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認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971年,日美就沖繩返還達成了協議,而由返還范圍是否包括釣魚島這一問題引發的日、美、中國大陸、台灣之間的博弈才是如今釣魚島沖突的起點。到底是支持蔣介石「釣魚島屬於台灣」的立場,還是支持日本「釣魚島屬於沖繩」的立場,美國左右為難,而在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意欲關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美國選擇了「不持立場、中立立場」,決定釣魚島屬於返還范圍,但返還的是施政權,而非主權。
作者以大量的史料對這一復雜的過程進行了闡述,並探討了美國日本學對美國對日政策的影響。
矢吹晉,男,1938年生。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東洋經濟新報社》記者、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橫濱市立大學教授,現為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經濟、現代中國。
目錄
序言/1
Ⅰ《沖繩返還協定》與尖閣問題
第一章尖閣沖突始於沖繩返還/3
一流亡清國的琉球人/3
二返還沖繩談判與尖閣問題的浮現/7
三尖閣問題的起源/14
四與沖繩返還相關的台灣的申訴/18
五勉強承認沖繩歸還的蔣介石/27
六沖繩返還的內幕/29
七台灣當局退出聯合國與蔣介石的引退/33
八台灣要求的尖閣轟炸射擊場/37
(補論)關於「日台漁業協議」/40
附錄/42
Ⅱ從戰敗、占領沖繩到返還
第二章美國處理沖繩問題的構想/51
一主張沖繩歸屬中國的瑪斯蘭報告/52
二《開羅宣言》與沖繩/55
三主張沖繩歸還日本的伯頓報告/57
四美國戰后對日處置方針的籌划/60
第三章占領時期沖繩殘留主權的形成——杜勒斯方程式的形成和展開/63
一日本對尖閣列島的殘留主權/63
二1971年的激變/65
三日本對沖繩的「殘留主權」——杜勒斯方程式/68
四從「沖繩民意」「天皇意志」到杜勒斯方程式/73
五從「殘留主權」到返還交涉/75
Ⅲ《沖繩返還協定》
第四章尖閣列島何以成為問題——美國參議院的《沖繩返還協定》聽證會/81
一國務卿羅傑斯的報告/81
二國防部副部長帕卡德的報告/83
三專家的證言/85
第五章「沖繩國會」的尖閣討論/92
一返還交涉(1970年8月~1971年4月)/94
(補論)尖閣周邊海底埋有石油——埃默里報告/99
二「乒乓外交」和《沖繩返還協定》的簽訂(1971年4月~1972年3月)/101
(補論)《馬關條約》中對尖閣列島的記述/112
三日中走向邦交恢復(1972年5~9月)/114
四中國漁船聚集尖閣事件(1978年4月)/115
附錄/123
第六章沖繩返還交涉的缺陷——評中島敏次郎的《外交證詞錄》/152
Ⅳ美國的日本學與戰后日本
第七章朝河貫一的人脈——布萊克斯利與伯頓/165
一喬治•H.布萊克斯利——美國國際關系理論之父/165
二休•伯頓——戰后日本的設計者/171
三美國的「敵情」研究——「朝河學」對占領軍「日本計划」的影響/179
四朝河對歐文•拉鐵摩爾的批判/182
五朝河在耶魯大學的人脈——西蒙、肯特、費雪/183
六故友賽爾登入江恭子的回憶/191
結語/196
本書使用的基本資料/200
資料/202
后記/216
補充資料/218
Ⅰ《沖繩返還協定》與尖閣問題
第一章尖閣沖突始於沖繩返還/3
一流亡清國的琉球人/3
二返還沖繩談判與尖閣問題的浮現/7
三尖閣問題的起源/14
四與沖繩返還相關的台灣的申訴/18
五勉強承認沖繩歸還的蔣介石/27
六沖繩返還的內幕/29
七台灣當局退出聯合國與蔣介石的引退/33
八台灣要求的尖閣轟炸射擊場/37
(補論)關於「日台漁業協議」/40
附錄/42
Ⅱ從戰敗、占領沖繩到返還
第二章美國處理沖繩問題的構想/51
一主張沖繩歸屬中國的瑪斯蘭報告/52
二《開羅宣言》與沖繩/55
三主張沖繩歸還日本的伯頓報告/57
四美國戰后對日處置方針的籌划/60
第三章占領時期沖繩殘留主權的形成——杜勒斯方程式的形成和展開/63
一日本對尖閣列島的殘留主權/63
二1971年的激變/65
三日本對沖繩的「殘留主權」——杜勒斯方程式/68
四從「沖繩民意」「天皇意志」到杜勒斯方程式/73
五從「殘留主權」到返還交涉/75
Ⅲ《沖繩返還協定》
第四章尖閣列島何以成為問題——美國參議院的《沖繩返還協定》聽證會/81
一國務卿羅傑斯的報告/81
二國防部副部長帕卡德的報告/83
三專家的證言/85
第五章「沖繩國會」的尖閣討論/92
一返還交涉(1970年8月~1971年4月)/94
(補論)尖閣周邊海底埋有石油——埃默里報告/99
二「乒乓外交」和《沖繩返還協定》的簽訂(1971年4月~1972年3月)/101
(補論)《馬關條約》中對尖閣列島的記述/112
三日中走向邦交恢復(1972年5~9月)/114
四中國漁船聚集尖閣事件(1978年4月)/115
附錄/123
第六章沖繩返還交涉的缺陷——評中島敏次郎的《外交證詞錄》/152
Ⅳ美國的日本學與戰后日本
第七章朝河貫一的人脈——布萊克斯利與伯頓/165
一喬治•H.布萊克斯利——美國國際關系理論之父/165
二休•伯頓——戰后日本的設計者/171
三美國的「敵情」研究——「朝河學」對占領軍「日本計划」的影響/179
四朝河對歐文•拉鐵摩爾的批判/182
五朝河在耶魯大學的人脈——西蒙、肯特、費雪/183
六故友賽爾登入江恭子的回憶/191
結語/196
本書使用的基本資料/200
資料/202
后記/216
補充資料/21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5折$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