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辯》中,蘇格拉底為了反駁「敗壞青年」的指控,他連續提到三位智術師的名字,並與他們划清界限。他們分別是高爾吉亞(Gorgias)、普羅狄科(Prodicus)和希琵阿斯。蘇格拉底說他們收費授課,而自己從不收費,跟他們相比根本算不上敗壞青年(19e-20a)。在《斐德若》中,蘇格拉底與斐德若在談論修辭術的技藝時談到了普羅狄科,然后又說希琵阿斯跟普羅狄科是同道中人(367b)。在《普羅塔戈拉》中,蘇格拉底告訴無名同伴和我們,希琵阿斯擅長天文學,甚至對抒情詩也頗有研究(315c,347b)。這些描述與希琵阿斯博學多識的形象基本一致。那麼,博學多識的希琵阿斯是一位能夠教授德性的好教師嗎?兩篇《希琵阿斯》對話(以下分別簡稱《希前》和《希后》)追問的正是這一問題。
《希前》開始於蘇格拉底的主動攀談。一開始,他和希琵阿斯探討了智術及其最主要的阻力——禮法。希琵阿斯談到他在斯巴達的一次演講經歷:他在教育斯巴達的青年們什麼是美行(kala epit e
deumata),以及如何憑借這些行為獲得榮譽。他對蘇格拉底說三天后,他會在雅典再次講演這個題目,並邀請蘇格拉底一同前往。蘇格拉底欣然答應希琵阿斯的邀請,但他說這個話題使他「回憶」起有人指責他在什麼是美的問題上一竅不通,他希望希琵阿斯能幫他解答這個小小的疑惑。於是,他倆便開啟了定義美的六次嘗試。而《希后》恰好開始於那場演講之后,希琵阿斯在雅典的東道主歐狄庫斯(Eudicus)要求蘇格拉底點評一下希琵阿斯剛才的演講,蘇格拉底顯得被迫開口請教希琵阿斯:阿基琉斯和奧德修斯,誰更優秀?之后,希琵阿斯代表阿基琉斯,蘇格拉底代表奧德修斯,開始了「誰是最優秀的阿開奧斯人」的辯論。
本文集收錄的10篇文章,涵蓋了近百年來西方學界對柏拉圖筆下的希琵阿斯的研究。文章從真偽考辨、美學和政治哲學等不同角度解讀了《希前》《希后》和《普羅塔戈拉》三篇對話。吸收、總結西方學界的既有成就,有助於我們看清柏拉圖筆下希琵阿斯的面相。在此基礎上,對柏拉圖關於美的思考才可能真正起步。
王江濤,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華東政法大學講師,論著多種,並主持了「柏拉圖漢譯注疏集」《希琵阿斯》前、后篇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