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是誰的小孩了……」
當那一刻來臨,
為什麼要堅強以對?為什麼不敢放聲哭泣?
剝去成年的外殼,我們只不過是沒有了爸爸、媽媽……的孤兒。
成年喪親,其實是極普遍的現象,那種失去歸屬的感覺,需要受重視、受疼惜,卻往往被社會避而不談,更被我們自己刻意視而不見。可是,如何為失親之痛找到出口,面對身邊關系的轉變,並重新定位自我,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
「失去了爸/媽,我要如何自處?悲傷,又能如何面對?不去想,它會自己消逝嗎?」
「若有一天傷心不再,是否也表示我遺忘了他們?」
「我也知道日子還是繼續要過,只是不曉得如何跨越眼前的這個大洞,而人生的路,就在那一方……」
我們以為只要轉過身繼續前行,傷痕自會消失,但是不管走了多遠,終究無法逃避自己。
當失落成真,唯有正視它、接納它、撫慰它,我們才能超越這份巨大的哀傷,完整拼回人生。
那一聲最后的再見,是我們陪着自己,真正迎向成年的開始。
直到父母離開,我們才真正長大成人。
亞歷山大·李維,美籍猶太心理醫生,從事臨床心理治療工作已逾四十年。
即使身為資深心理學家,面對父母相繼離世的巨變,李維醫生同樣經歷了無比失落與沉重的哀傷,甚至一度無力從哀痛中脫離。其間,他遍尋指引,卻發現人們對於「成年喪親」竟是如此回避。經過一段長久的自我療愈之旅后,他將自己走過哀傷的所有體悟與方法,全部寫入《成年孤兒》。從心理出發,擴及人際情感、身體健康、財務現實,以充滿包容、理解和關懷之筆,指引我們,為終將面對的那一刻預先做好准備。
《成年孤兒》2000年美國出版至今,經由口碑流傳,成為長銷書,撫慰着無以數計的讀者。透過這場獨一無二的療愈之旅,我們將能幫助自己和身邊親愛的家人、朋友,面對未知、恐懼與不安,不再逃避或擔憂,更不再茫然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