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9月號/2017 第383期

文訊 9月號/2017 第383期
定價:170
NT $ 162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17-08-29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本期專題】
雨後的燦爛──台灣戰後現代詩社與詩刊3
南方武林:《掌門》詩刊

1978年10月,古能豪、鍾順文、林仙龍等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詩社,在高雄扶輪公園(今城市光廊)創立高雄第一個現代詩社,隔年一月《掌門》創刊號出版。1986年第27期後,《掌門》暫時休刊,直到1997年10月以《掌門詩學》復刊。如古能豪不斷強調的「『掌門』絕對是詩的社,『掌門』絕非是辦詩雜誌的社」,這股對詩的理想與使命,讓《掌門》度過35年的歲月,雖然於2013年12月第71期後停刊,卻絲毫不減「掌門人」彼此之間的團結與向心力。出身南台灣的「掌門人」總帶有赤道陽光氣息,他們深扎於南方大地,以詩當劍,開闢出特屬於己的豪俠詩光。
我們邀請當年參與「掌門」詩社的詩人、詩友,透過綜論與回顧、今昔詩作,並收錄座談紀錄與詩刊封面輯,同時,九月亦將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掌門》詩刊特展」,讓讀者一同體會「掌門」如何從文字熨燙出如太陽般的熾熱。
 

編者的話

一首首感人的生命樂章
◆封德屏

1940年8月25日,日軍登陸越南海防前夕,14歲的潘壘拎著小皮箱,隻身離家,搭最後一班國際難民列車,逃往雲南昆明,就此展開他的飄泊,從越南、上海、台灣、香港,再到台灣。2004年10月,當宋雅姿採訪他:一生飄泊,何處是故鄉?這位當年兩度請纓殺敵的熱血青年,如今兩鬢花白的儒雅長者,忍不住失聲痛哭於國軍英雄館大廳:「我現在已經沒有故鄉了!」
2017年8月4日,二殯景仰廳,慈濟姊妹的誦經聲,只幾位影劇界、文藝界朋友,陪伴著家人,送走了潘壘,結束他91年的人生。家居親情圖和10分鐘的告別式短片,記錄、描繪的全是潘壘電影事業的歷程及貢獻。
歸途,心若有所失:想到1949年他創辦的《寶島文藝》,他創作的《紅河三部曲》、《魔鬼樹》和數十本長、中、短篇小說,一九五○年代和張道藩亦師亦友的往來,和馬各、師範半世紀相濡以沫的交情……想到他近十餘年陪伴重病妻子,自己又長年病體纏身的艱難;想到最近幾次想探望他,終究未能成行的遺憾……
從文學、美術到電影,潘壘天生的才氣,旺盛的創作力,每一個歷史轉折之際,無不熱情以赴,為我們留下豐碩成果,一如他口述的回憶錄:《不枉此生》!

《文訊》及其「文藝資料中心」,多年離散、搬遷後,終於有完整的家。之前,另外保存的珍藏本、手稿、書信,如今都安全歸檔。所有館藏經過編目、建檔、貼條碼、上磁帶,然後上架。正加緊腳步,準備試營運及明年七月的正式開放。
溽暑中傳來佳音。旅居美國的文友傅運籌、趙樂德夫婦返台,帶來一箱珍藏書。這些書籍陪伴他們將近半世紀,現在他們要為這些愛書,尋找一個妥當的歸處。知道「文藝資料中心」長期為文學服務,去年暑假就送了一批詩刊期刊,正好補足我們缺的《創世紀》1~9期、《藍星季刊》1~3期。今年趁暑假陪孫子返國學華語,再攜來方莘、楊喚、鍾雷、鄭愁予、瘂弦、黃用的第一本詩集。這些超過一甲子、充滿歲月痕跡的詩集,「品相」良好,可以想見他們是如何珍愛看待!
作家也是兒童文學家的桂文亞,捐贈了16箱文學藏書。幾年前她已開始十年捐贈計畫,將珍藏的手稿、照片、一般文學書和兒童文學書,整理分類後,再經過慎重考慮觀察,捐贈給不同單位典藏,希望可以嘉惠更多人。

王盛弘,和他算熟,也算不熟。熟是指多年來彼此對文學感知的默契,不熟是因為不常往來。我喜歡這種感覺。《花都開好了》是盛弘第十本散文集,相較更年輕時的作品,看得出他是如何精細地裁剪出新意,對待事物更「溫柔了點,客觀了點」。他說:「這是時間送我的禮物。」他自況是王維筆下那「自開自落的芙蓉花」,縱使在寂靜無人的山中,依然開好、開滿,不為討好誰,也無視外界毀譽,美麗就是美麗的理由。這就是王盛弘。
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贊助、紀州庵主辦的文學夢系列講座,邁入第六年。簡單雋永的題目,讓作家自由講述發揮。認識悔之近三十年,他的演講實錄,對創作、對文學永不消逝的激情,仍深深鼓舞了我。對美的極致追求,迫使自己的創作要變得更好,每次至少都要有一個小小的不一樣,希望寫作必須能感動自己……他努力追求創作的獨特與差異化,使自己能到達更遠的地方。他認為,縱使世上常有我們無從閃躲的東西,詩會停留在那裡,給予彼時生命可以歇息之處。他極大強度地替我們真心感受這世界,也真心認為詩可以改變一切。這就是許悔之。
所有的感傷、感激和感動,文學,都為我們譜出一首首感人的生命樂章。
 

雜誌目錄

人文關懷  
〈夜語西窗〉  
起落黑白──記一段友情 ◆童元方
〈記憶不迷航〉  
迷魅的兩都賦──京都與伊斯坦堡 ◆晏山農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9〉  
帝國論述與抵抗精神的交錯 ◆陳芳明


青年筆陣  
〈抄寫員巴托比〉  
賣藝人 ◆言叔夏
〈94狂〉  
街/貓 ◆吳億偉
〈百工圖〉  
試問,單兵該如何處置 ◆馬翊航


談文論藝  
密林啊,把快樂告訴我;密林啊,把愁悶告訴我──陳千武的抵抗與自我批評 ◆李敏勇
近現代文學名著改編台語片回顧 ◆黃仁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大人的滋味──專訪作家王盛弘 ◆董柏廷
〈作家的批信〉  
台灣「新世代」詩人旗手林燿德 ◆向陽
〈文壇新秀〉  
精神的流亡,形體的出逃──「駱圓紗」與《河濱戰記》 ◆桂文亞
〈懷念作家〉  
小說家潘壘的文學史位置 ◆應鳳凰
不捨,在未來的花園 ◆莊因
緣起不滅 ◆楊秋生
捨不得喻麗清 ◆劉靜娟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啊,這莫名的悲哀與詩從何而來? ◆許悔之


文藝之家  
柑仔店記憶三帖 ◆陳幸蕙‧鄭涵熙


本期專題──南方武林:《掌門》詩刊──雨後的燦爛:台灣戰後現代詩社與詩刊 3
〈綜論與回顧〉  
菊花詩情好下酒──掌門風雲四十年 ◆古能豪
詩鄉行旅話掌門 ◆小荷
〈回頭看高雄〉詩想起 ◆詹義農
關於「掌門」的日子與一些建言 ◆簡景昇
如是我聞,我說──我在掌門的二三事 ◆離畢華
〈今昔詩作〉  
舊、問號 ◆張志雄
夜與貓、無題二帖 ◆陳文銓
夜、誰在風中想起你 ◆陳美鳳
舞詩、忘了 ◆喜菡
六點三十六分、找個時間 ◆鍾順文
〈附錄〉  
雨後的燦爛:台灣戰後現代詩社與詩刊 3──《掌門》裡不曾失傳的武功絕學 ◆廖宏霖
《掌門》封面輯 ◆呂佩珊


書的世界  
〈書評〉  
永夜的寶石──讀《汪其楣劇作集Ⅰ──人間孤兒/大地之子》 ◆林文義
銀閃閃的地方──讀齊邦媛《一生中的一天》 ◆張瑞芬
一位瑞典女子的中國記憶──我讀林西莉《另一個世界》 ◆高大威
歲月暖傷逆流成河的生命凝思──讀王定國《探路》 ◆黃雅莉
〈序跋〉  
車騎自雍容──序陳義芝《風格的誕生:現代詩人專題論稿》 ◆唐捐
文學的暖光──序《見山又是山:李永平研究》 ◆高嘉謙
會說話的巨石──序和權詩集《落日是紅顏》 ◆張遠謀


采風誌  
寫屬於地方人民的歷史──文史工作者陳世一 ◆陳薇仲


活動報導  
距離詩眼最近的一哩路──創世紀詩社加拿大溫哥華詩會紀行 ◆紀少陵
眾神低語,詩之光年──羅智成特展開幕講座「重返1976台大詩社」紀錄 ◆陳美桂


2017台北詩歌節  特輯  
注入另一個我──略說香港詩人鍾國強與我 ◆周漢輝
戳破同溫層──膚觸新台語詩 ◆鄭順聰


銀光副刊  
〈詩〉  
夢見辛鬱 ◆向明
風鈴 外一首 ◆余崇生
鷓鴣天二首 ◆葉言都
重遊日月潭懷舊 並兒歌一首 ◆丁潁
詩二首 ◆李展平
再訪檳榔律 ◆陳慧樺
〈散文〉  
等待CIA ◆張香華
像毛蟹按呢坦橫行 ◆劉靜娟
靜看園林好 ◆丘秀芷
夫妻臉 ◆朱佩蘭
我南方澳的朋友邱坤良 ◆徐惠隆
我參與創辦《歐洲日報》的始末 ◆楊允達
今夜月亮很美 ◆邱傑
坐八望九的人生 ◆唐潤鈿
〈小說〉  
鐵蹄下的離魂 ◆高鳳池


小說連載 2
新俠女圖 李永平
 

內容簡介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