情都有深切的認識,所以他能藉聖某些人物之口來織敘耶穌的一生事蹟。非常生動逼真,熱烈感,以至於評論家稱《耶穌──人之子》為「紀伯侖福音」(Gospel according to Gibran)。

他在阿拉伯文學界創立了一種嶄新的文體,被稱為「紀伯侖體」(Gibranism),他的著作已成為經典之作。

他的英文詩和散文,也同樣具有不朽的地位。阿拉伯文似乎遠較英文複雜而多采多姿。因此他應用英文時總得拘束。但是,這同時也使得他的英文文體顯得非常純淨清明,近於完美。

世人比較不熟知的是作為一位畫家的紀伯侖。羅丹曾把他和威廉布雷克相比。他的畫,除了人像外,都是些赤裸的人體,少有風景,也沒有其他的背景。他的人體充滿了一種神祕的靈性,可以使你感覺到他們是活生生、有脈博和呼吸的。他只用赤裸的人體來表現人的本性、本能和內心的掙扎──困惑、痛苦和希望。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紀伯侖病逝於紐約。他的遺體停放在殯儀館兩天,成千的人──不分宗教、年齡和國籍──去瞻仰遺容。然後運往波士頓一所馬龍派教堂中。他祖國的青年做榮譽衛士,當許多人哭倒在棺前時,這些青年雖淚水奔流頰邊,仍挺立不。當在教堂中舉行儀式時,堂中擠滿了人,人們的悲痛顯而易見。堂下,愛戴他的人們,跪在地上低聲哀哭。這在西方是難見的景象。六月,遺體運回貝魯特,棺上覆蓋著他所愛的國家──黎巴嫩和美國──的國旗。他的遺體葬於布雪里山上的寺院。在他的祖國,他的名字深受尊崇,只要提出他的名字,你便可以得到他們的信任和友誼。

只要我們讀了《先知》,便能清楚的感受到紀伯侖人格的偉大,他無限的愛心和真摯的人道主義,不僅灌注在他的作品,並且由他身體力行。他從不責難人們的錯誤和罪行。惟一他不容忍的是「偽善」。他生前贏得無數人的友誼。凡是去他處尋求安慰的,他都慷慨接見。他的耐心和同情,使他立即了解別人的苦楚,而能想法替他人寬解。他只活了短短的四十八年,但他文學和繪畫作品的豐富,令人不能想像。他工作的熱誠使他常自嘲:「工作成了我的『病』。」但即使是在百忙中,他也從不拒絕登門求見的人。

他是一個謎樣的人物,雖然他過的是「入世」生活,並且他的熱情很有感染力。但事實上,內心中他是一個孤獨者,而且甚為怕羞。他自己常覺得他不是屬於這世界的。他相信「轉世」之說,卻不曾明言,但從他的言語和著作,常常顯露出來。可是他所相信的「轉世」,與佛家不同,是由人轉人,而非轉為動物。

他尊崇女性,承認女性在他性格上深遠的影響。他也很受女性愛慕,但他一生獨身。因為他說,如果他結了婚,當他工作時,會好多天不與妻子說一句話,沒有任何女人能忍受這樣一個人的。他認為精神的契合同樣美妙。

雖然他不贊成宗教組織和儀式,但他不反對虔誠有信心的心。事實上,他自己是最虔誠有信心的,他的精神是真正的宗教精神。也就是他對人類無比的愛,使他成為超,並贏得了無數人的心。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表現這個人和他的作品,那個字就是「單純」(simplicity)。這個字也就是紀伯侖對他所崇敬的四個人:蘇格拉底、耶穌、貞德和林肯的評語。

當我初次出國,便知道外國大學生們對《先知》推崇備至。當時我因時間寶貴,未能一讀。幾年後,在一段心力交瘁的時期,我忽然想起了這本書。

我借來試讀,不一會兒便整個地被它吸引,一口氣讀完。雖免不了有些生字,以及深奧不能立刻了解的地,但我己經從內心「感覺」到它的美和力量。它一方面非常熱烈深沉,一方面又非常澄澈和平。使我心中充溢著「狂喜」,只覺天地宇宙都在我胸,而我的心也與衪的心默默契合。這個衪,不是某個特定的神,不如說是「道」,包含了所有的善、美和真。

我以傳教的熱情向人推介這本書,因為我希望別人也不錯過這個「狂喜」的經驗。凡是接受推介的人,都與我有相同的反應。但也有我所敬愛、性情比我純良、學問比我高深的人們,卻認為《先知》是英文詩,太深奧,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讀它?

失望之餘,我竟萌生翻譯此書的念頭,而且一發不可過止。恰好這一段時間我在國內,能抽出時間來實行。於是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研讀、咀嚼、消化,然後一篇一篇的慢慢翻譯出來。當部分譯文在「純文學」月刊發表時,有讀者說為什麼不譯新的東西,而譯四十幾年前的作品。我卻認為理由有二。第、因為在此地我們找不到中文譯本。其次,作品的新舊,不在其出版年代的久暫,而在其觀念的陳腐與否,而且我認為《先知》中的觀念,非常進步、開通,即使在可預見的將來,仍不失其「新」。這是一本時間的著作。

如前所說,紀伯侖的英文是樸實無華的。《先知》幾乎不是詩,而是詩樣的散文,沒有韻,也不受格式的限制。隨著文意的需要,和作者的感情,或長或短,自然流暢。而其哲學的發人深省,比喻的生動優美,更不在話。

譯文修改過十幾次。我認為譯這樣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忠實地表達哲理,不能過簡,卻也不能自加解說和潤飾。例如原文有寓言式的比喻或意義(非文字)雙關之處,雖然我明白他的隱意,卻仍照原譯,因為這本東西,是需要你自己去發掘、去深思,去體味的,這樣才不失去它本文的含蓄之美。

我感激我的父母,是他們的摯愛和培育,使我能領略這種作品的美。我感激王文興和夏道平兩位先生,從翻譯到出版期間,給我的鼓勵和指正。以及林海音女士熱心的指導和幫,使得這書能早日獻給讀者。

  希望我所愛的同胞,尤其是年輕的一代,能藉此豐富你們的心靈。更希望因此介紹你任去接原著和更多紀伯侖的著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3
    $45
  2. 二手書
    43
    $85
  3. 二手書
    5
    $100
  4. 二手書
    55
    $109
  5. 二手書
    55
    $110
  6. 新書
    79
    $158
  7. 新書
    85
    $170
  8. 新書
    9
    $180
  9.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