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說:「故事即人生。」他的「不完美」哲學、生活之道、人性省思澄明如鏡,深入每一個人、每一段人生、每一個故事的內在,照出最真實的一面。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他所創始的個體心理學緊扣「自卑感的問題與力量」發展,形成一套「不完美」哲學。自卑感是人類努力與成功的基礎,也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因此,阿德勒深入分析自卑感,揭開其副產品「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對人們的戕害。他還提出過好生活該有的「常識」「社會興趣」與「社會適應能力」,期盼能幫助人們與自卑感共存共榮,消除情結的障礙,設定有用與健全的人生目標,進而活出生命的意義。阿德勒主張,決定我們生活形態的「人生風格」(the
style of life)在四五歲就由「人生原型」決定。
因此,對於孩童的教育要從小開始,而且方向必須正確。童年時期如果出了差錯(如父母過於溺愛),未來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如犯罪)。而對於行為出現偏差的人,好的方法就是減低他們的自卑感(但毋須完全根除,因為自卑感也是讓人向上的力量),讓他們發展出對人生有用的「社會興趣」(socialinterest),進而導正他們人生的目標。只要每個人都能好好運用自卑感,培養適當的社會興趣,就能萌生勇氣,融入社會並適應良好。只要相信阿德勒心理學所倡導的「沒有人做不到的事」(every
one can accomplisheverything),就能擁有正常、圓滿的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阿德勒對后世的影響與貢獻極大,包含多位知名心理學家,如馬斯洛(Abraham H.Maslow)、弗蘭克(Viktor E.Frankl)、羅傑斯(Carl
R.Rogers)、佛洛姆(Erich Fromm)等,而人際關系學大師卡內基(Dale Carnegie)、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Covey)、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啟迪,卡內基更曾贊譽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畢生著作甚豐,除本書外,最為讀者熟知的作品為《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