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汲取了中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對近代中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和思考,力圖擺脫外交史、事件史和條約史的編寫模式,全面展示關系史應該包含的涉及到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真正體現中外雙方「相互的」而非單方面的關系。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於「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恆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划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於「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恆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划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16