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著名史學家孟森先生的大學講義,也是我國首次采用新體裁講述明代歷史的專著。《傳世經典文庫:明史講義》以十分嚴謹的科學態度,參考《明史》、明代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高度概括了明朝各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見識高遠,內容充實,極具學術研究價值,是后世學者研究明代歷史的最佳參考。
孟森(1869—1938),字蒓孫,號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稱孟心史先生。江蘇武進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擅治明清史。孟森是被公認的中國近代清史學科的一位傑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學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發展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附明代系統表
第二篇 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后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后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后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后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歷之荒怠
第一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閹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症結
第四節 專辯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第一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歷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附明代系統表
第二篇 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后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后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后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后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歷之荒怠
第一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閹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症結
第四節 專辯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第一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歷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序
有一句話說:「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蘊含在傳承不息、歷久彌新的國學經典之中。如果將中國傳統文化比作是一棵樹,那麼國學經典就是這棵樹的根,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得益於有一個充滿養分、發達的根系。國學經典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血脈之魂,體現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華夏文明能夠薪火相傳、魅力永存。
「國學」一詞指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清末,產生於西學東漸、新舊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至20世紀20年代被學界廣泛討論和使用。當時,由於西學的大量涌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沖擊,日顯衰弱。為了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眼光深遠的學者大力提倡「國學」,發起「整理國故」的運動。章太炎認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可見,他對國學是何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有識之士,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地整理和研究,才涌現了許多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對后世有着深遠影響的作品。
「國學」一詞指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清末,產生於西學東漸、新舊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至20世紀20年代被學界廣泛討論和使用。當時,由於西學的大量涌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沖擊,日顯衰弱。為了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眼光深遠的學者大力提倡「國學」,發起「整理國故」的運動。章太炎認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可見,他對國學是何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有識之士,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地整理和研究,才涌現了許多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對后世有着深遠影響的作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