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隋唐類書為研究主體,全書共分八章,主要闡述觀點如下:隋唐時期,類書分類思想逐步完善。隋唐類書分類思想在前朝的基礎上逐步成熟,主要表現在「百科全書」思想的形成、文獻應用思想的確立、類分思想的演進、目錄分類思想的變化等方面。隋唐類書編撰體例之精細超越了前代。主要表現為分類結構的完善,尤其是「事文一體」體例,經《北堂書鈔》之雛形,《藝文類聚》之初創,《初學記》之演進,「事文一體」體例逐漸趨於成熟並由此基本奠定了綜合性類書的分類框架,同時,互著別裁法、參見法、按注法等目錄學方法的引入,進一步完善了類書的編撰方法。隋唐類書的本體功用和新功用日趨完善。隋唐類書誇耀文治、安撫人心、緩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匯聚資料,臨事取用方便檢索、儲材備用為文章之助等功用得到了充分發展,同時,「事文一體」新體例的構建,類書集儒家經典、典故舊事、詩賦雜文于一體,進一步拓展了類書的新功能,也使類書應試備考和蒙學教材的新功用逐漸凸現。
隋唐類書的學術地位有了顯著提高。類書在目錄書中所處的位置多有變遷,《皇覽》初創,著錄于史部「皇覽簿」,此後經魏晉南北朝發展,類書脫離史部,于《隋志》中居子部雜家之末,隋唐類書數量大增,體例創新,終於在《舊唐志》中取得獨立地位,于子部之下辟「事類」類專收類書,《新唐志》則改「事類」為「類書」類收錄類書,這是學術界對隋唐類書重要變化的科學判斷,亦客觀地反映了時人的類書觀和學術界對於類書地位價值的判定。隋唐類書是中國類書進入宋代繁榮期的前站,是類書的積累發展階段。隋唐類書分類思想的成熟和分類體系的完善,類書功用的日趨完善和學術地位的提高,為宋以後類書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並指明了方向。本書的展開,涉及了文獻學、文學、目錄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及文獻資料,是一項跨學科研究,是對中國類書史的有效補充。
王燕華,1978年生,上海人,歷史文獻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發表論文有《裴庭裕〈東觀奏記〉版本考述》、《劉知幾的筆記小說觀念》、《與江南虞氏之家學傳承》,參與了宋人筆記《高齋漫錄》、《獨醒雜誌》和《齊東野語》的點校整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