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治與中國道路》是張旭東教授近年來集中深入地闡述中國道路、中國文化自覺、中國夢等一系列理論與現實問題的論文結集。
全書共六個部分,分別從教育、文化主體、中國與世界、現當代中國歷史、中國道路等角度出發,圍繞今天如何做一個現代中國人,追求怎樣的中國夢想等關鍵議題,探討中國崛起背景之下,文化上的能量與可能。
張旭東,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教授,中國中心主任。國內兼職包括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國際批評理論中心(ICCT—PKU)主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春秋戰略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
主要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時代的中國現代主義——作為精神史的八十年代》、《全球化與文化政治——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二十世紀的終結》、《我們時代的寫作》(與莫言合著)、《對話啟蒙時代》(與王安憶合著)、《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西方普遍主義話語的歷史批判》、《紐約書簡》、《批評的蹤跡》等。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人民共和國根基的再確認
五四與中國現代性文化的激進詮釋學
試談人民共和國的根基——寫在國慶六十周年前夕
主權者——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附文兩個「六十年」座談會整理稿
第二部分從「中國道路」到「中國夢」
普遍性與中國道路——答《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問
中國人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在創造新的普遍價值
中國夢——終於到了可以談談夢想的歷史時刻
附文一經濟理性時代的價值空洞——重訪哈貝馬斯「合法性危機」理論
附文二普遍性和文化政治——從《帝國》出版九年后的再評價談起
第三部分文化主體與文化自覺
我們現在怎樣做中國人——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問
中國文化的根源是今天的中國人
文化主體性的辯證法與歷史決定
文化自覺片論:啟蒙主義的政治危機與倫理危機
第四部分世界主義與中國認同
文化、政治與競技——2008北京奧運會觀感
在中國,本土不是地域概念
全球化圖景下的中國認同
在新的矛盾統一體中確立價值認同
第五部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學
文化民族主義、「挫折感」與中國學人的精神使命
中國:走出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瓶頸
文化認同與學者的使命——梁任公《敬告留學生諸君》百年有感
經典閱讀是全球化時代的選擇
第六部分新中國文學經驗的當代性與歷史性
在「當代性與文學史」圓桌討論會上的發言
就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答記者問
「啟蒙」的精神現象學——王安憶《啟蒙時代》里的虛無與實在
作為歷史遺忘之載體的生命和土地——解讀莫言的《生死疲勞》
附文莫言是通向當代中國文學的門戶
第一部分人民共和國根基的再確認
五四與中國現代性文化的激進詮釋學
試談人民共和國的根基——寫在國慶六十周年前夕
主權者——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附文兩個「六十年」座談會整理稿
第二部分從「中國道路」到「中國夢」
普遍性與中國道路——答《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問
中國人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在創造新的普遍價值
中國夢——終於到了可以談談夢想的歷史時刻
附文一經濟理性時代的價值空洞——重訪哈貝馬斯「合法性危機」理論
附文二普遍性和文化政治——從《帝國》出版九年后的再評價談起
第三部分文化主體與文化自覺
我們現在怎樣做中國人——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問
中國文化的根源是今天的中國人
文化主體性的辯證法與歷史決定
文化自覺片論:啟蒙主義的政治危機與倫理危機
第四部分世界主義與中國認同
文化、政治與競技——2008北京奧運會觀感
在中國,本土不是地域概念
全球化圖景下的中國認同
在新的矛盾統一體中確立價值認同
第五部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學
文化民族主義、「挫折感」與中國學人的精神使命
中國:走出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瓶頸
文化認同與學者的使命——梁任公《敬告留學生諸君》百年有感
經典閱讀是全球化時代的選擇
第六部分新中國文學經驗的當代性與歷史性
在「當代性與文學史」圓桌討論會上的發言
就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答記者問
「啟蒙」的精神現象學——王安憶《啟蒙時代》里的虛無與實在
作為歷史遺忘之載體的生命和土地——解讀莫言的《生死疲勞》
附文莫言是通向當代中國文學的門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