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是11世紀中國三大哲學家之一。
他和他的同道在儒學蕭條數世紀之后再次興起聖學,並且為新儒學——這個直到19世紀都占據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打下了基礎。
西方人研究張載思想的第一部專著,旨在重新建構張載的哲學體系。
作者葛艾儒從精讀張氏著作入手,選取若干張氏辨析人微的哲學概念,再把他論述這些概念的所有文字分別纂集起來,通過對這些文字作整體上的考察,嘗試去理解這些概念對於張氏的意義所在。
書中深入分析了張載的思想,諸如人:人的本性、秉賦;宇宙:天、地;為學、自勵;聖人理想以及如何成聖等。
其中還涉及11世紀的學術思潮、當時知識分子達成共識的某些假設和他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對在新儒學運動中,張氏的對手如何一步步勝出,以及后來到13世紀時新儒學思想如何成為正統等問題,也都作了解答。
目錄
杜希德與二十世紀歐美漢學的「典范大轉移」——《劍橋中華文史叢刊》中文版緣起說明
前言
緒論
第一章十一世紀的學術環境
緒論
假定的前提
擔當意識
佛教
一貫
常理
宇宙觀
聖人
顏子
問題
人性
心
第二章天地
緒論
氣
陰陽
天
神
第三章人
緒論
天性
「氮」質之性
學
制服惡的「氮」質
什麼叫學
學些什麼
問題
解決之道
進入第二階段
知止
大「此心」
得「自明誠」
入室
顏回
第四章聖人
緒論
求於「危微」
主體:聖人是什麼
功用:聖人做什麼
自我形象
第五章結論
張載的哲學
二程的哲學
兩大學派的差別
程氏學派的勝出
后記
附錄
(一)張載的著作
(二)傳記
引用書目
(一)中文著作
(二)外文著作
(三)單篇作品
譯后記
前言
緒論
第一章十一世紀的學術環境
緒論
假定的前提
擔當意識
佛教
一貫
常理
宇宙觀
聖人
顏子
問題
人性
心
第二章天地
緒論
氣
陰陽
天
神
第三章人
緒論
天性
「氮」質之性
學
制服惡的「氮」質
什麼叫學
學些什麼
問題
解決之道
進入第二階段
知止
大「此心」
得「自明誠」
入室
顏回
第四章聖人
緒論
求於「危微」
主體:聖人是什麼
功用:聖人做什麼
自我形象
第五章結論
張載的哲學
二程的哲學
兩大學派的差別
程氏學派的勝出
后記
附錄
(一)張載的著作
(二)傳記
引用書目
(一)中文著作
(二)外文著作
(三)單篇作品
譯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