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是清初著名學者和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也是十七世紀中葉我國知識界一部足以反映時代風貌的學術巨著。這部書不僅在當時激起強烈共鳴,而且影響所及綿亘有清一代。
乾嘉間朴學發皇,治《日知錄》幾成專學。道光初,黃汝成集諸家研究之大成,纂為《日知錄集釋》,為《日知錄》研究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總結。
此次整理校點即以西谿草廬本為底本,汲取了黃侃《日知錄校刊》成果,對《日知錄》、《日知錄集釋》的引文,盡量一一核對原書,糾謬正誤。
閻若璩之后李遇孫所著之《日知錄續補正》、丁晏所著之《日知錄校正》、俞樾所著之《日知錄小箋》俱為黃汝成所未見者,擇其精要,編入《日知錄》相應各條之后。附錄《譎觚十事》、《日知錄之餘》,供讀者參考。
顧炎武,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曾參加抗清斗爭,后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