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關注了清末民初中國的閱讀文化(reading cultures)建構及與之相關的「接受政治」(reception
politics)問題,以及來自歐美與日本的新知識在中國如何再生產的問題,如啟蒙、新的性道德與生育理念,一些與西方現代性密切聯系的關鍵概念像黑格爾、古滕堡、世界語等,是如何被「舍舊謀新」的大眾傳媒與知識精英在引介中具體化、在地化乃至符號化的,又是如何被清末民初的讀者閱讀和使用的,這些讀者又如何對此加以接受轉化,最終又產生了何種派生意義與社會效果。
張仲民,河南尉氏人,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亦從事歷史學理論的譯介工作。
出版有專着《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發表論文四十余篇、書評二十多篇,另外與人合譯有《捍衛歷史》(Richard J. Evans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一書。
目錄
序【王汎森】
致 謝
引 言
第一章 清季啟蒙人士改造大眾閱讀文化的論述與實踐
一 前現代中國閱讀文化管窺
二 改造大眾閱讀文化之主要舉措一
三 改造大眾閱讀文化之主要舉措二
四 檢討
五 小結
第二章 「淫書」的社會史
一 強種關懷
二 廣告宣傳
三 著譯旨趣
四 譯者與作者
五 讀者反應之一
六 讀者反應之二
七 讀者反應之三
八 小結
第三章 「黑格爾」的接受史
一 「黑格爾」之於中國
二 譯介黑格爾
三 哲學譯著中的黑格爾
四 援用黑格爾
五 章太炎與黑格爾
六 小結
第四章 「古騰堡」的接受史
一 古騰堡成為問題
二 再現古騰堡之一
三 再現古騰堡之二
四 再現古騰堡之三
五 中國印刷術與古騰堡
六 接受政治
七 小結
第五章 世界語的接受史
一 劉師培初倡世界語
二 劉章分歧
三 坐言起行
四 事隨境遷
五 小結
第六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在地化
一 出道
二 福湘女校事件
三 《湖南教育月刊》
四 求助名流
五 其他活動
六 接受及傳播
七 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致 謝
引 言
第一章 清季啟蒙人士改造大眾閱讀文化的論述與實踐
一 前現代中國閱讀文化管窺
二 改造大眾閱讀文化之主要舉措一
三 改造大眾閱讀文化之主要舉措二
四 檢討
五 小結
第二章 「淫書」的社會史
一 強種關懷
二 廣告宣傳
三 著譯旨趣
四 譯者與作者
五 讀者反應之一
六 讀者反應之二
七 讀者反應之三
八 小結
第三章 「黑格爾」的接受史
一 「黑格爾」之於中國
二 譯介黑格爾
三 哲學譯著中的黑格爾
四 援用黑格爾
五 章太炎與黑格爾
六 小結
第四章 「古騰堡」的接受史
一 古騰堡成為問題
二 再現古騰堡之一
三 再現古騰堡之二
四 再現古騰堡之三
五 中國印刷術與古騰堡
六 接受政治
七 小結
第五章 世界語的接受史
一 劉師培初倡世界語
二 劉章分歧
三 坐言起行
四 事隨境遷
五 小結
第六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在地化
一 出道
二 福湘女校事件
三 《湖南教育月刊》
四 求助名流
五 其他活動
六 接受及傳播
七 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