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子葡萄糖在有氧代謝狀態下可產生38個ATP(生物能量單位),但是在無氧代謝狀態下只能產生2個ATP。人在完全無氧狀態下,生命維持不了多久,而完全有氧的情況卻又青睞健康的年輕人,那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缺氧灰色地帶,人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作者以其豐富獨特的分子生物醫學知識,指出了人類面臨的最嚴重卻又束手無策的各類慢性疾病(如癌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高血壓、糖尿病、抑郁症、性功能障礙、痛經等)的根本病因,突破了慢性病的傳統認知框架,提出了新的對策。
陳志明博士,原為台灣知名建築師,因父親突然死於心肌梗塞,35歲去新西蘭念基因工程學和分子生物學,立志找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並進一步發現慢性缺氧的新機制。[求學經歷]新西蘭Massey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新西蘭Massey大學基因工程學學士。陳志明博士缺氧醫學研究中心醫學科普熱銷書作者:《缺氧型慢病》、《逆轉缺氧慢病》、《缺氧型高血壓》、《只用降壓藥,找死!缺氧型高血壓》、《子宮內膜革命》、《丹參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