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相見時難別亦難
年前,關於媳婦回家過年的各種見招拆招充斥網路上,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女性回婆家過年或許未若以往甘苦不足為他人道,過年的好,果然只有無憂無慮的孩童最能享受其中。
人物畫是歷史悠久的畫科,然而清代以來卻不受重視。然而京派畫家中,長於人物畫的畫家不在少數,其中,本期「翰墨名家」介紹的徐操便是其一。徐操幼年喪母,由祖母慶氏帶大,雖欲求取功名,然而發展不順,只得無奈以畫維生。徐操的人物畫作品中,尤以仕女畫形神優美,最為人所喜愛。除了仕女畫,徐操亦好畫歷史題材,除了更顯其繪畫功底及國學涵養,同時也更能體現出他的豪情壯志。
以詩文入畫自古有之,本期〈白居易琵琶行詩畫賞析〉一文,整理了古今對〈琵琶行〉詩的諸多詮釋和討論,以及明代之後以此詩入畫的作品賞析,從中可見畫家側重點各有不同。收藏有時是家學陶染自然而然的結果,明末清初的王鐸除了本身是知名的書畫家,甚少人知道其實他於鑑藏亦有所擅。他的寶貴藏品在時局動盪中曾數次離散,故而後來由收藏轉向鑑藏,詳情可見〈王鐸的收藏〉一文。
官窯哥窯之爭,素來讓眾多古瓷愛好者討論不休,北京故宮博物院配合「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召集各方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引文獻資料、實物佐證,試圖解開「哥窯世紀之謎」,〈金絲鐵線‧千古迷蹤〉一文為讀者整理研討會精華。兩宋之際,文人中吹起考古之風,而民間也受此影響,所用器具形制逐漸趨向「三代化」。和宋朝交流頻繁的高麗國受其影響,也開始生產起仿中國古銅器青瓷,〈從廟堂到日常〉一文對此現象有詳細介紹。
新年未過元宵都還不算結束,國立故宮博物院北南兩院區相互輝映,分別推出「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和「戊戌狗年‧喜迎上元──節慶主題特展」,和民眾同賀佳節。
不論嫁或未嫁,家家戶戶慶團圓之時,回家的人多了,摩擦也難免;而對老人家來說,難得的熱鬧後,還是得面臨後輩子孫各奔東西,分歸南北的別離時刻。看來,在交通網絡發達的現今,還是難逃「相見不難,相處有點難,別離又是另一種難(受)」之慨。
編輯部
年前,關於媳婦回家過年的各種見招拆招充斥網路上,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女性回婆家過年或許未若以往甘苦不足為他人道,過年的好,果然只有無憂無慮的孩童最能享受其中。
人物畫是歷史悠久的畫科,然而清代以來卻不受重視。然而京派畫家中,長於人物畫的畫家不在少數,其中,本期「翰墨名家」介紹的徐操便是其一。徐操幼年喪母,由祖母慶氏帶大,雖欲求取功名,然而發展不順,只得無奈以畫維生。徐操的人物畫作品中,尤以仕女畫形神優美,最為人所喜愛。除了仕女畫,徐操亦好畫歷史題材,除了更顯其繪畫功底及國學涵養,同時也更能體現出他的豪情壯志。
以詩文入畫自古有之,本期〈白居易琵琶行詩畫賞析〉一文,整理了古今對〈琵琶行〉詩的諸多詮釋和討論,以及明代之後以此詩入畫的作品賞析,從中可見畫家側重點各有不同。收藏有時是家學陶染自然而然的結果,明末清初的王鐸除了本身是知名的書畫家,甚少人知道其實他於鑑藏亦有所擅。他的寶貴藏品在時局動盪中曾數次離散,故而後來由收藏轉向鑑藏,詳情可見〈王鐸的收藏〉一文。
官窯哥窯之爭,素來讓眾多古瓷愛好者討論不休,北京故宮博物院配合「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召集各方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引文獻資料、實物佐證,試圖解開「哥窯世紀之謎」,〈金絲鐵線‧千古迷蹤〉一文為讀者整理研討會精華。兩宋之際,文人中吹起考古之風,而民間也受此影響,所用器具形制逐漸趨向「三代化」。和宋朝交流頻繁的高麗國受其影響,也開始生產起仿中國古銅器青瓷,〈從廟堂到日常〉一文對此現象有詳細介紹。
新年未過元宵都還不算結束,國立故宮博物院北南兩院區相互輝映,分別推出「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和「戊戌狗年‧喜迎上元──節慶主題特展」,和民眾同賀佳節。
不論嫁或未嫁,家家戶戶慶團圓之時,回家的人多了,摩擦也難免;而對老人家來說,難得的熱鬧後,還是得面臨後輩子孫各奔東西,分歸南北的別離時刻。看來,在交通網絡發達的現今,還是難逃「相見不難,相處有點難,別離又是另一種難(受)」之慨。
編輯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