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力--叔本華論文集》講述了:我們讀書是別人替我們思考,我們不過是在重復作者的精神過程而已。
不如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專讀偉人已有定評的名著,只有這些書才是開卷有益的。
人類的欲望是得隴望蜀,永遠無法滿足的。
生存本身就是一個失錯,接着又一錯再錯。
大凡人們對有傷自己的自尊、願望或興趣的事情,都不願去回憶。
天才的作品具有永恆的價值,但他們所承認的事情,在后世才能被發現;而平庸的人只是和時代共生共死。
哲學實在是最有勢力的學問,然而它發揮作用卻很緩慢。
天才的頭腦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世界。
讀書而不思考,絕不會有心得。
高級的精神文化,往往會使我們漸漸達到另一種境地,從此可不必再依賴他人以尋求樂趣。書中自有無窮之樂。
作者簡介
作者:(德)叔本華 譯者:陳曉南
叔本華(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1788年出生於德意志但澤一個富商家庭。
1809年進入哥廷根大學攻讀醫學,但興趣卻在哲學方面。
1813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獲得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818年,年僅30歲的叔本華完成其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書第三版引起轟動,掀起西方世界對「生命哲學」探討的新思潮。叔本華的哲學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康德的認識論、吠陀的泛神論和厭世主義思想的結合,其學說影響了一大批文學和哲學巨子,托爾斯泰、克爾凱郭爾、托馬斯·曼、王國維等都對其備加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