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奧康納對愛爾蘭的政府、教會常常感到失望並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他又深深地熱愛着自己的祖國與人民、文化與傳統。這種愛與恨的對立常常構成他作品的核心。他是位多產的作家,作品大多描述從日常生活中提取而來的家庭式的英雄和事件。他筆下的人物豐富多彩,個個具有鮮明的特點。他的語言風趣幽默,仿佛講故事的老手在絮叨一些陳年往事,然而風趣中夾着苦澀,幽默后藏着辛酸。
作為當之無愧的「愛爾蘭的契訶夫」,弗蘭克·奧康納的短篇小說儼然就是一部二十世紀中葉愛爾蘭斑斕的文化史。
愛爾蘭短篇小說家弗蘭克·奧康納(1903-1966)被葉芝稱作「愛爾蘭的契訶夫」。
奧康納出身貧寒,初中畢業后就永遠離開了學校,但一直堅持自學,大量閱讀歐洲古典文學名著從中汲取營養。十五歲后參軍,曾在戰場被俘,對他的人生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一個浪漫主義青年轉變成具有獨立思想的現實主義者。由於經常抨擊愛爾蘭社會、政府、宗教,奧康納的多部作品曾在愛爾蘭被禁,二戰期間甚至被稱為「反愛爾蘭的愛爾蘭人」,1951年起,僑居美國,先后在美國西北大學、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任教。1961年返回祖國愛爾蘭,后漸開始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和尊重。2000年,愛爾蘭設立了「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節」和「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這一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短篇小說獎項」,是對這位天才作家表達的一份姍姍來遲但眾望所歸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