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基於作者2011年在柬埔寨吳哥王城的田野調查而寫就的民族志。受古代中國描述「諸夷」的異域志書,尤其是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等以中國人的眼光和智慧認識與理解其他文明的著述之啟發,本書聚焦於吳哥王城中將古今內外各種文明因素「並接」的關鍵人物——佛教僧侶和被稱作「阿加」的儀式專家,通過他們在家庭、社區、王國的宗教與儀式中的關系,呈現出柬埔寨人如何將這兩種宗教知識傳統吸納入自身社會並形成自身的「文明」。
羅楊,重慶萬州人,1984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專業博士,現為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社會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東南亞宗教與華僑華人社會、閩南宗教與文化等。曾發表《從法顯到鄭和時代中國人筆下的印度洋世界》《在「周邊」的文明——從〈真臘風土記〉看「海外圈」的古代東南亞世界》《吳哥的微笑:柬埔寨人的生活觀》等論文十余篇,翻譯《人性的西方幻象》《莫斯的學術自傳》等英文著作數篇。
目錄
前言5
致謝7
第一章 導論1
1.1進入「田野」 2
1.2作為文明的儀式與社會7
1.3東南亞佛教的人類學 10
1.4從《真臘風土記》再出發17
第二章 王城今昔23
2.1歷史一瞥24
一、扶南24
二、真臘25
三、吳哥王朝26
四、后吳哥時代29
2.2村落生活31
第三章 阿加與和尚37
3.1阿加38
一、印度教知識分子與虔誠佛教徒39
二、師承歷史的神力43
三、靈力在外46
四、佛寺和村落的雙重權威49
五、阿加之間的關系51
3.2佛寺53
一、祖先之廟:吳哥窟南、北廟54
二、班迭克雷廟:縱向的通聯與橫向的分裂56
三、塔普隆廟:和尚與阿加間的斗爭60
3.3和尚與阿加:無法含括的他者64
第四章 家庭的生與死73
4.1佛寺中的成年禮74
一、出家緣由75
二、出家儀式80
(一)阿加:男孩的成年禮 81
(二)和尚:棄絕塵世的青年 90
4.2女方家的婚禮92
一、婚禮神話:阿加與和尚的不同闡釋93
二、神聖婚約:媒人阿加97
三、婚禮:阿加之「引」與和尚之「送」 100
(一)阿加的靈力 101
(二)和尚的超度110
4.3佛寺與家庭間的喪禮114
一、靈魂之布115
二、四種米119
(一)谷子120
(二)生米120
(三)熟米飯121
(四)炒米123
三、魂歸何處126
第五章 社區的神與鬼 133
5.1地域的神靈 134
一、文野之別135
二、不同地方層級的納達138
(一)四個村子的納達 138
(二)吳哥窟里的納達 142
(三)暹粒城的納達 144
(四)野地里的納達 147
三、祭祀儀式150
(一)阿加眼中的世界150
(二)求雨 158
5.2社區的亡靈 164
一、祖靈165
(一)祖靈的力量165
(二)佛祖與祖靈169
(三)祖靈—和尚—俗人172
(四)祖靈與兩種來世觀173
二、鬼174
5.3亡靈的超度 177
一、亡人節的起源178
二、溝通人鬼的雨180
三、飯團與米飯181
(一)扔給亡靈的米飯團 183
(二)米飯在阿加、和尚、佛祖和亡靈間的流動 188
四、乘舟歸去190
第六章 王國的興與衰193
6.1迎水196
6.2送水200
6.3神牛與佛經205
第七章 結論與思考211
7.1他者的意義212
一、社會內部的兩種他者212
二、兩種知識體系215
(一)阿加的宇宙觀215
(二)和尚的宇宙觀218
三、兩種生死觀念222
四、兩種他者間的張力223
7.2 回到周達觀227
一、「內圓外方」與「天圓地方」 227
二、佛教的死亡論與華夏的生命論230
三、「華夷」之間的「士」 231
參考文獻242
中文論著242
中文論文250
英文論著252
英文論文255
致謝7
第一章 導論1
1.1進入「田野」 2
1.2作為文明的儀式與社會7
1.3東南亞佛教的人類學 10
1.4從《真臘風土記》再出發17
第二章 王城今昔23
2.1歷史一瞥24
一、扶南24
二、真臘25
三、吳哥王朝26
四、后吳哥時代29
2.2村落生活31
第三章 阿加與和尚37
3.1阿加38
一、印度教知識分子與虔誠佛教徒39
二、師承歷史的神力43
三、靈力在外46
四、佛寺和村落的雙重權威49
五、阿加之間的關系51
3.2佛寺53
一、祖先之廟:吳哥窟南、北廟54
二、班迭克雷廟:縱向的通聯與橫向的分裂56
三、塔普隆廟:和尚與阿加間的斗爭60
3.3和尚與阿加:無法含括的他者64
第四章 家庭的生與死73
4.1佛寺中的成年禮74
一、出家緣由75
二、出家儀式80
(一)阿加:男孩的成年禮 81
(二)和尚:棄絕塵世的青年 90
4.2女方家的婚禮92
一、婚禮神話:阿加與和尚的不同闡釋93
二、神聖婚約:媒人阿加97
三、婚禮:阿加之「引」與和尚之「送」 100
(一)阿加的靈力 101
(二)和尚的超度110
4.3佛寺與家庭間的喪禮114
一、靈魂之布115
二、四種米119
(一)谷子120
(二)生米120
(三)熟米飯121
(四)炒米123
三、魂歸何處126
第五章 社區的神與鬼 133
5.1地域的神靈 134
一、文野之別135
二、不同地方層級的納達138
(一)四個村子的納達 138
(二)吳哥窟里的納達 142
(三)暹粒城的納達 144
(四)野地里的納達 147
三、祭祀儀式150
(一)阿加眼中的世界150
(二)求雨 158
5.2社區的亡靈 164
一、祖靈165
(一)祖靈的力量165
(二)佛祖與祖靈169
(三)祖靈—和尚—俗人172
(四)祖靈與兩種來世觀173
二、鬼174
5.3亡靈的超度 177
一、亡人節的起源178
二、溝通人鬼的雨180
三、飯團與米飯181
(一)扔給亡靈的米飯團 183
(二)米飯在阿加、和尚、佛祖和亡靈間的流動 188
四、乘舟歸去190
第六章 王國的興與衰193
6.1迎水196
6.2送水200
6.3神牛與佛經205
第七章 結論與思考211
7.1他者的意義212
一、社會內部的兩種他者212
二、兩種知識體系215
(一)阿加的宇宙觀215
(二)和尚的宇宙觀218
三、兩種生死觀念222
四、兩種他者間的張力223
7.2 回到周達觀227
一、「內圓外方」與「天圓地方」 227
二、佛教的死亡論與華夏的生命論230
三、「華夷」之間的「士」 231
參考文獻242
中文論著242
中文論文250
英文論著252
英文論文255
序
本書是基於我 2011年 3月至10月在柬埔寨暹粒市吳哥王城遺址區田野調查而寫的民族志。
對吳哥,古代中國描述「諸夷」的異域志書(尤其是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及清末士人海外行記)、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中國知識分子訪學外國的著作,都有記載。
這些以中國人的眼光認識和理解其他文明的著述,含有高度智慧,啟迪我形成某種「文化自覺」 ①,借之,我將民族志主題聚焦於吳哥王城中將古今內外各種文明因素關聯的關鍵點——被稱作「阿加」的儀式專家和佛教僧侶,試圖呈現出他們穿越內與外、傳統與現代、自我跟他者之間種種界限的強大力量。
阿加作為柬埔寨吳哥王朝婆羅門祭司的遺存,在地方社會中傳承印度教經書和儀軌等知識。當佛教在柬埔寨歷史上代替先傳入的印度教后,阿加們在延續印度教傳統的同時,以兩種方式融入小乘佛教中,在阿加師承之外加入佛門內部的譜系以及充當佛教和民眾的媒介,在遁世修行、追求涅槃的和尚與無法跨越聖、俗二分等級的俗人之間,阿加是黏合劑,也是這種等級之別的維系者。佛教在柬埔寨分法宗和大宗兩派,這兩派可能造成佛教內部派別和寺院間的矛盾,也會導致村民因信仰派別不同而形成社區內部的分化,這些分裂恰由阿加彌合。
對吳哥,古代中國描述「諸夷」的異域志書(尤其是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及清末士人海外行記)、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中國知識分子訪學外國的著作,都有記載。
這些以中國人的眼光認識和理解其他文明的著述,含有高度智慧,啟迪我形成某種「文化自覺」 ①,借之,我將民族志主題聚焦於吳哥王城中將古今內外各種文明因素關聯的關鍵點——被稱作「阿加」的儀式專家和佛教僧侶,試圖呈現出他們穿越內與外、傳統與現代、自我跟他者之間種種界限的強大力量。
阿加作為柬埔寨吳哥王朝婆羅門祭司的遺存,在地方社會中傳承印度教經書和儀軌等知識。當佛教在柬埔寨歷史上代替先傳入的印度教后,阿加們在延續印度教傳統的同時,以兩種方式融入小乘佛教中,在阿加師承之外加入佛門內部的譜系以及充當佛教和民眾的媒介,在遁世修行、追求涅槃的和尚與無法跨越聖、俗二分等級的俗人之間,阿加是黏合劑,也是這種等級之別的維系者。佛教在柬埔寨分法宗和大宗兩派,這兩派可能造成佛教內部派別和寺院間的矛盾,也會導致村民因信仰派別不同而形成社區內部的分化,這些分裂恰由阿加彌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