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
與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回避了繁復的公式、函數、運算,通過深入淺出和饒有趣味的圖畫,將日常生活中紛繁復雜、看似毫無關聯的一些社會現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維框架結合起來,展示出一種「經濟學的想象力」。
正如道格拉斯•諾斯所說,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的目的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不僅在英語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被翻譯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海外院校使用情況:斯坦福大學、西雅圖大學、密歇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院校。
保羅•海恩(Paul Heyne,1931- 2000)
美國芝加哥大學倫理學與社會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史和經濟系統倫理學批評。作為大學本科經濟學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終生致力於改變僵化刻板的經濟學教學方式,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有《計算和調試:社會主義和轉型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為何失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和經濟》等。
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
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北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編著有《市場過程理論》(與彼得•勃特克合作)、《為何經濟學家不同意:經濟學思想流派概論》等。
目錄
諾斯中文版序
林毅夫推薦序
諾斯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1 認識秩序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1.3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1.5 通過相互調整進行合作
1.6 游戲規則
1.7 產權作為游戲規則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
1.9 偏倚還是結論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 好品和壞品
2.2 物質財富的誤區
2.3 貿易創造財富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 交易成本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勵: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大圖景:對於經濟增長的初次思考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 關於所謂的「需要」
3.2 邊際價值
3.3 岔路口: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3.4 需求曲線
3.5 需求法則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3.8 任何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覺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3.11 需求的價格彈性
3.12 對彈性的思考
3.13 彈性與總收入
3.14 垂直需求的誤區
3.15 需求應當扮演何種角色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經濟計算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4.1 對機會成本的復習
4.2 成本和行為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4.3 我現在該干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4.4 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4.5 邊際機會成本
4.6 成本和供給
4.7 供給曲線
4.8 供給自身也會變
4.9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 志願兵役制度的成本
4.11 供給的價格彈性
4.12 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5.1 市場是計划協調的過程
5.2 基本過程
5.3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5.4 改變市場條件
5.5 理解自由市場價格
5.6 中央計划和知識問題
5.7 產權和制度
延伸閱讀:貨幣和利息的協調作用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6章 無意的后果:供求規律的更多應用
6.1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迷思
6.2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協調
6.3 限價的沖動
6.4 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6.5 恰當的與不恰當的信號
6.6 想在城里找公寓?看訃告吧
6.7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激勵
6.8 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匪幫」
6.9 價格下限與生產過剩
6.10 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6.11 奴隸貿易再次全球化
6.12 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該怪誰
6.13 成本決定價格嗎
6.14 「退學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CD唱片
6.15 「山里有金子!」那又怎麼樣
6.16 甚至連屠夫都沒這個膽子
6.17 為什麼醫院里換個便盆都這麼貴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簡要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7.1 工資、租金和利息:合同事先確定的收入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7.6 企業家
7.7 作為剩余索取者的企業家
7.8 非營利機構
7.9 企業家才能與市場過程
7.10 僅僅是運氣嗎
7.11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7.12 小心專家
延伸閱讀:期貨市場上的盈利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8章 覓價
8.1 定價的流行理論
8.2 艾德·賽克登場
8.3 凈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8.4 邊際收益的概念
8.5 為什麼邊際收益會低於價格
8.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8.7 那些空座位呢
8.8 差別定價者的困境
8.9 學校作為覓價者
8.10 一些差別定價的策略
8.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8.12 不滿情緒與「合理化」辯解
8.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8.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9.1 競爭作為一個過程
9.2 競爭的壓力
9.3 控制競爭
9.4 對競爭的限制
9.5 對於核心資源的競爭:100萬美元的出租車執照
9.6 競爭和財產權
9.7 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9.8 低於成本銷售
9.9 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9.10 「掠奪者」和競爭
9.11 價格管制
9.12 「反托拉斯」政策
9.13 解釋和應用
9.14 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9.15 不同的觀點譜系
9.16 關於競爭政策的評估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0章 外部性與沖突的權利
10.1 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10.2 十全十美無法達到
10.3 協商
10.4 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10.5 抱怨的房主
10.6 先例的重要性
10.7 劇烈變化帶來的問題
10.8 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10.9 把成本降到最低
10.10 另一種辦法:征收排放稅
10.11 污染許可證
10.12 效率和公平
10.13 泡泡法
10.14 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10.15 交通擁堵作為一種外部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11.1 私人還是公共
11.2 競爭和個人主義
11.3 經濟理論和政府行為
11.4 采取強制的權利
11.5 政府是必要的嗎
11.6 排除不付錢的人
11.7 搭便車問題
11.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11.9 法律和秩序
11.10 國防
11.11 道路和學校
11.12 收入再分配
11.13 自願交易的管制
11.14 政府和公共利益
11.15 信息和民主政府
11.16 民選官員的利益
11.17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1.18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1.19 人們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11.20 囚徒困境
11.21 政治制度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2章 收入分配
12.1 供給者和需求者
12.2 資本和人力資源
12.3 人力資本與投資
12.4 產權與收入
12.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及道德權利
12.6 預期與投資
12.7 人還是機器
12.8 對生產性服務的派生需求
12.9 誰與誰競爭
12.10 工會和競爭
12.11 貧困和不平等
12.12 為何不平等愈演愈烈
12.13 收入再分配
12.14 改變規則與社會合作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3章 衡量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13.1 國內生產總值
13.2 GDP還是GNP
13.3 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13.4 GDP衡量的並非經濟系統中的所有購買支出
13.5 GDP作為總附加價值
13.6 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13.7 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13.8 總量波動
13.9 失業和未就業
13.10 就業、未就業和失業
13.11 勞動力市場中的決策
13.12 失業和經濟衰退
13.13 通貨膨脹
13.14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13.15 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討論
第14章 貨幣
14.1 貨幣的演化
14.2 法定貨幣的故事
14.3 當今貨幣的性質
14.4 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14.5 信用和信任
14.6 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
14.7 存款擴張與貨幣創造
14.8 美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14.9 美聯儲的工具
14.10 貼現率
14.11 公開市場操作
14.12 貨幣平衡
14.13 但是是誰真正做主呢
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15.1 經濟大蕭條
15.2 經濟衰退期間究竟會發生什麼
15.3 錯誤集群
15.4 信貸與協調:自由市場的儲蓄和投資
15.5 信貸與失調:不可持續的繁榮
15.6 蕭條即修正
15.7 貨幣政策何時有效
15.8 財政政策
15.9 掌握好時機的必要性
15.10 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15.11 任期和政治
15.12 無限度的赤字
15.13 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15.14 自由裁量和規則
15.15 誰掌權
15.16 掌握近期情況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增長
16.1 誰富,誰窮
16.2 歷史記錄
16.3 經濟增長的源泉
16.4 外國投資
16.5 人力資本
16.6 石油來自我們的頭腦
16.7 經濟自由指數
16.8 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16.9 亞洲記錄
16.10 亞洲之外
16.11 跨國GDP比較的難點
16.12 全球化及其不滿
16.13 公眾意見的力量
16.14 特殊利益的力量
16.15 外包的爭論:脫口秀還是分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后記 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譯后記 經濟學教育的解毒劑
重要詞匯
林毅夫推薦序
諾斯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1 認識秩序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1.3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1.5 通過相互調整進行合作
1.6 游戲規則
1.7 產權作為游戲規則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
1.9 偏倚還是結論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 好品和壞品
2.2 物質財富的誤區
2.3 貿易創造財富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 交易成本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勵: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大圖景:對於經濟增長的初次思考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 關於所謂的「需要」
3.2 邊際價值
3.3 岔路口: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3.4 需求曲線
3.5 需求法則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3.8 任何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覺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3.11 需求的價格彈性
3.12 對彈性的思考
3.13 彈性與總收入
3.14 垂直需求的誤區
3.15 需求應當扮演何種角色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經濟計算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4.1 對機會成本的復習
4.2 成本和行為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4.3 我現在該干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4.4 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4.5 邊際機會成本
4.6 成本和供給
4.7 供給曲線
4.8 供給自身也會變
4.9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 志願兵役制度的成本
4.11 供給的價格彈性
4.12 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5.1 市場是計划協調的過程
5.2 基本過程
5.3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5.4 改變市場條件
5.5 理解自由市場價格
5.6 中央計划和知識問題
5.7 產權和制度
延伸閱讀:貨幣和利息的協調作用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6章 無意的后果:供求規律的更多應用
6.1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迷思
6.2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協調
6.3 限價的沖動
6.4 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6.5 恰當的與不恰當的信號
6.6 想在城里找公寓?看訃告吧
6.7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激勵
6.8 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匪幫」
6.9 價格下限與生產過剩
6.10 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6.11 奴隸貿易再次全球化
6.12 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該怪誰
6.13 成本決定價格嗎
6.14 「退學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CD唱片
6.15 「山里有金子!」那又怎麼樣
6.16 甚至連屠夫都沒這個膽子
6.17 為什麼醫院里換個便盆都這麼貴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簡要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7.1 工資、租金和利息:合同事先確定的收入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7.6 企業家
7.7 作為剩余索取者的企業家
7.8 非營利機構
7.9 企業家才能與市場過程
7.10 僅僅是運氣嗎
7.11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7.12 小心專家
延伸閱讀:期貨市場上的盈利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8章 覓價
8.1 定價的流行理論
8.2 艾德·賽克登場
8.3 凈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8.4 邊際收益的概念
8.5 為什麼邊際收益會低於價格
8.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8.7 那些空座位呢
8.8 差別定價者的困境
8.9 學校作為覓價者
8.10 一些差別定價的策略
8.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8.12 不滿情緒與「合理化」辯解
8.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8.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9.1 競爭作為一個過程
9.2 競爭的壓力
9.3 控制競爭
9.4 對競爭的限制
9.5 對於核心資源的競爭:100萬美元的出租車執照
9.6 競爭和財產權
9.7 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9.8 低於成本銷售
9.9 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9.10 「掠奪者」和競爭
9.11 價格管制
9.12 「反托拉斯」政策
9.13 解釋和應用
9.14 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9.15 不同的觀點譜系
9.16 關於競爭政策的評估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0章 外部性與沖突的權利
10.1 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10.2 十全十美無法達到
10.3 協商
10.4 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10.5 抱怨的房主
10.6 先例的重要性
10.7 劇烈變化帶來的問題
10.8 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10.9 把成本降到最低
10.10 另一種辦法:征收排放稅
10.11 污染許可證
10.12 效率和公平
10.13 泡泡法
10.14 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10.15 交通擁堵作為一種外部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11.1 私人還是公共
11.2 競爭和個人主義
11.3 經濟理論和政府行為
11.4 采取強制的權利
11.5 政府是必要的嗎
11.6 排除不付錢的人
11.7 搭便車問題
11.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11.9 法律和秩序
11.10 國防
11.11 道路和學校
11.12 收入再分配
11.13 自願交易的管制
11.14 政府和公共利益
11.15 信息和民主政府
11.16 民選官員的利益
11.17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1.18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1.19 人們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11.20 囚徒困境
11.21 政治制度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2章 收入分配
12.1 供給者和需求者
12.2 資本和人力資源
12.3 人力資本與投資
12.4 產權與收入
12.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及道德權利
12.6 預期與投資
12.7 人還是機器
12.8 對生產性服務的派生需求
12.9 誰與誰競爭
12.10 工會和競爭
12.11 貧困和不平等
12.12 為何不平等愈演愈烈
12.13 收入再分配
12.14 改變規則與社會合作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3章 衡量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13.1 國內生產總值
13.2 GDP還是GNP
13.3 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13.4 GDP衡量的並非經濟系統中的所有購買支出
13.5 GDP作為總附加價值
13.6 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13.7 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13.8 總量波動
13.9 失業和未就業
13.10 就業、未就業和失業
13.11 勞動力市場中的決策
13.12 失業和經濟衰退
13.13 通貨膨脹
13.14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13.15 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討論
第14章 貨幣
14.1 貨幣的演化
14.2 法定貨幣的故事
14.3 當今貨幣的性質
14.4 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14.5 信用和信任
14.6 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
14.7 存款擴張與貨幣創造
14.8 美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14.9 美聯儲的工具
14.10 貼現率
14.11 公開市場操作
14.12 貨幣平衡
14.13 但是是誰真正做主呢
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15.1 經濟大蕭條
15.2 經濟衰退期間究竟會發生什麼
15.3 錯誤集群
15.4 信貸與協調:自由市場的儲蓄和投資
15.5 信貸與失調:不可持續的繁榮
15.6 蕭條即修正
15.7 貨幣政策何時有效
15.8 財政政策
15.9 掌握好時機的必要性
15.10 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15.11 任期和政治
15.12 無限度的赤字
15.13 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15.14 自由裁量和規則
15.15 誰掌權
15.16 掌握近期情況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增長
16.1 誰富,誰窮
16.2 歷史記錄
16.3 經濟增長的源泉
16.4 外國投資
16.5 人力資本
16.6 石油來自我們的頭腦
16.7 經濟自由指數
16.8 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16.9 亞洲記錄
16.10 亞洲之外
16.11 跨國GDP比較的難點
16.12 全球化及其不滿
16.13 公眾意見的力量
16.14 特殊利益的力量
16.15 外包的爭論:脫口秀還是分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后記 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譯后記 經濟學教育的解毒劑
重要詞匯
序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擁有一批堅定而專注的追隨者,30多年來一直如此。和主流書籍相比,本書在外觀、內容以及閱讀感受上都與眾不同。
本書的確與眾不同。
本書通過實例及其運用向學生介紹經濟學家的技能,甚至通過展示那些對經濟現象的常見推理中隱含的錯誤,告訴學生何種思考是錯誤的,應該引以為戒。本書主要是為包含微觀和宏觀一學期內容的「經濟學導論」課設計的,但也已經成功地用於MBA的經濟學課程以及碩士階段的經濟學教育課程,還有人將其用作「微觀經濟學原理」的教材。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討論了微觀以及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原理,並嚴謹地將其作為分析工具使用,而不是為了講方法而講方法。
有些導論課教材的作者常常急於展示經濟分析的形式美,無意中可能用抽象的技術細節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一點可以理解。
經濟學家的確都構建模型(我們也運用比喻和修辭),但是缺乏經驗的大一新生未必能分享我們對於模型的激情。實際上,大多數新生在我們的課堂上只是希望得到起步之前的基礎訓練。
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坐在下面而我們卻站在講台上;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設計培養計划的那些人認為經濟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
最后,經濟學並不是關於生產函數、完全競爭均衡、價格接受者或菲利普斯曲線的學問,經濟學解釋的是優化行為和交換過程的邏輯,是關於我們周圍日常世界的學問。使用本書的學生不用等到學習結束時才深刻領會到這一點,他們在一開始就會知道。
本書的確與眾不同。
本書通過實例及其運用向學生介紹經濟學家的技能,甚至通過展示那些對經濟現象的常見推理中隱含的錯誤,告訴學生何種思考是錯誤的,應該引以為戒。本書主要是為包含微觀和宏觀一學期內容的「經濟學導論」課設計的,但也已經成功地用於MBA的經濟學課程以及碩士階段的經濟學教育課程,還有人將其用作「微觀經濟學原理」的教材。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討論了微觀以及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原理,並嚴謹地將其作為分析工具使用,而不是為了講方法而講方法。
有些導論課教材的作者常常急於展示經濟分析的形式美,無意中可能用抽象的技術細節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一點可以理解。
經濟學家的確都構建模型(我們也運用比喻和修辭),但是缺乏經驗的大一新生未必能分享我們對於模型的激情。實際上,大多數新生在我們的課堂上只是希望得到起步之前的基礎訓練。
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坐在下面而我們卻站在講台上;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設計培養計划的那些人認為經濟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
最后,經濟學並不是關於生產函數、完全競爭均衡、價格接受者或菲利普斯曲線的學問,經濟學解釋的是優化行為和交換過程的邏輯,是關於我們周圍日常世界的學問。使用本書的學生不用等到學習結束時才深刻領會到這一點,他們在一開始就會知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