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希望了解日本思想現狀的中國讀者而言,子安宣邦著,吳燕譯的《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精)/子安宣邦作品集》是一個「窗口」:在今天的日本,《論語》仍有着巨大的影響力;而近代日本的《論語》解讀也一定程度上折射近代日本的思想、社會與政治特征。
子安宣邦在書中梳理了近代日本解讀《論語》的代表人物:諸橋轍次、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等,並兼及朱熹、李澤厚等中國學者的解讀。本書並非對這些解讀的完整呈現,而是記錄了學者們接近孔子曾經面對的問題的努力。從中可見:日本人是如何解讀《論語》的;他們如何面對一些常問常新的問題,如什麼是「學」「仁」「道」「信」「天」「政」「禮」。子安宣邦的解讀方法同樣可以啟示:再次思考《論語》中的「學」「仁」「道」「信」「天」「政」「禮」等核心問題,對於當今中國有着怎樣的現實意義。
作者:(日)子安宣邦 譯者:吳燕
子安宣邦(1933-),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思想史和文化理論研究家。生於神奈川縣川崎市,東京大學文學部倫理學博士課程畢業,歷任橫濱國立大學,大阪大學與築波女子大學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學會會長,是日本1980年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批判知識分子,后現代主義思想理論家。主要著作有《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日本現代思想批判》《江戶思想史講義》《國家與祭祀》《福澤諭吉精讀》《何謂「近代的超克」》《日本人是如何認識中國的》等。吳燕,文學博士,現於日本多摩大學任教。研究方向為清末民初與明治日本的文化交流。譯著:《時尚的哲學》《敘述民族主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