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說:“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
王陽明被廷杖,被貶謫,被陷害,被追殺,每次他都從容應對,雲淡風輕,其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更是成為千古絕唱。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人能替我們看顧我們的內心,此心只有光明了,世界才會光明。王陽明“百死千難”的一生,就是一場靈魂的徒步。我們瞭解王陽明,學習陽明心學,讓靈魂安定下來,讓心不再為外物所動,智慧自然而來。
做管理也是一場靈魂的修煉,偉大的企業家也都是哲學家,都行走在磨煉、修行的路上。如何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做到心外無物,心即理的內涵是什麼,如何事上磨,如何把陽明心學的精髓與企業管理真正結合起來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與解決,就是企業家和決策層的修行,是靈魂的徒步,是管理智慧的再現。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作者介紹
李安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
清華大學職訓中心教授團講師
格諾威(中國)企業學習技術實驗室導師
1994年開始從事企業諮詢和培訓,先後為上千家中外企業做過企業培訓和諮詢服務,出版過四部著作,發表文章三十多篇,策劃過中國旅遊年國際麵食節、天安門廣場磚再生工程等專案。
2009年5月,第一次在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課程班講授“陽明心學”;2018年4月,在蘭花集團伯方煤礦建立了中國企業傳習書院。
從2009年到2018年,以“陽明心學”為主題講授課程和開辦講座500場次以上,深受聽眾歡迎。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
清華大學職訓中心教授團講師
格諾威(中國)企業學習技術實驗室導師
1994年開始從事企業諮詢和培訓,先後為上千家中外企業做過企業培訓和諮詢服務,出版過四部著作,發表文章三十多篇,策劃過中國旅遊年國際麵食節、天安門廣場磚再生工程等專案。
2009年5月,第一次在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課程班講授“陽明心學”;2018年4月,在蘭花集團伯方煤礦建立了中國企業傳習書院。
從2009年到2018年,以“陽明心學”為主題講授課程和開辦講座500場次以上,深受聽眾歡迎。
目錄
第一章 走進新時代的陽明心學 / 001
一、三不朽之王陽明 / 006
二、傳奇一生,經典場景 / 014
神童作詩 / 014
要做聖人 / 015
守仁格竹 / 016
落第感言 / 017
陽明洞天 / 018
岩中花樹 / 019
平叛甯王 / 021
天泉證道 / 022
此心光明 / 024
三、陽明心學的三個核心觀點 / 027
心即理 / 027
知行合一 / 029
致良知 / 031
四、陽明心學的邏輯結構圖 / 036
五、為什麼要學陽明心學 / 042
人是萬物的尺度 / 043
思想是財富的源泉 / 045
企業家要有發自內心的善良 / 046
碰觸靈魂,做出讓人感動的產品 / 048
學陽明心學前要明白的四個道理 / 049
第二章 致良知是企業管理的目標 / 051
一、什麼是良知 / 053
良知天成 / 053
用以理解良知的七句話 / 055
良知是時代的產物 / 057
二、致良知是管理的本質 / 063
原始的混沌誕生驚喜 / 063
良知是人的本性 / 065
管理的目標之一是致良知 / 069
此心純然,天理自現 / 070
三、致良知與人本管理 / 073
管理思想史是人的良知不斷覺醒的歷史 / 073
致良知為管理思想帶來一場革命 / 076
四、管理就是為良知解蔽 / 079
良知被遮蔽 / 079
為良知解蔽的方法 / 083
五、致良知的兩個方向 / 086
喚醒和擴充良知 / 087
生命中無處不在致良知 / 089
第三章 知行合一是價值管理的機理 / 093
一、知行合一:傳統哲學概念的新生 / 095
華為的“惟精惟一” / 095
知行合一產生的時代背景 / 097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 099
救朱學之偏,倡知行合一 / 101
二、知行合一的重點是知 / 105
知有哪些內容 / 106
知與行的一體性 / 108
三、知的首要性與企業文化 / 112
知行本無別,為何強調知 / 112
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產生問題的原因裡 / 117
四、知行合一與企業文化 / 120
員工潛意識中的信仰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 120
基本隱性假設與知行合一 / 122
一念發動處便是行 / 124
五、知的體驗是萬物一體之心 / 127
合目的、合規律的知 / 127
虛一而靜,喚醒良知 / 129
萬物一體致良知 / 131
第四章 心即理是認知的前提 / 135
一、龍場悟道和心即理 / 137
二、心外無物與岩中花樹 / 141
三、心即理在管理中的意義 / 146
改變心,啟動系統 / 14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 / 148
練就一顆擔當心 / 150
四、心即理與知行合一的邏輯關聯 / 152
五、心即理的實踐和應用 / 155
第五章 事上磨是管理的日常工作 / 159
一、事上磨 / 161
在事上磨煉,良知才能澄明 / 162
組織管理就是事上磨 / 165
事上磨不是要理論聯繫實際 / 168
二、龍場悟道與事上磨 / 169
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 169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龍場 / 172
事上磨的道場是可以設計的 / 174
用文字和語言磨出良知 / 176
三、事上磨是致良知之路 / 179
陽明先生在龍場的事功 / 179
人的好心情是與他人處出來的 / 181
磨心鏡 / 184
四、事上磨是萬物一體,是知行合一 / 186
事上磨出良知的機理在於知行合一 / 187
事上磨是萬物的正常狀態 / 190
五、事上磨提升管理 / 193
持之以恆 / 193
遇到困難和挫折是事上磨的好機會 / 196
刻意思考是事上磨的捷徑 / 199
附錄 王陽明的九顆心 / 203
第一顆:赤誠心 / 203
第二顆:孝敬心 / 204
第三顆:謙卑心 / 204
第四顆:淡定心 / 205
第五顆:反省心 / 205
第六顆:利他心 / 206
第七顆:進取心 / 207
第八顆:忍耐心 / 207
第九顆:豁達心 / 208
後記 此心光明,一路前行 / 209
一、三不朽之王陽明 / 006
二、傳奇一生,經典場景 / 014
神童作詩 / 014
要做聖人 / 015
守仁格竹 / 016
落第感言 / 017
陽明洞天 / 018
岩中花樹 / 019
平叛甯王 / 021
天泉證道 / 022
此心光明 / 024
三、陽明心學的三個核心觀點 / 027
心即理 / 027
知行合一 / 029
致良知 / 031
四、陽明心學的邏輯結構圖 / 036
五、為什麼要學陽明心學 / 042
人是萬物的尺度 / 043
思想是財富的源泉 / 045
企業家要有發自內心的善良 / 046
碰觸靈魂,做出讓人感動的產品 / 048
學陽明心學前要明白的四個道理 / 049
第二章 致良知是企業管理的目標 / 051
一、什麼是良知 / 053
良知天成 / 053
用以理解良知的七句話 / 055
良知是時代的產物 / 057
二、致良知是管理的本質 / 063
原始的混沌誕生驚喜 / 063
良知是人的本性 / 065
管理的目標之一是致良知 / 069
此心純然,天理自現 / 070
三、致良知與人本管理 / 073
管理思想史是人的良知不斷覺醒的歷史 / 073
致良知為管理思想帶來一場革命 / 076
四、管理就是為良知解蔽 / 079
良知被遮蔽 / 079
為良知解蔽的方法 / 083
五、致良知的兩個方向 / 086
喚醒和擴充良知 / 087
生命中無處不在致良知 / 089
第三章 知行合一是價值管理的機理 / 093
一、知行合一:傳統哲學概念的新生 / 095
華為的“惟精惟一” / 095
知行合一產生的時代背景 / 097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 099
救朱學之偏,倡知行合一 / 101
二、知行合一的重點是知 / 105
知有哪些內容 / 106
知與行的一體性 / 108
三、知的首要性與企業文化 / 112
知行本無別,為何強調知 / 112
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產生問題的原因裡 / 117
四、知行合一與企業文化 / 120
員工潛意識中的信仰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 120
基本隱性假設與知行合一 / 122
一念發動處便是行 / 124
五、知的體驗是萬物一體之心 / 127
合目的、合規律的知 / 127
虛一而靜,喚醒良知 / 129
萬物一體致良知 / 131
第四章 心即理是認知的前提 / 135
一、龍場悟道和心即理 / 137
二、心外無物與岩中花樹 / 141
三、心即理在管理中的意義 / 146
改變心,啟動系統 / 14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 / 148
練就一顆擔當心 / 150
四、心即理與知行合一的邏輯關聯 / 152
五、心即理的實踐和應用 / 155
第五章 事上磨是管理的日常工作 / 159
一、事上磨 / 161
在事上磨煉,良知才能澄明 / 162
組織管理就是事上磨 / 165
事上磨不是要理論聯繫實際 / 168
二、龍場悟道與事上磨 / 169
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 169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龍場 / 172
事上磨的道場是可以設計的 / 174
用文字和語言磨出良知 / 176
三、事上磨是致良知之路 / 179
陽明先生在龍場的事功 / 179
人的好心情是與他人處出來的 / 181
磨心鏡 / 184
四、事上磨是萬物一體,是知行合一 / 186
事上磨出良知的機理在於知行合一 / 187
事上磨是萬物的正常狀態 / 190
五、事上磨提升管理 / 193
持之以恆 / 193
遇到困難和挫折是事上磨的好機會 / 196
刻意思考是事上磨的捷徑 / 199
附錄 王陽明的九顆心 / 203
第一顆:赤誠心 / 203
第二顆:孝敬心 / 204
第三顆:謙卑心 / 204
第四顆:淡定心 / 205
第五顆:反省心 / 205
第六顆:利他心 / 206
第七顆:進取心 / 207
第八顆:忍耐心 / 207
第九顆:豁達心 / 208
後記 此心光明,一路前行 / 209
序
前言
如果說過去40年的市場是商品的市場,那麼未來的市場將是思想的市場;如果說過去40年的市場是物欲的市場,那麼未來的市場將是人心的市場。
2016年,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喜馬拉雅首席執行官餘建軍發表了題為“打造3億使用者的音訊內容平臺”的演講。他的見解很具有歷史 感:
隨著創業的推進,我對產業趨勢的理解也在加深。《人類簡史》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是人類歷史從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到互聯網革命,整個呈現指數級增長。這是我們互聯網創業人夢寐以求的曲線。大資料代表著未來的趨勢,與大資料最相關的是人工智慧,這是我們演化的方向。
過去20年,互聯網完成的事情叫“連接”,百度做的是人和資訊的連接,阿裡做的是人和商品的連接,騰訊做的是人和人的連接。連接完以後呢?下一步就是智慧。過去我們說“互聯網+”,未來很多細分品類應該會是“AI+”(AI:人工智慧)的邏輯。AI可以帶動很多產業升級。目前,基本上所有行業巨頭都在佈局人工智慧。
產業創新的趨勢,簡單總結為兩個規律:一是一切為了“我”,不斷朝“我”的方向流動;二是細分,滿足“我”的需求。
各個行業都在被解構,未來行業的特點就是大平臺、小老闆。垂直細分領域不斷生長,個體或者小組織的微創業會越來越多,他們會非常有效地利用平臺。傳統媒體被迅速邊緣化,新媒體平臺越來越集中。內容生產不斷細分,並且越來越專業,內容創新成為人類智慧展示的載體。要活下來,最本質的問題是把內容當成互聯網產品去打造,但本質上還是內容創 業。
要定義典型人群,思考消費場景,考慮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然後,做到,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用戶條件反射的第一選擇。只要你成為第一選擇,就肯定能成功。
一切為了“我”和滿足“我”的需求,這裡的“我”指的是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個性鮮明的獨立個體,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將來的市場不再僅僅是“商品市場”,更是“人心市場”,未來的企業不能再沉浸在工業化的思維中:組織紀律、步調一致、服從命令、堅決執行,而是要轉向“人本管理”,要用科學技術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服務,即所謂“得人心者得市場”。將來產品的定價,不僅要根據消耗的成本,還要依據創造的意義。所以,如何明瞭人心,如何將企業文化作為靈魂注入產品中,並以此喚醒顧客的良知,這是未來商業的主題。
如果說過去40年的市場是商品的市場,那麼未來的市場將是思想的市場;如果說過去40年的市場是物欲的市場,那麼未來的市場將是人心的市場。
2016年,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喜馬拉雅首席執行官餘建軍發表了題為“打造3億使用者的音訊內容平臺”的演講。他的見解很具有歷史 感:
隨著創業的推進,我對產業趨勢的理解也在加深。《人類簡史》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是人類歷史從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到互聯網革命,整個呈現指數級增長。這是我們互聯網創業人夢寐以求的曲線。大資料代表著未來的趨勢,與大資料最相關的是人工智慧,這是我們演化的方向。
過去20年,互聯網完成的事情叫“連接”,百度做的是人和資訊的連接,阿裡做的是人和商品的連接,騰訊做的是人和人的連接。連接完以後呢?下一步就是智慧。過去我們說“互聯網+”,未來很多細分品類應該會是“AI+”(AI:人工智慧)的邏輯。AI可以帶動很多產業升級。目前,基本上所有行業巨頭都在佈局人工智慧。
產業創新的趨勢,簡單總結為兩個規律:一是一切為了“我”,不斷朝“我”的方向流動;二是細分,滿足“我”的需求。
各個行業都在被解構,未來行業的特點就是大平臺、小老闆。垂直細分領域不斷生長,個體或者小組織的微創業會越來越多,他們會非常有效地利用平臺。傳統媒體被迅速邊緣化,新媒體平臺越來越集中。內容生產不斷細分,並且越來越專業,內容創新成為人類智慧展示的載體。要活下來,最本質的問題是把內容當成互聯網產品去打造,但本質上還是內容創 業。
要定義典型人群,思考消費場景,考慮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然後,做到,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用戶條件反射的第一選擇。只要你成為第一選擇,就肯定能成功。
一切為了“我”和滿足“我”的需求,這裡的“我”指的是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個性鮮明的獨立個體,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將來的市場不再僅僅是“商品市場”,更是“人心市場”,未來的企業不能再沉浸在工業化的思維中:組織紀律、步調一致、服從命令、堅決執行,而是要轉向“人本管理”,要用科學技術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服務,即所謂“得人心者得市場”。將來產品的定價,不僅要根據消耗的成本,還要依據創造的意義。所以,如何明瞭人心,如何將企業文化作為靈魂注入產品中,並以此喚醒顧客的良知,這是未來商業的主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