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明初南洋華人社群的文化建構:一種文化空間的發現

晚清明初南洋華人社群的文化建構:一種文化空間的發現
定價:276
NT $ 276
 

內容簡介

《晚清民初南洋華人社群的文化建構:一種文化空間的發現》涉及跨地域(中國與南洋)、跨學科(如歷史與文學)、跨文化(中、西、南洋本土),以及很多重要的、有價值的理論課題(如族群、空間、文化身份認同)。

緊扣文化空間這一重要主題,圍繞旅行、旅人和游記,作者考察了1877年至1937年這一重要轉型時期南洋華僑社會文化建構的歷史脈絡和進程。

作者把空間划分為地理概念空間、旅行現實空間、文化話語空間、日常生活空間,分別選取了旅人與游記,新加坡博物館與極樂寺,家庭與學校,沖涼、服飾與榴蓮等個案切點,在祖籍國中國與南洋本土、華人移民與殖民統治之間,情景再現地勾畫並分析了上述各個層面的關聯與差異,揭示了「書寫南洋」、「航向南洋」、南洋話語、華人文化主體性形成,以及背后文化對話與霸權的主題和發展譜系。

薛莉清,1996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2006年取得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2012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格納畫廊(新加坡)總監。
 

目錄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范圍
第三節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四節學術研究回顧
第五節論文結構及其說明

第二章 書寫南洋
第一節作為背景的地理意義上的南洋空間
第二節古代南洋游記文本與南洋空間概念的形成
結論

第三章 航向南洋
第一節旅行准備與南洋空間的形成
第二節輪船——海上浮動的南洋空間
第二節航線南洋——旅行者的南洋空間
結論

第四章 建立自我話語,隱性對抗
第一節新加坡萊佛士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立 ——殖民話語體系的建立者及支配者
第二節華人在萊佛士博物館中的出席和缺席
第三節殖民話語體系外海峽華人的文化話語體系創建
結論

第五章 從附屬到確立自我:南洋華人社群文化彤塑的對話策略
第一節極樂寺,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空問
第二節極樂寺融合多種功能的動力和基本策略
結論

第六章 對話與對抗:南洋華人文化主體性的日常實踐與呈現
第一節華人族群義化內部的同質和膠着
第二節南洋華人文化與本土文化:桕互調適的文化適應
第三節南洋華人與殖民者的文化互動:迎合與對抗
結論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晚清民初,南洋華人文化的主體性浮現
第二節旅行者在建構南洋華人文化主體性中的作用
第三節新方法、新視野的開拓
第四節未來,論文拓展的可能方向

參考書目
中文專著
中文論文、篇章
英文著作
英文文章
網絡資料
附錄一:《海峽華人雜志)各卷目錄(1897—1907年共11卷)
附錄二:Straits Chinese Annual(1909年)雜志目錄
文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