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英文原版2000年由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出版。作者為當代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本書英文版原名為《Exhibit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中文版改為現名。
本書分為導言:90年代的實驗藝術展示、關於展覽的展覽、「是我」一個展覽的個案研究、十二個實驗性展覽:檔案歷史以及附錄等組成。附錄部分列有中國實驗藝術展覽年表(1990—2000)。全書以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0年為時段,聚焦於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展覽」問題,介紹了這一時段的多個重要展覽,包括展覽的目的、組織以及面對的挑戰。這些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吸引了許多實驗藝術家、藝術批評家和獨立策展人的注意,促使他們投入到互相關聯的活動和討論中去。許多具有鮮明原創性的展覽被構想和組織,許多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作品也是為了特定的展覽創意和制作的。在所有這些方面,關於展覽的問題不只關系到展覽本身,而是與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功能、意義以及與社會的關系等基本問題密切相關。在當代藝術於21世紀初獲得「正常化」以前,這些活動在90年代下半葉構成了一個「展覽的瞬間」,其強度和凝聚力在世界藝術史中也不多見。
將近20年后的今天,當代藝術的展覽已經成為中國美術中母庸置疑的一個重要部分,數以千計的當代美術館、畫廊和其他展示場所日新月異地向國內外觀眾推出新的展覽。但是實驗性與公共性之間的磋商仍然決定着當代藝術的的身份和社會意義。90年代的歷史經驗對於思考這些問題仍具有實際意義,這些經驗也是在研究中國當代藝術中需要被重視的一個方面。
巫鴻是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和策展人。現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東亞藝術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他是許多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美國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參議會委員、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OCAT)學術委員會主席和余德耀美術館學術委員會主席。他撰寫的有關當代藝術的著作包括:《作品與現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2005)、《走自己的路: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家》(2008)、《中國當代藝術:基本文獻》(Contemporary
Chinese Art:Primary Documents,2010)和《中國當代藝術:一個歷史敘事》(Contemporary Chinese Art:A History,20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