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8世紀末的那些年,美國成為美國的精彩故事。簡單的經過是,美國戰勝英國統治者,建立開創性的國家制度,然後生存下去、繁榮起來。建國故事的戲劇性,還有它重大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瞭解事情的究竟。要開啟這段意義非凡的旅程,你知道這五個個性鮮明的偉人就足夠了:革命長老華盛頓,精神導師傑弗遜,無處不在亞當斯,全能智者麥迪森,激進天才漢密爾頓。接下來的講述,就交給作者艾理斯了。約瑟夫•J.艾理斯是享譽美國學術界和大眾閱讀界的跨界大師,其文筆在美國享有盛譽。艾理斯筆下,不論是兩軍對陣、思想交鋒,還是偉人的內心剖白,都將在你的思想風景中長久地迴響。
1.《美國創世記》
1775年—1803年是美國成為美國的28年。這28年間,它是一個脆弱的、前所未有的新國家,和那個嚴酷的時代展開了搏鬥。經過幾場軍事、外交、政治、思想的交鋒,美國找到了它走向強大的源動力;而此時留下的歷史遺憾和隱患,也成了歷來美國南北分歧、種族衝突的根源,直至今日。
在這本結構新穎的美國史中,個性鮮明的建國者和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風雲際會,以6幕“蕞美國”的歷史劇闡釋了美國的創立之路:
1.1776,費城,點燃革命之火拼宣佈《獨立宣言》——美國自由精神的由來;
2.1777,福吉穀,革命軍最寒冷的冬天——美國獨立戰爭制勝之道的發現;
3.1787,費城,美國聯邦憲法的全國大辯論——超越分裂,建立聯邦制度;
4.1789,印第安領地,和印第安人立約——保護原住民的努力及其失敗;
5.1791,紐約,國內政治分化、衝突再起——美國兩黨政治的誕生;
6.1803,巴黎,從拿破崙手中搶購路易斯安那——美國向西擴張之路的開啟。
到了1803年,歐洲人漸漸不再認為美國是一個隨時會崩潰的共和烏托邦——相反,它也許意味著世界的新秩序。這一年,拿破崙將200余萬平方公里的路易士安那領地賣給了美國,他說:“我瞭解我放棄了什麼,我極為遺憾。在兩三個世紀後美國人對歐洲來說會太過強大……但如此遙遠的憂慮,我無意顧及。”
2.《締造共和》
這是美國被人忽視的“第二次革命”。
1776年,為了抵抗英國、爭取獨立,美利堅的十三邦結成了聯盟。1783年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者,讓美國贏得了珍貴的獨立和自由,但是——此時美國想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依然困難重重。獨立戰爭勝利後,國內邦與邦之間的深刻分歧也隨之浮現。站在當時的視角看這些各行其是的地方權力,沒人敢肯定日後是否會有“美國”這個國家。
獨立之後的幾年,美國在一片勝利的氣氛裡漸漸失控。戰爭期間欠下的外債,哪個邦都不願出錢償還;和外國商談的條約,不同意的邦就拒不執行。國際聲譽上,美國從人類的革命之光,很快跌落成了一個信譽敗壞的國家。另外,還有西部土地利益、奴隸制、親法和親英等等分歧,把獨立初期的美國推向了分裂的邊緣。一些樂觀的英國政客,甚至等著美國各邦在窩裡大打出手,然後央求著回到大英帝國的懷抱。
在這種幾乎無望的境地,美國革命能夠真正成功、建立堅實的國基,著實是政治上的奇跡。《締造共和》這本書,將為你拼出這一奇跡的全貌: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聯邦党人文集》、華盛頓、美國憲法之父麥迪森、財政之父漢密爾頓……這些人和事之所以被銘記,就是因為他們在那個關鍵時刻構成了美國的國家與國格。
3.《華盛頓傳》
他的名字是美國的首都,他的頭像出現在總統山上和一美元的鈔票上,我們知道他是美國的締造者、第一任總統,但是在這被神化的赫赫聲名之下,華盛頓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從北美殖民地一名年輕軍官,到獨立戰爭槍林彈雨中的司令,再到共和國總統,他是怎樣歷盡艱辛一路走來?本書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真實而平凡的人,如何成為一個創造歷史的偉人。
在18世紀末的美國人看來,華盛頓有變不可能為可能的神奇力量。年輕時,他參與法國、英國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戰事,經曆的失敗遠多於勝利,卻在挫折中把佛吉尼亞團培養成當時北美最具戰鬥力的隊伍。美國獨立戰爭中,他率領一支三分之一的戰士打赤腳的“大陸軍”,擊敗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英國陸軍。革命勝利後,人們以為他會像愷撒、克倫威爾或者後來的拿破崙那樣,建立自己的獨裁帝國,但是他毫不貪戀權力,出演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退場。
在革命與建國歷史的波瀾之下,華盛頓以怎樣的心情和信念,迎接著人生和事業的大起大落?又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使他超越其他建國者,成為美國革命精神和民主精神的最高象徵?這本書將帶你回到這個超級大國的草莽時代,感受美國國父在被奉為神聖之前的激蕩人生。
4.《傑弗遜傳》
托馬斯•傑弗遜,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精神的立法人。《獨立宣言》中,他寫下了美國革命響亮的幾個字:人人生而平等。傑弗遜代表了很多美國人世世代代解讀、宣揚的美國理想——天賦人權、個人自由、最小政府、古典自由主義,乃至美國的民主文化和美國夢。在眾位美國國父中,傑弗遜是與眾不同的理想主義者,他近乎天真的理念既定義了美國,卻也為美國帶來了種種爭議或災難。
“湯瑪斯•傑弗遜還活著”——這是約翰•亞當斯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作者艾理斯認為,時至今日,傑弗遜的精神依然活著。傑弗遜曾被佛蘭克林•羅斯福譽為“自由的使徒”,是美國對抗法西斯暴政的精神指引;冷戰期間,美國用來對抗蘇聯的意識形態武器,也可以上溯到傑弗遜那裡。
與此同時,很多美國人認為傑弗遜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作為一名政客他過分天真、心口不一、玩弄權術。他宣導平等自由,卻縱容奴隸制,終其一生都是個奢侈無度的奴隸主;把聯邦黨人的建設性舉措誣為君主制的復辟,並在擔任總統後大舉清算聯邦黨人……人們絕不缺少仇恨傑弗遜的理由。
這就是人們眼中的傑弗遜,一半是聖人、一半是野獸。他是美國的斯芬克斯。《傑弗遜傳》選取傑弗遜一生中的五個關鍵時段,深入傑弗遜神秘、難解的內心,並且透過傑弗遜美國革命遺產和國家精神內在的多樣與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