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划教材《中醫內科學》為藍本,采用七字歌訣形式,概括了中醫內科學所載病證文精要。歌訣后有證候特征、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則治法及分證論治,對歌訣所述病證進行充分地解釋說明,言簡意賅,便於理解記憶。書中另附有方劑組成索引,以利於前后互參,學用方便。本書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樂於習誦,便於記憶,適用於中醫藥專業學生參考使用。
李興廣,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20余年,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綜合課程教學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香港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臨床中藥學》組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對中醫中藥及養生保健等方面有較深入研究,有較堅實中醫藥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國家、部局級等科研課題10余項,獲獎2項,課題負責人3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編和參編著作有30余部,其中主編有9部;副主編有12部;編委有10余部。
目錄
第一章 肺系病證/1
第一節 感冒1
第二節 咳嗽3
第三節 哮病6
第四節 喘證10
第五節 肺癰13
第六節 肺癆16
第七節 肺脹18
第八節 肺痿21
第二章 心系病證/23
第一節 心悸23
第二節 胸痹26
附真心痛29
第三節 不寐30
附健忘32
附多寐33
第四節 癲狂35
第五節 癇病38
第六節 痴呆40
第七節 厥證42
第三章 脾胃系病證/45
第一節 胃痛46
附吐酸48
附嘈雜49
第二節 痞滿50
第三節 嘔吐52
第四節 噎膈54
附反胃56
第五節 呃逆57
第六節 腹痛59
第七節 泄瀉61
第八節 痢疾63
第九節 便秘67
第四章 肝膽系病證/70
第一節 脅痛70
第二節 黃疸72
附萎黃76
第三節 積聚77
第四節 鼓脹79
第五節 頭痛81
第六節 眩暈85
第七節 中風87
第八節 癭病91
第九節 瘧疾93
第五章 腎系病證/96
第一節 水腫96
第二節 淋證99
附尿濁102
第三節 癃閉103
附關格105
第四節 陽痿106
第五節 遺精108
附早泄110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112
第一節 郁證112
第二節 血證114
第三節 痰飲120
第四節 消渴124
第五節 自汗、盜汗126
第六節 內傷發熱127
第七節 虛勞130
第八節 肥胖133
第九節 癌病135
第七章 肢體經絡病證/141
第一節 痹證141
第二節 痙證144
第三節 痿證146
第四節 顫證148
第五節 腰痛150
附錄 方劑索引/153
一畫153
二畫153
三畫155
四畫157
五畫160
六畫164
七畫166
八畫169
九畫171
十畫174
十一畫177
十二畫180
十三畫182
十四畫182
十五畫以上183
第一節 感冒1
第二節 咳嗽3
第三節 哮病6
第四節 喘證10
第五節 肺癰13
第六節 肺癆16
第七節 肺脹18
第八節 肺痿21
第二章 心系病證/23
第一節 心悸23
第二節 胸痹26
附真心痛29
第三節 不寐30
附健忘32
附多寐33
第四節 癲狂35
第五節 癇病38
第六節 痴呆40
第七節 厥證42
第三章 脾胃系病證/45
第一節 胃痛46
附吐酸48
附嘈雜49
第二節 痞滿50
第三節 嘔吐52
第四節 噎膈54
附反胃56
第五節 呃逆57
第六節 腹痛59
第七節 泄瀉61
第八節 痢疾63
第九節 便秘67
第四章 肝膽系病證/70
第一節 脅痛70
第二節 黃疸72
附萎黃76
第三節 積聚77
第四節 鼓脹79
第五節 頭痛81
第六節 眩暈85
第七節 中風87
第八節 癭病91
第九節 瘧疾93
第五章 腎系病證/96
第一節 水腫96
第二節 淋證99
附尿濁102
第三節 癃閉103
附關格105
第四節 陽痿106
第五節 遺精108
附早泄110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112
第一節 郁證112
第二節 血證114
第三節 痰飲120
第四節 消渴124
第五節 自汗、盜汗126
第六節 內傷發熱127
第七節 虛勞130
第八節 肥胖133
第九節 癌病135
第七章 肢體經絡病證/141
第一節 痹證141
第二節 痙證144
第三節 痿證146
第四節 顫證148
第五節 腰痛150
附錄 方劑索引/153
一畫153
二畫153
三畫155
四畫157
五畫160
六畫164
七畫166
八畫169
九畫171
十畫174
十一畫177
十二畫180
十三畫182
十四畫182
十五畫以上183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